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職業打工人,我們都希望在職場上游刃有餘,既能賺到合理的報酬又能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但!你知道嗎?有些心理特質正悄悄削弱你在職場上的競爭力,讓你不知不覺成為職場上吃虧的可憐人!究竟,職場上哪五種類型的人容易吃虧呢?
一、過度善良型
特徵:不好意思拒絕、常主動幫忙、害怕衝突
吃虧點:工作量暴增、被視為理所當然、不被重視
二、過度低調型
特徵:默默做事、不主動表現、不爭功勞
吃虧點:努力被忽略、升遷無緣、被搶功
三、太過單純型
特徵:容易相信人、不懂辦公室政治、不設防
吃虧點:被同事利用、捲入紛爭、不知情就背鍋
四、缺乏界線型
特徵:私事公事混亂、不懂拒絕、不分輕重緩急
吃虧點:時間被占用、角色模糊、無法專業展現
五、只做分內型
特徵:認為只要做好本分、不願額外承擔、不求表現
吃虧點:被貼上沒企圖心、缺乏存在感、被優先淘汰
你是哪種職場吃虧型人格?
✅ 測驗說明:
📍請根據你在職場中的真實反應,選出每題中最符合你行為的選項。
選項無對錯,僅代表你的傾向。
📍若你出現兩個選項同分代表你可能是混合型人格,可多關注那類型的困擾與成長方向。
1.當別人臨時拜託你幫忙一件非你職責的事時,你會:
- A. 馬上答應,覺得不能讓人失望。
- B. 不表態,希望有人接手就好。
- C. 覺得對方應該是真的需要我。
- D. 明知不該幫,但不敢拒絕。
- E. 明確拒絕:「不在我負責範圍內」
- F. 先詢問細節後判斷是否協助。
2. 團隊開會時你通常:
- A. 很想讓大家認同我,就會主動配合。
- B. 靜靜聽,除非被問才講。
- C. 聽得懂但不太知道要不要發言。
- D. 明明有想法但講不出口。
- E. 除非跟我有關,不太發言。
- F. 視內容是否與我相關,適時發言。
3.當你看到同事分配不均、你負擔過多時,你會:
- A. 忍耐一下,反正大家都很忙。
- B. 默默做完,不多說。
- C. 想說對方可能真的有困難。
- D. 很不滿但又不敢提。
- E. 直接說:「我只負責我的部分。」
- F. 溫和提醒大家:「分配上可以再調整。」
4. 當你做出好成果卻被忽視時:
- A. 想說是不是我不夠好,默默做更多。
- B. 不敢爭取,怕顯得愛出風頭。
- C. 覺得算了,反正大家心裡有數。
- D. 覺得委屈但選擇沉默。
- E. 我沒差,只要有薪水。
- F. 該被看見的就該被看見,會適當提出。
5.你對「拒絕別人」的感受是:
- A. 很難,拒絕別人我會很不舒服。
- B. 不太拒絕,免得影響人際關係。
- C. 拒絕讓我感覺沒人情味。
- D. 不敢拒絕,怕被討厭。
- E. 該拒絕就拒絕,我沒義務承擔他人事。
- F. 看情況,必要時會理性拒絕並解釋。
6.有人把錯誤推到你身上時,你會:
- A. 為了和諧,選擇不計較。
- B. 忍耐,不想惹事。
- C. 有點傻眼但還是沒反駁。
- D. 想澄清但說不出口。
- E. 當場糾正:「這不是我負責的部分。」
- F. 找主管或場合釐清錯誤歸屬。
7.你如何看待「多做一點」這件事?
