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行走的人:在時代餘波中尋找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移民,不只是搬離原居地,更是一場身分與靈魂的徹底重建之旅。

近年來,我身邊有幾位四十歲上下的朋友,毅然選擇離開熟悉的城市、語言和社會。他們曾在學校管理層、公營機構或商界扮演關鍵角色,一時間要適應全然不同的語言、文化與職場邏輯,從原本熟練的身份角色中「歸零」,學習成為新人。

有人選擇投身全新專業,每天如初學者般翻查資料,向比自己年輕的同事請教,從頭建立知識系統;有人從熟悉的教育與公民社會工作者身份,轉向技術產業,重拾深夜惡補與反覆摸索的日子;也有人放下繁忙的行政崗位,走進土地與社群,在務農與義工服務中重新建構生命意義。

這些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中年的重啟,不只是勇敢跨出那一步,更是一場長久的、與自己對話的心理歷程。那份對未來的不確定、自我懷疑與社會落差,無人能替代。他們卻依然選擇一步步穩穩地走下去,沒有怨懟,只有堅定。

某日飯聚,一位朋友提起她認識的一些年輕人,近日終於「放學」——這個說法,在某些圈子裡,意指他們終於結束了那段被羈押或審訊的日子,可以重新投入社會與生活。

這群年輕人中,不乏曾面臨身心創傷、被社會標籤、甚至被體制排擠的人。不論我們今天還能否彼此相認,我們仍會為他們得以稍微喘息而感到安慰與敬重。

但當我聽到「放學」這個詞時,心中浮現的並不是「重獲自由」的欣喜,而是一種無聲的倖存狀態。他們不是終於自由了,而是一直努力學習如何生存,只是換了一個戰場,一樣學著呼吸、學著活著。

看似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歷程,其實在我心中卻勾連起一條隱藏的線索:我們都在風中,曾經被捲入歷史的巨輪裡。

有人被高壓與暴力逼退,有人被制度與現實擠壓。不同的選擇路徑,不同的受傷方式,但那份驟然失根的失重感,是共同的。這些年,無論我們身處何方,是年輕人、中年人還是長者,是前線還是後方,我們都曾經歷那一種集體崩塌的震撼。那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場波及心靈的風暴。

很多人以為,「放下」就是「唔記得」,但其實,真正的療癒是學會與創傷共處。歷史上無數經歷戰爭與壓迫的倖存者——無論是退伍軍人、政治難民還是災難後的個體——都指出:一個人要從創傷中重新站起來,並不意味著否認過去,而是慢慢讓痛苦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療癒是一種沉靜的力量,不等於遺忘。那是一種,當你可以平靜地說出那些發生過的事,不再被情緒洪流淹沒的能力。這種過程,需要時間,也需要空間;更需要的是,彼此理解與溫柔的陪伴。

而所謂的「自由」,也從來不只是外在制度的寬鬆或社會氛圍的改變。那種免於恐懼的自由固然重要,但當它仍充滿不確定與變數,我們唯一真正能把握的,是內心那一點仍願選擇仁慈與努力的意志。

最能掌握的自由,不是社會賜予的,而是自己在一呼一吸之間,依然選擇活出價值的那一刻。

我會選擇誠實面對現實的困境,也會選擇在微小中堅持價值。在照顧孩子日常中的每點嘗試、在學習新技能時的掙扎中、在看著每一棵幼苗生長的等待中,每一點每一滴,都是找回與世界的連結。自由,不是結果,而是一種不斷實踐的姿態。

