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關稅、成本壓力與投資人質疑,Meta選擇反其道而行:繼續加碼AI,收緊預算,並死守元宇宙。

撰文|法說會戰情室|2025年5月
在華爾街憂慮中國出口受限可能壓縮全球廣告預算之際,Meta 交出一份超預期的Q1財報:營收423億美元、EPS達6.43美元,雙雙擊敗市場預期,盤後股價大漲逾5%。
但真正的看點,在於Meta如何一邊猛踩油門,一邊拉緊手煞車。
廣告業務強勢回歸,但中國讓人不安
Meta第一季廣告收入年增16%至413.9億美元,幾乎貢獻所有營收。但在亞太市場,廣告收入卻低於預期。財務長Susan Li點名中國電商削減投放,反映出「美國800美元免稅政策終結」與「川普關稅」正在產生外溢效應。Meta的成績單雖漂亮,但地緣經濟風暴已近門前。
AI狂燒資本:Zuckerberg押注第二個變現引擎
Meta再次上調2025年資本支出至640–720億美元,主因是「AI資料中心投資激增」與「硬體成本上升」。
Zuckerberg明言,打造領先的AI基礎設施與團隊,是Meta當前頭號工程。
Meta AI助理每月用戶已近10億、Threads用戶3.5億,雖尚未變現但Zuckerberg策略清晰:先建平台再談收入。
Reality Labs:600億美元的黑洞仍在擴大
Meta的另一戰線Reality Labs,Q1營收僅4.12億美元,虧損42億美元,自2020年累計虧損已破 600億美元。這場對「元宇宙新平台」的豪賭,正拖累整體財務表現。
內部裁員已悄然啟動。儘管Meta仍聲稱「未來運算平台」志在必行,但投資人越來越難對這筆「連名字都過氣的投資」抱持信心。
成本控制戰術浮現:全面預算下修
與此同時,Meta悄然下調全年總支出至1130–1180億美元,低於原預估的1140–1190億美元,意味著即便AI優先,Meta也意識到現金流的極限。
Zuckerberg正試圖打造一個「可自我供血」的AI帝國,而不是再一個燒錢的夢想劇場。
三線戰場,Meta能否全身而退?
- AI領域:資本支出上調至720億美元,強化資料中心與助理平台布局。
- 廣告核心:總體廣告收入強勁,亞太市場受地緣風險壓力初現。
- Reality Labs:持續虧損,戰略與現實落差擴大。
- 戰略收縮:全年總支出下修,開始邁入「現金防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