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40章
一般是這樣解釋(相反)
往相反的方向,是道的運動,道以其柔弱去發揮作用。
更好的解釋是這樣(往返)
物極必反,事務發展都會往復循環,經歷對立與統一
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要施行道,要掌握弱面,將自己放在弱的位置上
例如說
- 越想強大,從弱小開始
- 越想獲得,越要捨得
- 越想成大事,越要從小事做起
- 你越想快速完成,越要慢慢做
我的解釋是這樣
反:反對、反面、正反、類推
弱:弱點、缺點、優缺、不足
一、觀其反隅,察其微弱(對立與洞察)
- 先學一件事物,持反對面,去看對方弱點,單件事物的反對,個人理念。
- 從對立面切入,並將焦點放在觀察細微的弱點上,體現初步的洞察力。
- 初識事物,不妨從其對立之隅著眼,洞察其潛在的微弱之處。此為獨立思考之始,著重個人觀點的建立。
二、探其兩端,識其短長(正反與辨析)
- 進入到反面,比反對更強,找出事物的反面,單件事物的弱面,客觀條件。
- 從正反兩面探究事物的全貌,並認識其優缺點,更具客觀性。
- 進一步,則需探究事物的兩端,辨識其內在的優勢與不足。此階段超越單一面向,側重客觀條件的分析。
三、衡其往復,明其機勢(循環與全局)
- 進入到往返,比反面更強,每件事情去看事物的優劣、正反面,全面評估 (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並建立從優到劣,從劣到優的變化情形。
- 事物發展的循環性,並將優劣、正反的評估提升到把握事物發展的變化,站在整體態勢的的最高點。
- 需洞悉事物發展的往復循環,其變化情形,從正反兩面、優劣之勢進行全面權衡,方能明瞭其潛在的機遇與挑戰。
四、悟其類通,反求諸己(類推與內省)
- 進入到類推,比往返更強,去類推,舉一返三,並找出自己不足,反思。
- 通過類推觸類旁通,並將思考的焦點轉向自身,進行反省和提升。
- 當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之時,更應反觀自身,察覺不足,不斷精進。此為智慧的躍升,著重個體修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