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續)|在宗教之外,誰能聽見我的靈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宗教走出來,不是叛逆,而是開始誠實面對自己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講道。

那位牧師語氣溫柔,說:「我們都是不完全的,但神的愛是完全的,只要你相信祂,你的罪就被赦免了。」


那一刻,我心裡不是平安,而是困惑與不安。


我問自己:


「難道我一生的掙扎與痛苦,只需要‘信’就能一筆勾銷?

那麼,那些傷害過別人的人,也只要相信,就可以重生、潔白、無懲罰?」


這真的是正義嗎?還是人們為了逃避責任而建構出來的方便解脫?


我也曾在寺廟前,看著善男信女將供品堆得滿滿,燒著厚重的金紙,

有的祈求平安、有的求財、有的求姻緣,

我卻突然問起了一個讓自己都驚訝的問題:


「這些神明真的在聽嗎?還是祂們只是我們無法掌控人生時,

自己造出來的安慰劑與希望幻想?」


我看著那些跪拜的人,不忍,但也誠實地察覺,

他們很多人早已不相信自己能改變命運,所以才把命運交出去——

給神、給命理、給塔羅、給外力。


但真正的信仰不該是依賴,而是內在的力量重生。


我也曾經想過要修行,進入一個宗教團體,好像就能讓心安靜下來。

但越深入,我越害怕那種「一體化」的語言:

每個人講的話都一樣,笑容一樣,連說法也一樣。


我問他們:「難道你從沒懷疑過這裡的教導嗎?」

他們說:「懷疑是心魔,你要學會放下。」


可我知道——

不是每一個懷疑都是魔鬼,

有些懷疑是靈魂在努力清醒。


這些年,我不斷在各種信仰中穿梭、觀察、對話、甚至爭辯。

但我越來越明白,真正的「靈性之路」不是信什麼教,而是——


「你是否敢直面自己的渴望、罪惡、創傷與黑暗,

並且在那之中仍選擇成為一個有靈魂、有光的人。」


靈性從來不只是信仰,而是一種活著的方式。

不是你口中說了多少神的名字,而是你如何對待別人、對待生命、對待真相。


也許我們不需要更多宗教,

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真誠與覺醒的靈魂。


不再依靠別人替你祈禱,不再等待天命來改變你的人生,

而是你自己,站出來說:


「我的人生,我會走;

我的靈魂,我會負責;

我不求神救我,我求我不辜負這顆渴望愛與真理的心。」


所以從今天起,

不要害怕問那些讓你顫抖的問題。

那是你靈魂的聲音,那不是離神越遠,而是你終於靠近自己。


也許你曾信過神,也許你曾離開過神;

也許你曾痛恨宗教的虛偽,也許你曾渴望被某個神明完整擁抱。


但請你別放棄對靈魂的探索。


當世界不再給你答案,

當每個信仰都變成同樣的句子、同樣的儀式、同樣的沉默,

我想問你——


「你還願意為自己的靈魂,

留下一個不屬於任何宗教、不被任何教條束縛的空位嗎?」


一個可以誠實哭泣、勇敢質問、真實存在的地方,

一個不需要通過祈禱才能被允許活著的地方。


這個空位,也許就是你一直在找的方向。

而你,就是那個能點燃它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地學堂
12會員
345內容數
期望人們開發自己的思考,追尋引領自己的道路,這世上擁有荊棘或是美好,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而來,如何有智慧地活著,為自己解答一切的困惑,是追求解脫的第一步,為什麼要追尋解脫?是因為世間有諸多的苦惱,因為有諸多的苦惱所以需要解脫之道,而解脫之道不在外人的教化,而在自我內心醒悟與追求,人心就如有一指南針,會指引你必須行走的道路。
天地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本文探討作者與信仰之間的掙扎與反思,從全然信賴宗教到質疑教條,最終選擇誠實面對自我,走出一條屬於靈魂的信仰之路。
2025/04/28
本文探討作者與信仰之間的掙扎與反思,從全然信賴宗教到質疑教條,最終選擇誠實面對自我,走出一條屬於靈魂的信仰之路。
2025/04/21
當你感到迷惘,不妨重新審視人生方向。本文探討社會預設的成功道路,以及如何聆聽內在聲音,找回真正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4/21
當你感到迷惘,不妨重新審視人生方向。本文探討社會預設的成功道路,以及如何聆聽內在聲音,找回真正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4/15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生意義,鼓勵讀者勇敢面對內心質疑,並尋求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文章並非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陪伴讀者一起探索自我,找回對生命真諦的渴望。
Thumbnail
2025/04/15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生意義,鼓勵讀者勇敢面對內心質疑,並尋求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文章並非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陪伴讀者一起探索自我,找回對生命真諦的渴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很不爽! 我的個性很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我的興趣真的非常的廣和不同 其中對於靈性的探索更是求知若渴 我去過不少的宗教 受洗過離開過 原本從小無知不停的嘗試到 我最後了解宗教並不適合我 最近我因為一個高人的原因 又踏進了一個
Thumbnail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很不爽! 我的個性很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我的興趣真的非常的廣和不同 其中對於靈性的探索更是求知若渴 我去過不少的宗教 受洗過離開過 原本從小無知不停的嘗試到 我最後了解宗教並不適合我 最近我因為一個高人的原因 又踏進了一個
Thumbnail
運用與生俱來的內在力量解放過去並自由的發揮新的可能。
Thumbnail
運用與生俱來的內在力量解放過去並自由的發揮新的可能。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