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召誥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尚書
更新 發佈閱讀 19 分鐘

1. 原文


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誥》。


2. 注釋


1. 成王:周朝第二代君王,武王之子。

2. 在豐:居於豐地,即周原(今陝西長安)。

3. 欲宅洛邑:想要建都於洛邑(今河南洛陽)。

4. 使召公先相宅:命召公(周初賢臣)先去規劃營建。

5. 作《召誥》:撰寫《召誥》一文,記錄詔命與勸誡。


3. 白話文


成王當時在豐地,想要在洛邑建都,便派召公先行規劃宅地,並撰寫了《召誥》這篇詔書。


4. 總結


這句話簡要交代了《召誥》的背景,指出其為周成王命召公遷都洛邑所作的詔書。


啟示


遷都為大政方針,需周詳規劃與宣令


君臣合作、分工明確,是周初治國特色


歷史文獻常承載重大政策與治理思想





一、


1. 原文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于豐。


2. 注釋


1. 二月既望:農曆二月十五日以後的日子。「既望」指滿月後。

2. 越六日乙未:過了六天,為乙未日。

3. 王朝步自周:「朝步」表示清晨出發;自周地(即鎬京)啟程。

4. 則至于豐:來到豐地,亦是周人本來的根據地。


3. 白話文


在農曆二月望日之後的第六天,乙未日,成王清晨從周地出發,抵達了豐地。


4. 總結


這句精確記錄了成王自周前往豐地的日期與行程,展現出周朝政事的嚴謹紀錄精神。


啟示


古人重視時間與行程記載,反映政務規範


君王親行政事,體現勤政與責任感


「豐」為宗周重地,此行可能關涉重大國策





二、


1. 原文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


2. 注釋


1. 太保:即召公,成王重臣之一,輔政元老。

2. 相宅:選擇宅地,規劃建設。

3. 若來三月:即將進入農曆三月。

4. 丙午朏:「朏」為農曆月初的意思,丙午日,為三月初一。

5. 卜宅:占卜宅地吉凶。

6. 經營:規劃、整建。

7. 庶殷:指殷商的遺民。

8. 攻位:安排、安置居住之處。

9. 洛汭:洛水與伊水交會之處,今河南洛陽地區。

10. 位成:住所建成或安置完畢。


3. 白話文


太保在周公之前先來負責選定宅地,到了即將進入三月時,在丙午這天(月初),過三天是戊申,太保早晨抵達洛地,並進行宅地占卜。占得吉兆後,開始規劃建設。又過三天,到庚戌日,太保便帶領殷商的遺民來到洛水之濱安置住所。再過五天,到了甲寅,安置工程完成。


4. 總結


此段記述太保奉命率先赴洛地選址建城,精確記錄各日進程,展現周朝政務有序、民生安排周密。


啟示


建都之前須經占卜、規劃,體現天命觀與實務並重


殷民安置體現仁政思想,融合族群


行政紀錄嚴謹,反映周人重歷史、重秩序





三、


1. 原文


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則達觀于新邑營。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2. 注釋


1. 翼日:次日。

2. 乙卯:干支紀日。此處為太保抵洛之次日。

3. 達觀:全面察看、仔細觀察。

4. 新邑營:新建城邑的規劃設施。

5. 用牲于郊:在郊外獻祭牲畜以祭天。

6. 牛二:指獻祭兩頭牛。

7. 社:立社祭地神。

8. 牛一,羊一,豕一:社祭三牲(牛、羊、豬各一頭)。


3. 白話文


到了翌日乙卯,周公早上抵達洛邑,視察新城的營建情況。過了三天,到丁巳這天,在郊外用兩頭牛舉行祭天儀式。再過一天,到戊午日,於新邑建立土地神社,獻上牛一頭、羊一隻、豬一隻以祭地。


4. 總結


此段描寫周公抵達新城後的視察與祭祀行動,顯示建都須依禮而行,先祭天再祭地,確立天命與地權。


啟示


建城過程依天時、禮儀安排,展現對天命地祇的敬重


以周公親臨主持祭祀,體現領導者慎重與虔誠


社稷之禮象徵政權合法性,奠定周室新都正統根基





四、


1. 原文


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書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


