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體與大眾文化(二):「神力女超人」是賦權還是物化女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接續上一篇討論。


  在1987年版本的《神力女超人》中,Pérez捨棄了神力女超人的秘密身份、為了愛人來到地球的設定,將黛安娜塑造成亞馬遜族在「人類世界」中的外交大使,獲選前往人類世界傳達亞馬遜愛與和平的價值觀(註1,p. 119)。黛安娜作為亞馬遜價值觀所造就的完美存在,作為活生生的例證,成為其身體的第一層意義:國家的身體。而充實、自洽的神性身體,如我們所見,黛安娜所體現的一切,大地般的力量與堅韌、美貌與慈愛之心、智慧、獵人的目光與與萬獸的合一、速度與飛行之力等等,恰恰就是他作為女神的根基,展現出身體的第二層意義:能動的身體。然而不僅是上述神力,包括黛安娜的生命與童貞,都是由諸神所賦予的,這也使得黛安娜之所以成為亞馬遜代表、成為神,在身體的第三層意義上與其肉身脫離,形成:戀物的身體。黛安娜的部份神性,來自被諸神賜予的真言套索、腰帶、護腕和飛行鞋等物,正是這些神物使之有別於凡人,然而也正是這些外於己膚的神物,形塑出我們渴望通過物來擴展自己能動性的戀物的身體。

  在這三層身體意義下,Pérez筆下的神力女超人分裂出兩種身份:來自天堂島的黛安娜公主,以及作為消費文化品牌的神力女超人。前者是女神,作為完美存在的第一層國家的身體,後者是鐵娘子(Iron Maiden),在資本主義侵染下被固化為第三層可被戀的身體。至於第二層,則是在兩者之間,使神聖世俗化、消費主義神聖化的能動身體。如此看來,Pérez不僅同原創Marston聚焦消費主義,更推進一步,張開所形成的身體性關係。如Ormrod所言,Pérez探索了消費主義與神聖之間的關係,藉此揭示消費主義如何褻瀆神聖。而這一切,都發生在黛安娜/神力女超人身上。

  不難發現,Pérez的改寫反映了社會現況,就Ormrod觀察,1980年代是一個極端的年代:股市榮景與崩盤並存、健康與美容產業利潤豐厚地發展(註1,pp. 122-123)。節食、健身、整形,「世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胖是因為你懶」,與身體雕塑相關的產業與口號興起,資本主義下的自由市場開始販售完美的身體。在另一方面,雷根政府企圖透過重新肯認美國男性氣概,恢復美國作為全球強權的地位,並重新確立傳統家庭價值。在這樣的氛圍中,Pérez透過黛安娜/神力女超人的失敗來服膺主流價值,並藉此批判消費文化。例如,被賦權的神力女超人那毫不費力的美貌,如何在無意間傷害身邊的女性,以及故事裡黛安娜作為亞馬遜大使如何失敗,女性並未被鼓舞變得更強壯、去改變父權,反倒轉而試圖符合神力女超人那不可能達成的美貌理想。


***


  黛安娜/神力女超人的身份二元性,凸顯出當代文化中神聖與世俗間的界線不斷互相滲透。Ormrod認為,神聖可以透過與某些實踐與遺物的接觸而被辨認出來,例如犧牲、儀式與神話。這些元素可以被納入如「身體」(犧牲)、「物品」(儀式)與「敘事」(神話)等重疊的主題之中。我認為Ormrod這部份的分析作為「消費神聖/被神聖消費」的討論基礎非常重要。

  在「身體」(犧牲)方面,神聖可以透過對身體所施加的規訓而得以顯現。「物品」(儀式)則能夠透過「敘事」(神話)而變得神聖,如聖餐禮。Ormrod認為,敘事、物品與身體的相互關係,構成了「共融體」(communitas),「共融體」是一種透過共享儀式經驗所表現出的強烈群體精神。這可能體現在一場慶典、一場洗禮或一場朝聖之中,人們共同背棄日常世俗世界而投入神聖(註1,pp. 129-130)。那麼與神聖相反的世俗,便是取消了共融體那無身體邊界的經驗以及強烈的群體精神,透過重新劃定身體界線將身體固化,以個體主義來與宏觀的敘事對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商品化,使它成為有待消費的物,或是消費它,因為消費總是消費某個已被固定下來的物。


  Ormrod運用身體、物品與敘事的交織形塑,來分析戴安娜的神聖性(註1,pp. 131-133):

