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想要介紹的是一本我覺得身為手作人應該都會感興趣的書,《我的第一本手作品牌經營教科書》。

《再貴也有人買!我的第一本手作品牌經營教科書》
你想為誰創作?風格的第一步:設定「理想顧客」
書中提到的第一個重點是:「想像一個你最主要的顧客,然後去思考,你要為這個人創作什麼樣的作品?你能帶給他什麼樣的價值?」
這句話乍聽之下簡單,但其實非常需要去花時間細想。當我們一開始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嘗試時,帳號就很容易變成琳瑯滿目、風格模糊的樣子。這樣不僅觀眾看不清楚你是誰,自己也會容易迷失方向。
設定一位「理想顧客」,可以幫助我們聚焦:他喜歡什麼風格?需要什麼功能的作品?是喜歡甜美、溫柔、還是簡約、自然的風格?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你作品的走向與風格的養成。
你不用馬上鎖死自己的路線,但試著去「假設」一個方向,會讓你在創作的過程中更有主軸與參考依據。
找不到風格怎麼辦?從這三個方向開始試試看!
很多剛開始經營鉤針帳號的朋友都會有類似的困擾:「不知道自己的風格是什麼、也不確定要怎麼樣才算有特色」。
我自己觀察了不少很有辨識度的創作者後,整理出三個可以作為參考的切入點:
1. 固定創作類型
有些創作者專注於特定主題,例如鉤包包、鉤擬真花草、食物模型,甚至是童趣小物。這些創作會讓觀眾對你有明確印象。雖然內容看似單一,但每件作品的細節與變化反而能展現出更多的巧思與風格層次。
例如我經營Instagram一陣子後,我就決定將我的帳號定位成微鉤飾品花草,即使現在我做了許多不同的事情,還是會想讓版面維持一致性,這樣就會增加追蹤者對作者的印象。反之,如果我想分享其他的編織品或者是日常生活,我就會改用限時動態、或者是在threads上發文。
2. 使用一致素材
還有一些帳號雖然作品類型多元,卻因為選用一致風格的毛線(像是同一系列的質地或色系)而讓整體頁面看起來非常和諧、舒服。不管是鉤帽子、包包或飾品,都能一眼看出來是出自同一位創作者之手。
例如這位作者的IG就讓我印象深刻,看著他用各種不同顏色的毛線混搭出不同的成品十分療癒!可以發現他使用的毛線粗細都差不多,雖然不確定是否是同個品牌,但個人特色非常明顯,即使重複使用拍攝元素也完全沒問題!
3. 配色就是你的標誌
我最欣賞的一種風格特色,就是「配色有魔法」的創作者。有些人用色大膽鮮明,有些人則偏好低飽和的溫柔色調,但無論是哪一種,只要色彩搭配得宜,就會讓作品立刻有了辨識度,彷彿在說:「這就是我的風格!」
這位鉤針作者就是運用了我剛剛提到的三種手法,「鉤針飾品+固定線材+獨特溫柔的配色」成了讓大家印象深刻的特點,只要看到照片就會覺得「啊!就是他~」。
在拍攝作品時,保持畫面的明暗度、擺設相似也是一種方式。這也是我目前在學習的地方,因為以前拍攝作品大多使用自然光,發現最後呈現的感覺每張照片都不一樣,固定的場所、或者是小攝影棚,都可以試試看。
風格不是一天就長出來的
我也還在這條路上摸索中,其實風格的養成本來就需要時間。與其說要「找出風格」,不如說是「在不斷創作中,慢慢看見什麼是你喜歡的、什麼是你不喜歡的」。
不用太早設限,也不需要逼自己每個作品都要風格一致,創作本來就該有點自由的空間。如果看到什麼有趣的材料或想法,當然可以小試一下,有時候反而會撞見意外喜歡的新方向。
購書小提醒
這本書圖文比例滿高的,電子版在手機或小型閱讀器上可能會有些吃力,建議使用 iPad 或大螢幕裝置閱讀會比較舒服;喜歡紙本的朋友也可以考慮實體書版本。
如果你喜歡這篇分享,也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目前遇到的創作困擾,或是你的風格養成故事。一起在創作路上慢慢摸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吧!
當你讀完這篇心得,如果對 《我的第一本手作品牌經營教科書》這本書產生興趣,想要親自翻閱感受作者的文字,不妨透過以下連結購買:
這是我的蝦皮分潤連結,如果你透過這個連結購買,蝦皮會回饋給我一小部分分潤,不會影響你的購買價格,但能幫助我持續創作更多內容,分享更多實用的閱讀心得。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其他購買方式,最重要的是在專注中找到自己持續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