讓我們彼此提醒:即使仍在風中,仍要選擇站穩腳步、活出真實。這是我們在時代餘波中,送給彼此最深的祝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雨林教室
3會員
44內容數
「雨林教室」是一座以文字編織的小小雨林,承載我對理想學習與書寫生活的嚮往。身為教學者、書寫者與生活觀察者,這片沙龍是我栽種思想、記錄人間溫度和傾聽自然節奏的天地,好比熱帶雨林,多元包容而生機處處。 願這空間,能成為你我在紛亂世界中歇腳的所在:讓文字為我們留住片刻清明;讓閱讀成為我們重新出發的步伐。
雨林教室的其他內容
2025/05/10
三位香港中年專業人士在北國重新開始人生的故事,他們放棄原有成就,選擇不同領域,展現中年轉型的勇氣與韌性。
Thumbnail
2025/05/10
三位香港中年專業人士在北國重新開始人生的故事,他們放棄原有成就,選擇不同領域,展現中年轉型的勇氣與韌性。
Thumbnail
2025/05/07
英國南部小鎮Swanage看似詩情畫意,實則面臨人口老化、交通不便、產業單一等困境,反映許多發達國家鄉郊小鎮的共同命運。文章呼籲旅客在旅遊時,能支持當地商家,並以更深入的人文角度探索這些小鎮,而非僅止於打卡拍照。
Thumbnail
2025/05/07
英國南部小鎮Swanage看似詩情畫意,實則面臨人口老化、交通不便、產業單一等困境,反映許多發達國家鄉郊小鎮的共同命運。文章呼籲旅客在旅遊時,能支持當地商家,並以更深入的人文角度探索這些小鎮,而非僅止於打卡拍照。
Thumbnail
2025/05/04
本文探討城市公園的起源、演變與社會意義,並以倫敦Regent’s Park為例,闡述公共綠地從皇室私有到全民共享的過程。文章也提及其他國際城市公園案例,例如紐約中央公園、首爾清溪川、新加坡濱海灣花園,以及英國的Commons,並指出城市公園不只是城市裝飾,更是連結人和自然的重要場所。
Thumbnail
2025/05/04
本文探討城市公園的起源、演變與社會意義,並以倫敦Regent’s Park為例,闡述公共綠地從皇室私有到全民共享的過程。文章也提及其他國際城市公園案例,例如紐約中央公園、首爾清溪川、新加坡濱海灣花園,以及英國的Commons,並指出城市公園不只是城市裝飾,更是連結人和自然的重要場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對於成年人來說,搬出父母家獨立生活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不僅標誌著邁入新階段的人生,也代表著我們正式揚帆啟航,去追尋自由與成長。 過去,我們習慣於依賴父母的庇護,由他們提供一切所需。但當我們踏入成年,是時候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學會自我管理和自主決策。雖然這條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但正是這份艱辛,才讓我們
Thumbnail
對於成年人來說,搬出父母家獨立生活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不僅標誌著邁入新階段的人生,也代表著我們正式揚帆啟航,去追尋自由與成長。 過去,我們習慣於依賴父母的庇護,由他們提供一切所需。但當我們踏入成年,是時候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學會自我管理和自主決策。雖然這條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但正是這份艱辛,才讓我們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初出社會,渴望的戀情跟著到來,喜悅不過就一年,便經歷常聽聞的情變。
Thumbnail
初出社會,渴望的戀情跟著到來,喜悅不過就一年,便經歷常聽聞的情變。
Thumbnail
將歲月時間拉長,人人被當時代的潮流推進,與時俱進,面臨不一樣的環境挑戰。尤其是現代化科技的發展、經濟模式的改變,變化的速度更是迅速,數十年可能就一次翻轉,有些東西新參與了的生活,也有些淡然退場。並非要討論這些演進形成的因與果,而是想回顧這些不同環境下的人們如何過生活?過得如何?這或許是一面鏡子...
Thumbnail
將歲月時間拉長,人人被當時代的潮流推進,與時俱進,面臨不一樣的環境挑戰。尤其是現代化科技的發展、經濟模式的改變,變化的速度更是迅速,數十年可能就一次翻轉,有些東西新參與了的生活,也有些淡然退場。並非要討論這些演進形成的因與果,而是想回顧這些不同環境下的人們如何過生活?過得如何?這或許是一面鏡子...
Thumbnail
書籍探討了三十歲時人生的轉捩點,提供了讓人重新詢問自己人生方向的方式和方針,挑戰傳統的生活模式,以及迎接未知挑戰的心態。
Thumbnail
書籍探討了三十歲時人生的轉捩點,提供了讓人重新詢問自己人生方向的方式和方針,挑戰傳統的生活模式,以及迎接未知挑戰的心態。
Thumbnail
2020.8.13 即將邁入由自己選擇的生命路途,但望著前方各種展開的路,卻是不由自主的茫然。 似乎該好好刮除自己揹了四十多年的種種腐敗,然而遲遲無法再深入面對自己,於是腐敗們與知道自己在逃避的焦慮感雙雙襲來,只有很偶爾的時候會突然想起,當初找回的那個真實的自己又躲到哪去了。
Thumbnail
2020.8.13 即將邁入由自己選擇的生命路途,但望著前方各種展開的路,卻是不由自主的茫然。 似乎該好好刮除自己揹了四十多年的種種腐敗,然而遲遲無法再深入面對自己,於是腐敗們與知道自己在逃避的焦慮感雙雙襲來,只有很偶爾的時候會突然想起,當初找回的那個真實的自己又躲到哪去了。
Thumbnail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活明白, 特別是許多發達國家, 工作半年,玩半年, 車子能開就可, 房子租或買都無所謂, 特別是疫情過後, 覺得人生短短幾十年, 可不是給貸款做牛做馬. 也不是給老闆賣命, 更不是來受罪受累的. 大家開始意識到享受生活的重要, 感受人生, 為自己而活才對.
Thumbnail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活明白, 特別是許多發達國家, 工作半年,玩半年, 車子能開就可, 房子租或買都無所謂, 特別是疫情過後, 覺得人生短短幾十年, 可不是給貸款做牛做馬. 也不是給老闆賣命, 更不是來受罪受累的. 大家開始意識到享受生活的重要, 感受人生, 為自己而活才對.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