2. 注釋


1. 越七日:又過了七天。

2. 甲子:干支紀日,此處為周公於洛邑祭社後第七天。

3. 朝:朝會、召見群臣。

4. 書命:以文書形式頒布命令。

5. 庶殷:眾多殷商舊族之臣民與諸侯。

6. 侯甸男邦伯:分別指五等諸侯,表示普遍召命天下諸侯。

7. 厥既命殷庶:當命令已頒布給殷人群體後。

8. 丕作:「丕」有大的意思,「作」為開始行動,合指眾殷人積極作事、服從安排。


3. 白話文


過了七天,到了甲子日,周公在朝廷上以文書正式向殷商遺民中的諸侯、甸、男等各級邦伯頒布命令。命令一下,殷人眾族便大舉行動起來,開始投入建設與服役。


4. 總結


這段描寫周公在新邑完成天地祭祀後,正式頒布政令給殷人諸侯與舊族群,促使其服從並投入新都建設,展現王朝更替後的有序整合。


啟示


國政安定需禮制先行,政令有據


周公以德服人,得舊族響應,顯示治理智慧


表明新政權對舊勢力的接納與整合態度





五、


1. 原文


太保乃以庶邦塚君出取幣,乃復入錫周公。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誥告庶殷越自乃御事: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奈何弗敬?」


2. 注釋


1. 太保:周朝重臣,協助王室治理天下。

2. 庶邦塚君:各地諸侯的代表人物。

3. 出取幣:出外取來幣帛等禮物。

4. 錫:贈予,此處是奉獻、獻禮給周公。

5. 拜手稽首:行跪拜禮,表尊敬之至。

6. 旅王若公誥:「旅」作「陪從」解,此句意為「我等陪從天子與公,宣告對殷人的命令」。

7. 皇天上帝:天神之最高主宰。

8. 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改變了其嫡長子的天命,即改變殷商的國運。

9. 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休」為美善,「恤」為憂患,意為新的王朝將無窮盡地享有福祉與承擔責任。

10. 曷其奈何弗敬:怎麼可以不敬畏(天命)呢?


3. 白話文


太保便帶著各地諸侯首領到外面取來幣帛等禮物,然後進入會場,將禮物獻給周公。他們叩拜行禮,並代表天子與公卿向殷人和官吏宣告說:「啊,皇天上帝改變了這個大國——殷的命運,撤回了他對那一族嫡長子的天命,現在天命歸於新王。新王受命,將享無窮的福祉,也將擔起無窮的責任。唉!這怎麼能不讓人敬畏呢?」


4. 總結


此段描寫太保代表各地諸侯向周公進獻禮物,並宣示天命已改、周受天命替殷而立,強調對天命的敬畏與順從。


啟示


天命觀念為古代政權正當性核心,改朝換代須以天意為託


「無疆休亦無疆恤」強調執政者福禍並行的責任倫理


統治須敬天命、守德義,方能得民心





六、


1. 原文


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茲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後王后民,茲服厥命。厥終,智藏瘝在。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籲天,徂厥亡,出執。嗚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2. 注釋


1. 遐終:遙遠地終結,意為天命已久,終於結束。

2. 大邦殷之命:指商朝(殷)的國運、天命。

3. 先哲王:古代賢明之君,此指商朝早期明君如成湯等。

4. 在天:已逝而在天上。

5. 厥後王后民:後來的君王與百姓。

6. 服厥命:順從其命運,即順天而變。

7. 智藏瘝在:「智藏」指智慧之臣,「瘝在」意為仍有憂患,喻憂國之人仍在。

8. 保抱攜持厥婦子:攜妻帶子逃難,形容民眾受苦。

9. 哀籲天:向天祈求哀憐。

10. 徂厥亡:前往尋找已亡者,哀悼死者。

11. 出執:外出避亂,或為執役而奔走。

12. 四方民:天下百姓。

13. 眷命用懋:「眷」為眷顧,「懋」為勉勵、興起,意為上天眷命而勉勵(新王)。

14. 疾敬德:迅速地、迫切地尊崇道德。


3. 白話文


上天已經在遙遠之期終結了大國殷的天命。殷商歷代有許多聖明的先王,如今皆已在天上。至於後來的君王和百姓,已順從這樣的命運。即使殷朝滅亡,仍有智者藏身民間,擔憂著國家的苦難。那些人民抱著自己的妻兒,在動亂中哀哭向天呼求,奔向死者的歸處,或被迫外出勞役。唉!上天也為四方百姓感到哀憐,故而眷顧命運,加以勉勵新政。國王啊,你應該急切地尊崇德行!


