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太習慣用考試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從小學、國中、高中、學測、研究所,
到最後一關——國考。
每一關都在篩選,但篩的不只是知識,
篩的是考生耐性、焦慮承受度、撐住孤獨的能力。
一年只有一次機會,錯一題,多花 365 天,
人生就這樣一題一題地被磨平。
有人考了五年,只是為了證明「我不是廢物」。
但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台灣要用這麼極端的方式,來證明一個人的價值?
國考不是在選最聰明的人,
是在選那些最能撐過系統設計出來的焦慮陷阱、
最能熬過一次次失敗還不放棄的人。
你能不能承受社會貼在你身上的「失敗者」標籤?
你能不能撐過那些沒人看見的努力,
直到某天,你終於「被認可」?
當國家考試變成人生唯一的價值檢驗,
我們還剩什麼?
台灣教育,不該只剩下一張榜單來定義人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