- A. 習慣幫別人多做,覺得有價值。
- B. 多做容易惹麻煩,還是低調一點。
- C. 多做就多做,我不計較。
- D. 不太甘願,但說不出來。
- E. 做自己的份就好。
- F. 看團隊狀況而定,願意適度支援。
8. 當你需要幫助時,你會:
- A. 不好意思開口,怕造成麻煩。
- B. 不開口,覺得靠自己比較好。
- C. 相信大家會主動發現並幫忙。
- D. 明明需要卻猶豫很久才說出口。
- E. 覺得不需要,自己可以處理。
- F. 會清楚說出自己的需求。
9.當別人說話不尊重你時,你會:
- A. 害怕回應,選擇裝沒聽到。
- B. 默默吞下,怕惡化關係。
- C. 當下愣住,但過後才後悔。
- D. 想反應卻又怕對方生氣。
- E. 馬上指出對方不應這樣講話。
- F. 冷靜指出問題,維護自己立場。
10. 若你想休假,但同事希望你代班,你會:
- A. 自願改期,不想讓他失望。
- B. 沒說清楚,結果自己吃虧。
- C. 覺得他應該更需要,就讓了。
- D. 雖然不想但又答應下來。
- E. 拒絕:「我已經安排好,不方便更動。」
- F. 溝通理解後,如可協調則配合。
✅ 結果分析:
📍每選一次某字母(A~F),記 1 分。
統計得分最高的那個字母,即為你目前最傾向的人格型。
- A 選項:過度善良型
- B 選項:過度低調型
- C 選項:太過單純型
- D 選項:缺乏界線型
- E 選項:只做分內型
- F 選項:平衡型
若你是平衡型!那太好了!代表你在職場上已經具備游刃有餘的特質,可說是如魚得水!但若你是其他類型的人,是否代表永無翻身之日,只能整日鬱鬱寡歡呢?以下提供應對模式及具體改善建議,幫助你建立健康的界線、提升自我價值感並避免重複吃虧,解決你的職場困擾!
一、過度善良型
✅ 改善建議與具體方法:
- 建立「延遲答應」習慣 → 回應:「我先看一下我的進度,等等回你。」 ⬅ 減少「第一時間答應」造成的壓力與後悔。
- 幫忙要有底線與條件 → 若願意協助,可說:「我今天可以幫你半小時,但晚上我有自己的事要處理。」
- 轉換認知:被喜歡 ≠ 被尊重 → 被尊重的人,有界線、有原則,並非無條件配合。
- 每週記錄一次拒絕成功經驗 → 建立「我可以拒絕,也能活得好好」的內在信念。
二、過度低調型
✅ 改善建議與具體方法:
- 每週至少一次主動發言或回報成果 → 例如:「我這週完成了OO項目,結果如下...」
- 設定「發聲時機點」 → 如會議、1 對 1 報告、績效評估,先準備重點,勇敢表達。
- 不靠別人看見,要自己讓人知道 → 認知調整:不是推銷,而是合理展現貢獻。
- 設計一句「自我對話句」 → 例:「低調不代表無能,讓人看見才能發揮影響力。」
三、太過單純型
✅ 改善建議與具體方法:
- 練習「多問一句」再出手 → 例:「這件事你原本找過其他人嗎?目前進度怎麼樣?」 ⬅ 有助於判斷對方的真實狀況與動機。
- 將「信任」建立在觀察與回饋上 → 第一次幫可以,但觀察對方是否回應、是否互惠。
- 列出「我容易被利用的5種場景」 → 例如:加班代班、幫別人背責任、無條件答應等。
- 記住這句話: →「幫人是選擇,不是義務。」
四、缺乏界線型
✅ 改善建議與具體方法:
- 列出「我可以接受/不能接受的事」清單 → 幫助自己先界定原則與底線,說「不」有依據。
- 學會三段式拒絕法: →「我理解你的急迫(肯定),但我目前真的沒時間(拒絕),你可以問OO看看(替代方案)。」
- 將「拒絕」練習從小事開始 → 例如:拒絕借物、吃飯邀約,逐步練習。
- 學會拒絕後的內在對話: →「我拒絕了一件事,但我沒有拒絕這段關係。」
五、只做分內型
✅ 改善建議與具體方法:
- 建立「理性合作彈性區」 → 將「幫忙」變成策略性選擇,幫助彼此建立信任與互助文化。
- 主動提出「能支援的部分」 → 如:「我雖無法處理全部,但這一段我能幫。」
- 參與團隊合作或活動,建立情感存摺 → 平常的配合是為了未來遇到困境時,大家會回饋你。
- 重新定義貢獻感: → 從「我只做好我份內」→「我對整體也能有影響力」

鎖定我,讓你當個快樂職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