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設計創業市場的重新想像與現實對話
前言
在我陪伴過的創業者中,有不少是自由接案的網頁設計師。
他們多半有一套自己的「審美信仰」,也對前端技術與畫面美學有一定堅持, 但同時,也常在一個場景裡感到無力:
「客戶說他喜歡乾淨、有質感,但最後只想改成全版大字+紅色購物車……我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只是美工?」
這不是孤單的掙扎。
而是整個網頁設計服務,正在從「漂亮」走向「有用」的產業遷移。
O|Observe(觀察):美到轉換率提升,真的那麼簡單?
你可能也注意到,這幾年坊間有愈來愈多設計師,轉型做起了「網頁設計顧問」、「網站優化師」,
或直接包下整個「品牌整合服務」。 為什麼?
因為光有美感,換不來成交。
而光有功能,也撐不起品牌。
在這樣的夾縫中,設計師要生存,得會比畫面更深的東西:行為心理學、SEO架構、用戶體驗、甚至商業模式。
而這,也正是許多網頁設計創業者,在接案路上撞牆的真正原因。
Q|Question(提問):如果只是套版,那為什麼還需要你?
我們來問一個最本質的問題:
「現在建網站可以用模板、AI自動排版、WordPress外掛一鍵套裝…… 那為什麼客戶還要花錢找你?」
這個問題可能會戳到某些人的玻璃心,
但它其實是一個契機——
當市場不再缺「能做出畫面」的人,
價值,就會轉移到「能設計背後邏輯」的人身上。
D|Deconstruct(解構):網頁設計的真正價值,不在畫面,而在轉換
我們來拆解一下,客戶其實在意的是什麼:
- 不是你設計得多美,而是用戶會不會留下來看第二頁。
- 不是按鈕多好看,而是點了之後,是否真的帶來詢問或購買。
- 不是網站完成了,而是品牌整體在網路上開始被看見、有流量、有話題。
這表示:
從首頁結構、按鈕配置、內容動線到Google搜尋排名、甚至使用者停留時間與點擊熱點…… 設計師得學會看數據、懂行為、會優化,才有機會提供真正「有商業成果」的服務。
這些,其實比「會畫」更重要。
R|Reframe(重構):你不是做網站的,而是在打造一場線上體驗的劇場
試著換個視角看你在做的事:
你不是在設計一個首頁、或一頁式賣場,
你其實是在設計一場「從看見、理解、信任、行動」的用戶旅程。
你要幫客戶想的是:
- 使用者第一眼看到什麼?
- 他們滑到哪裡最常停住?
- 哪個區塊沒人點?
- 文案和圖像搭配是否有效激起慾望?
- 結帳流程是不是太複雜而導致流失?
這時,你就不是一個「畫面製造者」,
而是一個「轉換率舞台的導演」。
這樣的設計師,才有可能在 AI × 模板橫行的時代,依然有存在的價值。
E|Express(呈現):從美感工作者,成為轉譯使用者心智的橋梁
所以,如果你是正在創業或接案的網頁設計師,
這裡有三個溫柔但務實的小提醒,給你作為練習:
- 每次設計完網站,不只是問客戶「你覺得好看嗎?」 也問問自己:「這個動線,真的讓人想多留一秒嗎?」
- 把一次性的案子,設計成一段旅程—— 提供後續優化、SEO內容顧問、數據追蹤分析…… 讓服務成為「合作」,而不是「交件」。
- 別只談畫面,開始練習談指標:詢問數、跳出率、流量來源…… 這些才是讓你價格變貴,還有人搶著找你的關鍵。
你是可以同時溫柔、細膩,又帶有專業穿透力的人。
你做的不只是網站,而是創造信任的界面、讓品牌更被理解的舞台。
在這樣的路上,
你不再只是「做設計」,而是讓一場轉換,在每一次點擊中,靜靜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