  1. 戴安娜透過他的身體、物件與敘事被塑造為一個神聖存在。他對自己那被賦予超越凡人之力的自然身體感到喜悅。宣稱:「沒有什麼比飛行的純粹快感更令人振奮……那種無拘無束的自由感,無可比擬!」因此,戴安娜透過對其身體的喜悅體驗出一種近似宗教經驗的狂喜。
  2. 戴安娜透過他的服裝體現其神聖性——這套服裝以美國國旗為藍本,本身即是一件神聖物品——以及她的真言套索與護腕。
  3. 戴安娜的神性亦透過他與亞馬遜人所處的時間運作方式來展現。他們是通過儀式變得不朽的,存在於神話的時間之中。時間之所以在戴安娜作為女神的建構中變得重要,是因為她的身體是不朽的,在進入人類世界之前,她從未見過孩童或老婦。對他們而言,時間以不同的方式流動,時間是循環的。

  而反之的世俗化,則是將戴安娜化為商業品牌的神力女超人,將那不該被固定下來的身體、物件和敘事,以脫離神性脈絡的方式來形式化。戴安娜的身體被固化為神力女超人娃娃來販售,而神物護腕,亦成為可消費的造型手環,且脫離原先的賦權意義,淪為——有錢人才買得起的——高中校園階級秩序的工具。此外,當記者將亞馬遜為聯合國代表們上演的劇場描述為「天堂島版的社區電影院的下午場」,以單一的線性時間來理解無限的神聖時間、視之為一種世俗的娛樂形式,便達到貶低神聖儀式,使之世俗化的效果。

  Ormrod小結到,現代性的商品化與行銷效果會使神聖失去其神聖性。而這種去神聖化的過程主要透過兩種方式加速實現:一是透過販售俗氣商品來庸俗化神聖;二是將神聖與凡俗聯繫起來。而這些物品之所以被誤用,是因為它們將「純粹商業化」的色彩引入了本應神聖的領域(註1,pp. 133-134)。

Wonder Woman: The Female Body and Popular Culture書封

Wonder Woman: The Female Body and Popular Culture書封


***


  那麼更進一步地問,為什麼我們會誤用?如何避免誤用?

  回到新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結盟,催生出消費文化的80年代,崇尚的主流價值以為,任何人都能透過「自由」市場來發揮自己,市場對每個人公平開放,也因此我們必須競爭才能獲取想要的東西。市場成為一切,也理當提供一切,市場機制也是賦權機制,我透過市場來證明自己的主體與能動性,於是乎神聖、完美、理想也成為市場中一個又一個可供消費的物。在此意義下,之所以成為市場競爭的失敗者,無法獲取和買到想要的東西,便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對此Ormrod 指出,在資本主義所驅動的消費文化邏輯中,我們一方面歸功於此,能夠迅速且無需深層實踐便能獲得神聖,但在另一方面,將神聖轉為可流通的商品的過程中,我們易陷入一種被商品形式的神聖性給反向消費的過程。


  下一篇,也是最後一篇,我們要談消費神聖與被神聖消費,並以兩位女性的死亡為例。接著思考如何避免將「純粹商業化」的色彩引入了本應神聖的領域,由此,回應神力女超人是賦權還是物化女性的爭議。最後以幾個有趣的延伸問題做結。


1. Ormrod, Joan. Wonder Woman: The Female Body and Popular Culture Bloomsbury Academic, 2020.




【延伸閱讀】

女體與大眾文化(一):「神力女超人」是賦權還是物化女性?

