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收錄於《金星》)
這篇文章的出發點,來自我最近幾個月的觀察。我身邊有太多人——剛退伍的學弟、當爸媽的朋友、迷茫期的年輕人——突然湧向一個共同方向:想逃離壓迫生活的同時,也想「被動賺錢」。他們有人投入美業、有人去上數萬塊的「一人創業課」、有人變成保險經紀人或房仲、還有人開始「做放款」。
每一個人都說著「財務自由」、「被動收入」、「人生選擇權」這些詞,但實際上,他們有的只是——更急的腳步、更大的焦慮,以及更容易被割韭菜的心理位置。
我看著這些人一個個掉進話術與幻覺裡,有些人還自以為醒著,有些人已經開始拉別人下水。我決定,不寫這篇,我會對不起我這幾年學會的東西。
這篇文章,是我整理出來的真話。不是勸世文,也不是財商課,而是一份給我自己與我身邊人的提醒:
如果你不冷靜,就會被人收割;如果你不主動,就會變成別人的收入來源。
—
🎯這篇文章獻給每一個:
- 覺得自己卡住,但不想再被控制的人
- 正在思考「我是不是應該創業/斜槓/轉職」的人
- 被廣告與朋友洗腦,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慢了」的人
- 想變強,卻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的人
也獻給我自己——那個也曾一樣焦慮、想快點翻身的我。你不是笨,也不是懶。你只是還沒站到看清全局的位置。這篇,就是給你一張「觀看整個局」的地圖。
—
所以這不是一篇叫你「別想太多」的文章,是一篇給你具體判斷工具的文章。讀完這篇,你會得到三種關鍵獲得:
- 你會識破話術,而不是被話術牽走:你會看懂:「固定收益」、「自動化系統」、「財商自由」這些包裝底下,其實多半是轉嫁焦慮與風險的產業操作。
- 你會知道該做什麼,而不是只知道「不能怎樣」我們不只說「幻覺」。
- 你會對自己的慢,有信心,會明白,不急著翻身、不跟風、不被演算法餵養的你,才是真正站在獲利前段班的潛在者。你不是沒跟上世界,而是終於開始有自己的節奏。
這篇不是一篇反對「被動收入」的文章,是一篇寫給那些還沒找到主控權的人,讓你不要在別人的財務劇本裡演自己的人生崩壞劇。在資本的世界裡,沒有人真的「存錢」變有錢。你以為你在理財,實際上你只是在用「可被剝削的速度」,輸給另一群比你更快的掠奪者。有一種穩定的生意,不靠靈感、不靠熱情、也不靠流量。靠的,是看清——誰急、誰餓、誰跪。這個生意,叫「放款」。
放款不是一門生意,是一種站位哲學
你有沒有發現,真正不會倒的行業從不搞故事?妓院不談價值觀,賭場不談夢想,餐廳不談自由,錢莊不談希望。因為他們賣的不是東西,而是人性底線。放款,剛好卡在人性最脆弱的那塊:「急用錢」的時候,你願意放棄什麼?
答案從來不是「利息」,而是「尊嚴」。
✦ 無擔放款:拿命當抵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