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好幾天的大雨,原本的肩頸、皮膚、關節、腸胃問題都變嚴重了,為什麼呢?
「濕氣」是一種常見的致病因子,屬於「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之一。
來自外在環境的稱為「外濕」,源自體內失調稱為「內濕」。
- 外濕:環境潮濕、淋雨後未及時更衣等,都容易讓濕氣侵入身體。
對人體而言, 相對濕度40-60%是最適宜的,而台灣的氣候潮濕悶熱,相對濕度平均為70-85%,如果沒有積極使用除濕機,就容易讓身體有濕氣,也讓體內濕氣難以散出。
- 內濕:飲食不節、嗜吃生冷油膩、脾胃功能失常,使體內水分代謝失衡,產生濕氣。
現代人信奉多喝水、多吃蔬果的教條,往往沒有注意均衡飲食應注重比例原則;常常用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冰冷食物和玲瑯滿目的加工食品來影響腸胃機能,很難不累積濕氣。
濕氣重的常見表現:
- 身體浮腫、沉重無力感
- 胃口差、腹脹、便溏
- 舌苔厚膩、口中黏膩
- 面部出油、痘痘、皮膚濕疹
- 精神疲倦、睡眠品質差
- 陰部潮溼感、白帶多
如何調理體內濕氣?
- 買除濕機,而且要積極使用
- 調整飲食,請見健康飲食的基本原則
- 多運動,出汗就是在排濕氣
- 找中醫,一起找出累積濕氣的最大原因、找到最適合你的排濕方法
濕氣雖無形,但卻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的健康。
透過飲食、生活習慣及中醫調理,我們可以有效改善體內濕氣、恢復輕盈舒暢的狀態。
如果你常覺得「很累、很黏、很腫、很重」,不妨留意是否與濕氣有關,及早調理,讓身體回歸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