那天,我突然在捷運上想哭。
沒什麼特別的事發生,就是一種說不上來的心累、情緒卡卡、身體也很疲倦的感覺,像一顆沉重的石頭壓在心頭上。
我曾經很討厭這種「沒來由」的情緒,但後來我學會,不是每一個感受都需要邏輯解釋,也不是每一個低潮都需要趕快被「處理掉」。
我開始練習和這樣的自己「說話」。 不是責怪,不是分析,而是陪伴。
「我現在很累。」 「我很失落,為什麼總是不被理解?」
這些簡單的話像是一個開場白,是我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也是我慢慢意識到,原來這就是情緒來臨的時刻。我開始幫這個情緒加上名稱,如同每次我們都會說「我大姨媽來了」,好讓我自己意識到,這些情緒它總是會來,但也總是會消失,接著我就會像個朋友一樣的問問它,「為什麼你現在會出現呢?」、「請問你有什麼事嗎?」
情緒來臨時,先意識它的存在,不要急著推開
有一次我問自己:「你現在這麼難過,是不是覺得被忽略了?」 我的眼淚馬上就掉下來了,原來我只是太久沒有好好被理解。
我們總是習慣性透由外在去建立自我價值感,這也許是我們從小被植入的觀念、社會風氣等...所影響。我們其實是需要「認同感」的,但差別在於這些認同感不該是由外在世界所建立,而是需要由你內在給自己的「認同感」,給自己一些理解、掌聲以及接納。
這種對話,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幫我重新看見:原來我不是脆弱,我是需要被理解。
自我對話到真正接納
「沒關係,即便現在不夠好也可以。這些都是我本來該會有的樣子,我不是個完美的人,但我知道我會越來越好。」這一句,說起來好像簡單,卻是我陪伴自己度過很多情緒的力量來源。
我們身處一個資源如此豐富的世代裡,我覺得很感恩、也感到很幸運。但正因為如此,吵雜的世界裡我們更需要用心聆聽我們自己的聲音,我們常常努力想要「控制情緒」,但其實情緒從來不是敵人,它只是希望你能多聽聽自己。
如果你也常常在情緒裡打轉,不知道怎麼開始和自己好好說話,我想邀請你慢慢練習,或許你也可以找個人,一起陪你探索這段內在對話的旅程。
我正在進行【自我對話陪伴計畫】,這是一份想陪你一起慢慢走、一起認識自己的邀請。 如果你對這段旅程感到一點點好奇,或心中浮現了些什麼, 歡迎你在留言和我聊聊,或私訊我都可以。 我在這裡,等你,一起出發:)
peace,
願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