4. 總結


本段講述商朝天命已終,但百姓仍懷痛哀號,天亦憐憫其民,今王當承命以德化民,勿負天意。


啟示


政權更替並非僅為興亡,而是民命所繫,須懷敬畏


天命無常,唯德可繼,統治者當以德報天


國破民苦,天亦悲憫,勉新君慎政安民





七、


1. 原文


相古先民有夏,天迪從子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今沖子嗣,則無遺壽耇,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謀自天?


2. 注釋


1. 相古先民有夏:回顧上古先民時的夏朝。

2. 天迪從子保:「迪」為引導,「從子保」意為天引導並保佑其子孫。

3. 面稽天若:「面稽」即面向、仰望,「天若」即天意,整句指虔敬地順從天命。

4. 既墜厥命:已經喪失了他們的天命。

5. 相有殷:回顧商朝。

6. 天迪格保:「格」為至、臨,指天來臨並保佑。

7. 沖子嗣:「沖子」即年幼的新君,「嗣」指繼承者。

8. 無遺壽耇:「壽耇」為長壽的老者,意指現已無經驗長者可遺留教導。

9. 稽我古人之德:效法古人之德行。

10. 稽謀自天:能否審慎謀劃並順天而行。


3. 白話文


回顧古代的夏朝,當時上天曾引導並保佑其子孫,他們也虔敬地順從天命;但後來,他們喪失了天命。再看商朝,上天曾降臨並保佑他們,他們也虔敬地順天而行;可如今也已喪失了天命。如今年幼的新君繼位,卻已經沒有德高望重的老人留下來教導他。如果他能效法古人的德行尚且未可知,更何況要能順天謀治,又有誰能辦得到呢?


4. 總結


本段以夏與殷為鑑,指出天命可失,若不敬德行道,即使幼主繼位亦難久安,並提醒現世應效法古人、慎順天命。


啟示


王朝興衰皆有因,敬德順天方能久安


幼主繼位尤需賢輔與先賢之訓


無視天命與祖訓,將步前人覆轍





八、


1. 原文


嗚呼!有王雖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後,用顧畏于民碞;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時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時中乂;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節性惟日其邁。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2. 注釋


1. 有王雖小:指即位的年幼天子。

2. 元子哉:「元子」指嫡長子或承繼大任者。

3. 諴于小民:「諴」為誠信、和諧,意為能使百姓和順。

4. 今休:現在是安寧的時候(或「今為可喜可賀之時」)。

5. 民碞:指民心所歸或民之信念、秩序。

6. 自服于土中:自我安居於中土,謙順守道。

7. 毖祀于上下:「毖」為謹慎,指謹慎地祭祀天地祖宗。

8. 中乂:「乂」為治理,「中乂」即居中治理四方。

9. 成命:完成天命,實行王道。

10. 比介于我有周御事:與我周朝的政事制度並列為準;「比介」即比擬並參用。

11. 節性惟日其邁:節制性情、日進不止。

12. 作所:成就一番事業。


3. 白話文


唉呀!雖然這位君王年紀尚小,但他是上天所命的嫡長繼承人。他將能誠信地對待百姓,使人民歸服。如今正是可喜的時候,王不敢懈怠,要常懷對民的敬畏之心;王來承接上天的命運,謙卑地治理中原。早晨的祈願說:「要建立大邑,要與天同道,謹慎地祭祀天地神靈;居中治理,王就能完成使命,安定百姓。」如今的和平,得自於王先順服殷之政事,又能參照我周的制度,一天天地進步。王若敬業成事,就不可不敬重德行。


