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金星雜談EP03-《努力之前,請先問問你爸媽是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金星」,現含超30+價值專文)

前言:如果你願意面對真相,這篇能給你一張清醒的地圖,本文將從三個面向,拆解當代社會階級上升的真實運作方式:

  • 為什麼「高智商基因」才是真正的起跑線,而不是補習與才藝?
  • 資源差者該如何避開錯誤努力,建立自己能活的戰場?
  • 所謂翻身的機率,能否被解析?能否被重新設計?

這不是一篇情緒勒索的勵志文,也不是單純罵社會不公平的怨氣貼文。它是寫給想看清規則、想重新下注的人。你可能會不舒服,可能會被戳到,但如果你願意讀下去,這篇文章會給你——

一個能避開錯誤投注、能重新配置槓桿的「現實公式」與「真話座標」

你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嗎?

有一句話這樣說:「天才,是1%的靈感,配上99%的努力。」但他沒說的是——那1%的靈感,你多半生不出來,因為你爸媽沒給你那種基因。

我們很少談這件事,因為太刺耳了:這世界上有一種人,不管他接觸什麼,都能快速上手,甚至優於常人。這不是什麼多元智能理論的美化,這是高智商的橫向擴張力。你以為古代那些希臘哲人很閒,才什麼都會?

不,柏拉圖是數學家、政治理論家、哲學家、教育家,甚至參與城邦治理。達文西是畫家、發明家、解剖學家、工程師,他的筆記本到現在還在MIT作為創意教學教材。不是因為他們「努力比較多」,而是因為他們大腦的底盤,載得動這些知識引擎。

你不信?那我們拉回現代看看:

▶ Elon Musk:物理學學士 + 經濟學學士 → 成立Zip2 → X.com變成PayPal → SpaceX + Tesla → OpenAI → Starlink。這不是雞血成功學,而是一個高智商多工者,懂得把大腦算力,配置在產值最大的地方。

▶ 李開復:台大電機 → 卡內基美隆博士 → 微軟語音部門 → Google中國 → 創辦創新工場。

你以為他靠情緒勵志?沒有,他早就靠一個又一個精算的決策,把「好腦袋」變成「好資源」。這樣的人,只要不是運氣差到天怒人怨,幾乎都有某種形式的上升管道。因為他們不是努力比較多,而是大腦能吸收、拆解、重組——而我們,大概只能複製貼上。

這世界的殘酷,不在於「不努力會輸」,而在於:有些人,就算你努力一輩子,也贏不了他們一次偶然的決定。而這種差距,是來自出生前的結構性不平等:

  • 智商80%靠遺傳
  • 財富90%來自家庭
  • 機會95%透過關係與視野進入腦袋

換句話說,你爸媽是誰,比你是誰還重要。

很多人喜歡說「笨蛋也有翻身機會」。這句話不能說完全錯,但你要明白的是:如果你爸媽都相對平凡,那你在做任何努力前,都要先承認一件事:你不是起跑晚了,你是連跑道都得自己鋪。

而不是所有人都有鋪完跑道的力氣。很多人,連跑起來的方式都不知道——不是他懶,是他真的看不懂「該努力什麼」這件事

我曾經遇過一位清潔員媽媽,咬牙把女兒送去補習、讀書、參加才藝比賽。她說:「我這輩子沒念書,女兒一定要讀好。」結果呢?女兒唸了三年私立高中後上大學,畢業後月薪三萬五,比她打掃一整天多不了多少,還背了一屁股學貸。

你說這樣的努力沒用嗎?不是沒用,是回報太小,不成槓桿

真正會翻身的孩子,是那種父母本來聰明,只是運氣不好的例外。他們一旦抓到正確方法,就能一躍而起,因為基礎打得好,只差機會沒來。

但如果父母本身資質不高,還缺資源,那你給再多補習班、才藝課,也只是「貧者愈貧」的循環。

最後你會問,那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點優勢」?不是什麼雙語幼稚園,也不是什麼STEAM課程、科學班。而是——一出社會就擁有一間不必貸款的市中心房產。不夠華麗,但最有效。

因為社會不在乎你怎麼努力,只在乎你有沒有籌碼可以進場

說得更極端一點:努力,是高智商者的槓桿,是低智商者的消耗品。而那些看起來在逆襲的人,往往都有一件事沒告訴你:他們爸媽,其實沒你以為的那麼平凡。如果你看到這邊還想問:「那我該怎麼辦?」我只想說:先別談夢想,先認清自己的大腦與家底的極限在哪裡。然後,再做一個不會白忙一場的選擇。

我也有過夢想......

《資源差的人,該怎麼建立自己的戰場?》

在這個時代,資源不對等,不只是財富、教育、關係——它是連「可失敗次數」都天差地別的分水嶺。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07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金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語室
542會員
766內容數
全網累積超過20萬人追蹤、破億次觀看,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何做對決策,讓人生更富足、幸福、美好
Thumbnail
如何做對決策,讓人生更富足、幸福、美好
Thumbnail
找出問題、避免問題、把問題當問題看。
Thumbnail
找出問題、避免問題、把問題當問題看。
Thumbnail
重貼標籤、縮小問題、擴大解決方案,動起來,過你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重貼標籤、縮小問題、擴大解決方案,動起來,過你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即使有人反對、不理解、批評、質疑時, 也不要浪費時間在解釋上,仍然應該集中精力做真正對的事情。
Thumbnail
即使有人反對、不理解、批評、質疑時, 也不要浪費時間在解釋上,仍然應該集中精力做真正對的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