《不!》:馴化動物,當生命成為商品、影像再到Spectacle

Sexual Harassment, Psychology and Feminism(一)導論:我們共同創造的生活連續體

讓美國再次偉大:川普追尋的根源與反跨性別的生物學真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女子簡阿貞
25會員
115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台灣女子簡阿貞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於是在「世俗-神聖」、「商品-身體」這兩組二元對立中,隱藏著關鍵的能動身體。呼應Ormrod的觀察,對Pérez而言,黛安娜的神性本身並不是問題;這原本應該是用來賦權女性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當消費主義挪用並扭曲神性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2025/04/28
  於是在「世俗-神聖」、「商品-身體」這兩組二元對立中,隱藏著關鍵的能動身體。呼應Ormrod的觀察,對Pérez而言,黛安娜的神性本身並不是問題;這原本應該是用來賦權女性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當消費主義挪用並扭曲神性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2025/04/24
  「神力女超人」究竟是賦權女性?還是加劇對女性的物化?這個爭議也燒到了聯合國。2016年,「神力女超人」原被任命擔任聯合國女權大使,在內部員工抗議連署社會輿論下,最後聯合國撤銷了此一決定。
Thumbnail
2025/04/24
  「神力女超人」究竟是賦權女性?還是加劇對女性的物化?這個爭議也燒到了聯合國。2016年,「神力女超人」原被任命擔任聯合國女權大使,在內部員工抗議連署社會輿論下,最後聯合國撤銷了此一決定。
Thumbnail
2025/04/20
  女性主義學者們認為Esping-Andersen忽略了女性與國家之間的關係,聚焦在去商品而忽略了去家庭化的重要性。這些討論促使Esping-Andersen以〈福利體制的比較再檢視〉 一文作為回覆。總括來看,不管是女性主義的批評抑或第四個「世界」的爭議,皆未真正打擊到三種福利國家體制的根基。
Thumbnail
2025/04/20
  女性主義學者們認為Esping-Andersen忽略了女性與國家之間的關係,聚焦在去商品而忽略了去家庭化的重要性。這些討論促使Esping-Andersen以〈福利體制的比較再檢視〉 一文作為回覆。總括來看,不管是女性主義的批評抑或第四個「世界」的爭議,皆未真正打擊到三種福利國家體制的根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於是在「世俗-神聖」、「商品-身體」這兩組二元對立中,隱藏著關鍵的能動身體。呼應Ormrod的觀察,對Pérez而言,黛安娜的神性本身並不是問題;這原本應該是用來賦權女性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當消費主義挪用並扭曲神性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於是在「世俗-神聖」、「商品-身體」這兩組二元對立中,隱藏著關鍵的能動身體。呼應Ormrod的觀察,對Pérez而言,黛安娜的神性本身並不是問題;這原本應該是用來賦權女性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當消費主義挪用並扭曲神性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世人对她的说法不一,有人認爲他是天使,有人認爲他是巫女。但是要我來評價的話,我願稱之爲極富有同情心、正義感的獅子座女神,他的一生試圖運用專業知識説服這個世界達成和解。并力壓一衆反對的聲音,内心堅忍令人敬畏,强大到無敵。
Thumbnail
世人对她的说法不一,有人認爲他是天使,有人認爲他是巫女。但是要我來評價的話,我願稱之爲極富有同情心、正義感的獅子座女神,他的一生試圖運用專業知識説服這個世界達成和解。并力壓一衆反對的聲音,内心堅忍令人敬畏,强大到無敵。
Thumbnail
《天璋院篤姬》、《沒有人寫信給上校》、《手槍女王》、《西班牙很有事:暢銷小說家貝雷茲―雷維特有笑又有料的西班牙史》和《甜蜜的死亡氣息》,當中雖然篤姬與手槍女王兩本書時空背景截然相反但都屬於「女性書寫」在我眼裡兩者都在自己的時代堅定地以女性身份堅定向前,除女性書寫本月不少和歷史相關的作品
Thumbnail
《天璋院篤姬》、《沒有人寫信給上校》、《手槍女王》、《西班牙很有事:暢銷小說家貝雷茲―雷維特有笑又有料的西班牙史》和《甜蜜的死亡氣息》,當中雖然篤姬與手槍女王兩本書時空背景截然相反但都屬於「女性書寫」在我眼裡兩者都在自己的時代堅定地以女性身份堅定向前,除女性書寫本月不少和歷史相關的作品
Thumbnail
妳的那個美麗的指環,也反映出一個倒影,在擠迫之中來回踱步。它的家在很遙遠的年代,每夜有起舞的仙女,或是貧窮的,透過起舞打探美麗的訊息,像是如何建立鏡子、搜集雨天時破裂的玻璃。 那些破壞身體和軀殼的人們,一直尋求援助她們長大的天使,使它們受著罪,等待陰天時的陰影,去處罰她們。 她們
Thumbnail
妳的那個美麗的指環,也反映出一個倒影,在擠迫之中來回踱步。它的家在很遙遠的年代,每夜有起舞的仙女,或是貧窮的,透過起舞打探美麗的訊息,像是如何建立鏡子、搜集雨天時破裂的玻璃。 那些破壞身體和軀殼的人們,一直尋求援助她們長大的天使,使它們受著罪,等待陰天時的陰影,去處罰她們。 她們
Thumbnail
去年3月8日曾經推薦過一樣的書, 這一年來,有蠻多提到「女性」的好書, 為什麼我要舊書重看呢? 首先,表示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 其次,今天看到許多商家提到「女神節」這個詞, 雖然好聽卻有點覺得哪裡怪怪的? 先來看看婦女節怎麼來的? 於1917年3月8日, 俄羅斯的紡織女工
Thumbnail
去年3月8日曾經推薦過一樣的書, 這一年來,有蠻多提到「女性」的好書, 為什麼我要舊書重看呢? 首先,表示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 其次,今天看到許多商家提到「女神節」這個詞, 雖然好聽卻有點覺得哪裡怪怪的? 先來看看婦女節怎麼來的? 於1917年3月8日, 俄羅斯的紡織女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