4. 總結


本段讚揚幼主雖小但具天命,勉其敬德治民、祭祀天地、承續政制,以期完成治理之責,民心歸順,王道得行。


啟示


君王年幼仍應早立德行、誠信為本


敬天畏民,是治國的根本態度


尊重歷代制度,吸取前朝經驗,方能治理安民





九、


1. 原文


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茲二國命,嗣若功。


2. 注釋


1. 監于有夏:引以為鑒於夏朝的歷史。

2. 服天命:承受並順從天命。

3. 惟有歷年:只是享有長久的歲月(統治時間)。

4. 不其延:「不其延」即不能延續。

5. 墜厥命:失去天命,指國祚終止。

6. 嗣受厥命:繼承天命。

7. 惟茲二國命:即夏與殷兩國的命運。

8. 嗣若功:如果能效法(兩國的)成敗經驗,便能建立功業。


3. 白話文


我不能不以夏朝為借鏡,也不能不以殷朝為借鏡。我不敢武斷地說夏朝承受了天命,就一定能長久;我不敢說它不會延續。只是因為他們不敬重德行,所以早早地失去了天命。我也不敢斷言殷朝承受了天命,就能長久;也不敢說它不會延續。只是因為他們不敬德,所以同樣早早喪失了天命。現在王繼承了上天的命運,我也將夏與殷這兩國的命運作為借鑑,努力建立功績。


4. 總結


此段以夏、殷為鑒,說明即使得天命,若不敬德,國運仍會早終,勉勵當今君王以古為鏡,敬德修政。


啟示


天命非永固,敬德才能延續國運


君主應以歷史為鑑,從前朝興衰中學習治國之道


成功在於行德,不可僅恃天命





十、


1. 原文


王乃初服。嗚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歷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2. 注釋


1. 初服:指君王剛剛即位或開始執政。

2. 若生子:如同人生子。

3. 自貽哲命:自己奠定賢智的命運(指為自己立下命運的根基)。

4. 命哲:命運是否賢明、有智慧。

5. 命歷年:命運是否長久。

6. 宅新邑:居住在新的都邑(指遷都洛邑)。

7. 肆惟王其疾敬德:所以君王應當趕快敬重德行。

8. 德之用:實行德政。

9. 祈天永命:祈求上天賜予長久的天命。


3. 白話文


王開始執政了。唉!就像人出生,沒有一個不是從初生那刻開始為自己奠定未來命運的。今天上天所賜的命運中,有智慧、有吉凶、有壽命長短;我也知道現在是我初次執政,又要定居於新都。所以,王應當趕快修德行善,實踐德政,向上天祈求永遠保佑的天命。


4. 總結


本段以人生初生為喻,說明君王新政之始正是奠定未來命運的關鍵,應以德行為基,祈求天命延續。


啟示


君主剛執政應尤重德行,為國基奠定根本


命運雖由天定,但德行乃承天命之本


興國之初如同初生,關鍵在於自我努力與敬德





十一、


1. 原文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顯。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歷年,式勿替有殷歷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2. 注釋


1. 淫用非彝:濫用非法、不合常規的手段。

2. 殄戮:殘殺、滅絕。

3. 用乂民:以此來治理人民。

4. 德元:德為根本。

5. 刑用于天下:刑罰在天下施行。

6. 王顯:君王因此顯赫。

7. 勤恤:勤勉並體恤百姓。

8. 式勿替:切勿中斷、廢止。

9. 有夏歷年、有殷歷年:夏、殷兩代的長久歲月。

10. 永命:長久的天命。


3. 白話文


君王切不可因小民犯法而濫用不合常理的手段,也不可因為想要治理百姓就濫行殺戮,誤以為這是有功之舉。君王應當以德為治國根本,使百姓只是敬畏法律,而天下因王的德行而顯赫。上上下下都應勤勞體恤百姓,要常念自己是受了天命,若能像夏朝那樣長久延續,則不應中斷如殷朝般的歷史教訓。願王因為百姓而能長久承受上天所賜的命運。


