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的勇氣:記三位好友在異地重啟的故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他們來到北國不足五年,在香港,他們都是已身居要職、熟習制度與社交規則的中年專業人士。他們選擇了在另一片土地重新開始,選擇了在人生這場馬拉松中離開原來的跑道,跑進重未踏足過的路途。

第一位朋友,在香港是一所中學的學務主任,擁有博士學位,長年協助副校長進行課程規劃與實踐工作,是學校制度與教學改革的骨幹人物。來到英國,他選擇進修圖書館管理學,畢業後投身國民保健處轄下的社區醫學圖書館工作,支援醫護人員進行研究。這一轉變,意味著他要每天學習陌生的生理學和醫學知識,在毫無專業背景的情況下理解與整合專業資訊。他不再是指導別人的學者,而是默默地在全新領域探究的學員。我想,這不是貶值,而是一種真正的再生。

第二位朋友,過去也是一所中學的學科主任,熱衷於公民教育與社會參與,曾擔任多項公職。在異地轉投資訊科技工作,由零開始學習專業技術與業界標準。他不只要在工作上交出成果,還要在語言、職場文化與行業節奏中重新定位。他曾分享過,最難的不是學習技術,而是放下自己曾經是「專家」的身份,一切由零開始。每個失敗的試驗、每個聽不懂的術語,都是對自信的挑戰。花了無數個夜晚,不眠不休地惡補,為的就是在新崗位上不會辜負自己。

第三位朋友,在香港時他曾是一位在私立大學工作的營運經理,習慣掌控大局與多重任務。飄洋海外,他選擇了一條最遠離過往的路:投入義務工作與耗農業的日常,從零認識這國度的氣候、土壤、植物的生長特性。他一邊學習耕技巧,一邊利用他熟練的管理技巧紀錄天氣與作物的變化。坦言,大自然從不講面子,只看你是否真心耕作,錯誤的判斷自然會換來失收。他利用雙手與土地對話,從另一種生活節奏中找回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連結。

