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投行這個行業,到底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其實還真不好說。無論是愛衝鋒陷陣的 I 型人,還是謹慎踏實的 E 型人,在投行圈裡都有不少表現出色的前輩。但要說什麼樣的人不適合,我個人認為就是內耗型人格。這和個人是否聰明、是否勤奮其實沒有太多關係。
「內耗型人格」這個詞其實是我自己發明的,敘述上不一定很準確。簡單來說,就是容易被 PUA 體質,個人心理在大部分狀態下,都處於壓力傳導鏈的最低端。
為什麼說內耗型人格不適合投行?因為投行的工作,到最後歸根結底就是在處理壓力和責任。
投行案件:壓力重重,責任重大
在投行案件中,投行人員同時扮演了統包商、客服人員和守門員的角色。此外,案件涉及的各方商業利益關係複雜,流程繁瑣,時間表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注定了每個案件都不會太順利。實務上,主管機關、客戶、大股東、自家長官跟其他中介機構等,都會成為現實的壓力來源。
乾坤大挪移與太極功夫:投行人的必備心法
要處理好這些糾紛與壓力,要求案件主辦一定要練就一身乾坤大挪移的功夫,穿梭於各方之間,熟練地傳導各方責任與壓力,做到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同時亦需要學會太極的剛柔並濟,該拍桌子就拍桌子,該身段軟就身段軟,該賣勞力就賣勞力,該扛責任就扛責任。
內耗型人格:投行的致命傷
而要做到這些,一定不能是內耗型體質。不然各方壓力傳導到你身上,而你既不能沒心沒肺地忽視,也不能及時釋放出去,最終會搞到身心疲憊,且案件未必能做好。因為,在你傳導壓力的過程,其實也是再次調整各方任務分工的過程,明確壓力在案件體系內合理分配的過程。
一句話道破投行職場真諦
所以一個前輩講過一句話,雖然個人覺得有點極端,但也不無道理:「在複雜案件中,要逼死別人,自己才能活。」
所以歸根結底吧,如果你未來希望從事投行這個行業,或許你可以開始考慮儘快變得沒心沒肺了吧。
-----
親愛的讀者,感謝您耐心閱讀本篇文章。在接近閱讀結束之際,我誠摯邀請您繼續探索更多我之前所撰寫的文章,相信這些內容將為您帶來更多啟發和收穫。在下方,您可以找到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每篇都充滿了精彩的知識和見解。
我深知您抽出寶貴時間閱讀這些文字,對我來說是非常暖心的支持和鼓勵。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每一次的閱讀都讓我更有動力將更多的內容呈現給您。為使我們更靠近,一些交流互動的方式: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大叔|🔗分享此文|☕贊助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