4. 總結


此段勸誡君王治理百姓須以德為本,不可濫用刑罰或殺戮,並應從夏、殷兩朝歷史中吸取教訓,以保天命久長。


啟示


治國首重德本,不可濫刑


歷史興亡皆因德衰德盛,君王應引以為鑑


天命雖賜,須靠百姓安民以承之





十二、


1. 原文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王亦顯。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2. 注釋


1. 拜手稽首:古代最恭敬的行禮方式,表示極度尊敬與臣服。

2. 仇民百君子:與王同心協力治理人民的群臣君子。

3. 越友民:以及親善百姓者。

4. 威命明德:威嚴的天命與光明的德行。

5. 成命:完成的使命、政令。

6. 顯:顯赫、顯明於世。

7. 奉幣:進貢禮物。

8. 祈天永命:祈求上天賜予長久的天命。


3. 白話文


他行大禮叩頭後說:「我這小臣,敢代表與王一同保護人民、協助治理的百官君子,以及親善百姓之人,共同承受王的威嚴天命與光明德行。如今王的使命即將完成,也因此更加顯赫。我不是敢自誇勤勞,只是恭敬地進奉禮物,願以此協助王向上天祈求長久的天命。」


4. 總結


此段為臣子表達忠誠與敬意,表示與諸君子共同承擔王命,協助王治理,並以禮幣供奉以助王祈求天命長久。


啟示


臣子應恭敬順命、協助君王治理


忠臣之道在於不自矜其功、而以誠事君


君臣合德,共祈天命永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9會員
665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2
一、 1. 原文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達大家,以厥臣達王惟邦君,汝若恆越曰:『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旅。』曰:『予罔厲殺人。』亦厥君先敬勞,肆徂厥敬勞。肆往,奸宄、殺人、歷人,宥;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 2. 注釋 1. 厥庶民:他的平民百姓。 2.
2025/05/12
一、 1. 原文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達大家,以厥臣達王惟邦君,汝若恆越曰:『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旅。』曰:『予罔厲殺人。』亦厥君先敬勞,肆徂厥敬勞。肆往,奸宄、殺人、歷人,宥;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 2. 注釋 1. 厥庶民:他的平民百姓。 2.
2025/05/12
一、 1. 原文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 2. 注釋 1. 明大命:宣明上天所賦予的重要命令。 2. 妹邦:弟
2025/05/12
一、 1. 原文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 2. 注釋 1. 明大命:宣明上天所賦予的重要命令。 2. 妹邦:弟
2025/05/11
1. 原文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 2. 注釋 1. 成王:周武王之子,繼位後由周公輔政。 2. 伐管叔、蔡叔:指討伐參與「三監之亂」的管叔與蔡叔,二人為武王弟弟,因不服成王統治而叛亂。 3. 殷余民:商朝遺民,即商朝被滅後殘存的百
2025/05/11
1. 原文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 2. 注釋 1. 成王:周武王之子,繼位後由周公輔政。 2. 伐管叔、蔡叔:指討伐參與「三監之亂」的管叔與蔡叔,二人為武王弟弟,因不服成王統治而叛亂。 3. 殷余民:商朝遺民,即商朝被滅後殘存的百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我輩莊周徒 為求身溫飽 慨然入紅塵 歷劫境無極 學庸2006.10.10/19:10 作品號03-0330-03
Thumbnail
我輩莊周徒 為求身溫飽 慨然入紅塵 歷劫境無極 學庸2006.10.10/19:10 作品號03-0330-03
Thumbnail
魯桓公本想調和宋、鄭兩國的不和,豈料宋莊公不領情,魯桓公改與鄭厲公結盟⋯⋯
Thumbnail
魯桓公本想調和宋、鄭兩國的不和,豈料宋莊公不領情,魯桓公改與鄭厲公結盟⋯⋯
Thumbnail
吒咤一時的鄭莊公去世了,大臣祭仲協助太子忽即位成為新的國君,後世稱為鄭昭公⋯⋯
Thumbnail
吒咤一時的鄭莊公去世了,大臣祭仲協助太子忽即位成為新的國君,後世稱為鄭昭公⋯⋯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