他們三人的選擇截然不同,卻都是誠實地回應生命。他們都曾在原有的光環中走過,也都在失重的時代裡選擇再一次紮根。他們的故事提醒我們:所謂「重啟」,不是放棄過去,而是帶著歷練去擁抱未知。這些故事,屬於香港人,也屬於所有在中年仍願意轉身的人。他們用行動回答了那個在風暴中最困難的問題:當世界變了,我們還能怎樣好好活下去?他們的故事不是關於成功的光環,而是關於堅持、質疑與重建的真實過程。他們沒有被大時代的動盪壓垮,反而在風暴過後拾回信念,繼續行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雨林教室
5會員
52內容數
「雨林教室」是一座以文字編織的小小雨林,承載我對理想學習與書寫生活的嚮往。身為教學者、書寫者與生活觀察者,這片沙龍是我栽種思想、記錄人間溫度和傾聽自然節奏的天地,好比熱帶雨林,多元包容而生機處處。 願這空間,能成為你我在紛亂世界中歇腳的所在:讓文字為我們留住片刻清明;讓閱讀成為我們重新出發的步伐。
雨林教室的其他內容
2025/05/07
英國南部小鎮Swanage看似詩情畫意,實則面臨人口老化、交通不便、產業單一等困境,反映許多發達國家鄉郊小鎮的共同命運。文章呼籲旅客在旅遊時,能支持當地商家,並以更深入的人文角度探索這些小鎮,而非僅止於打卡拍照。
Thumbnail
2025/05/07
英國南部小鎮Swanage看似詩情畫意,實則面臨人口老化、交通不便、產業單一等困境,反映許多發達國家鄉郊小鎮的共同命運。文章呼籲旅客在旅遊時,能支持當地商家,並以更深入的人文角度探索這些小鎮,而非僅止於打卡拍照。
Thumbnail
2025/05/04
本文探討城市公園的起源、演變與社會意義,並以倫敦Regent’s Park為例,闡述公共綠地從皇室私有到全民共享的過程。文章也提及其他國際城市公園案例,例如紐約中央公園、首爾清溪川、新加坡濱海灣花園,以及英國的Commons,並指出城市公園不只是城市裝飾,更是連結人和自然的重要場所。
Thumbnail
2025/05/04
本文探討城市公園的起源、演變與社會意義,並以倫敦Regent’s Park為例,闡述公共綠地從皇室私有到全民共享的過程。文章也提及其他國際城市公園案例,例如紐約中央公園、首爾清溪川、新加坡濱海灣花園,以及英國的Commons,並指出城市公園不只是城市裝飾,更是連結人和自然的重要場所。
Thumbnail
2025/05/02
本文描述英國一家人初次在英國整理花園的經驗,從冬天花園荒蕪到春天種植花草的過程,並藉此闡述父母親手教學孩子園藝的過程,如何在過程中教導孩子尊重自然、學習耐心與面對困難等珍貴生命價值。
Thumbnail
2025/05/02
本文描述英國一家人初次在英國整理花園的經驗,從冬天花園荒蕪到春天種植花草的過程,並藉此闡述父母親手教學孩子園藝的過程,如何在過程中教導孩子尊重自然、學習耐心與面對困難等珍貴生命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來有不少朋友提到三十歲的煩惱。告別二字頭以後,面對全新的人生階段,在職涯的路途上,似乎不是自己原本想像的那麼順風順水,反而有些迷惘,甚至有人遇到挑戰重重。
Thumbnail
近來有不少朋友提到三十歲的煩惱。告別二字頭以後,面對全新的人生階段,在職涯的路途上,似乎不是自己原本想像的那麼順風順水,反而有些迷惘,甚至有人遇到挑戰重重。
Thumbnail
三十九歲那年,離開工作了十多年的地方,放下一份穩定的薪水,投入相對不穩定的領域,可以說是人生中第一個最重大的決定。   猶記得學生時期,曾覺得在同一個崗位工作超過五年是很可怕的事,心想自己不可能,也不想如此。誰知,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在那個地方投注了十多年的青春歲月。
Thumbnail
三十九歲那年,離開工作了十多年的地方,放下一份穩定的薪水,投入相對不穩定的領域,可以說是人生中第一個最重大的決定。   猶記得學生時期,曾覺得在同一個崗位工作超過五年是很可怕的事,心想自己不可能,也不想如此。誰知,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在那個地方投注了十多年的青春歲月。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離開跑了10年的職涯跑道, 轉進一團迷霧中 。 我帶著引以為傲的外語能力、 自詡能夠如海綿般吸收的學習力、 以及背包經驗曾周遊四海的適應力, 來到我期望能夠如魚得水的新工作。 2週過去, 「我很好, 我只是需要時間適應和摸索, 畢竟是全新的領域。」 21天過去, 「我可
Thumbnail
離開跑了10年的職涯跑道, 轉進一團迷霧中 。 我帶著引以為傲的外語能力、 自詡能夠如海綿般吸收的學習力、 以及背包經驗曾周遊四海的適應力, 來到我期望能夠如魚得水的新工作。 2週過去, 「我很好, 我只是需要時間適應和摸索, 畢竟是全新的領域。」 21天過去, 「我可
Thumbnail
過了中年,轉職這件事,近似警示寓言,關注的焦點,從年輕時的如何冒險,轉變成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 這期商周專欄講述的惠敏,是我極為親近的朋友,她碰上的兩難抉擇,我曾原封不動地經歷過,而結局甚為悽慘。
Thumbnail
過了中年,轉職這件事,近似警示寓言,關注的焦點,從年輕時的如何冒險,轉變成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 這期商周專欄講述的惠敏,是我極為親近的朋友,她碰上的兩難抉擇,我曾原封不動地經歷過,而結局甚為悽慘。
Thumbnail
很久不曾和此長篇大論的介紹自己,有點不大適應。但還是慎重的自我介紹一下。 首先,謝謝您來賞文,敬我們萍水相逢的緣份…
Thumbnail
很久不曾和此長篇大論的介紹自己,有點不大適應。但還是慎重的自我介紹一下。 首先,謝謝您來賞文,敬我們萍水相逢的緣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