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篇文章是想分享我如何讓滿口美語的寶弟學習ㄅㄆㄇ。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成功,畢竟中文對母語非華語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一門不太容易的語言。除了生活用語、抽象概念都需要慢慢理解外,即將升小一的寶弟,也面臨「注音符號」這道不小的學習門檻!
三階段學習法
我給自己的首要原則是——無論如何,不能讓他討厭中文或注音符號。因此,填鴨式教學在我們家完全不適用。
目前我將寶弟的注音學習規劃為三個階段,但並非硬性順序,會視情況調整靈活執行:- 識得:認得每個注音符號的樣子,並能將它與正確發音連結。這就像我們在中文環境中學英文字母一樣,起初都是無意義的符號,重點是讓他在有趣的活動中產生印象。
- 寫得:願意動手寫符號,透過寫作加強記憶,也回扣第一階段。
- 拚得:學習拼音,了解聲符、韻母及聲調。這一階段目前進行得較慢,尤其發音部分常讓我忍不住笑出來!
因材施教:好玩才會想學
第一階段最困難,因為那是孩子與符號的第一次接觸。為了避免無趣與抗拒,我盡量把學習活動「遊戲化」,並結合部分第二階段的練習。以下是我們家實際執行過的一些方法:
1.ㄅㄆㄇ桌遊

類似大富翁玩法,走到哪一格就唸出該注音符號,並找出相對應的卡片得分。雖然原版有更多規則,我們是簡化玩法慢慢來。
2.注音符號迷宮

從網路上找的迷宮圖,必須依照正確的注音順序走出出口。透過「動腦+動眼」,加深記憶。
3.注音猜拳著色

跟寶弟猜拳,贏的人可以著色一格注音。孩子喜歡競爭與色彩,氣氛輕鬆也願意多玩幾局。
4.麥塊磁鐵積木拼拼樂

抽卡後,用方形磁鐵積木拼出對應注音符號。其實也可以用輕土、樂高等替代,只要他願意動手做,就是好材料。
5.注音怪獸改造計畫

起初我畫一個「ㄅ」,請他改造成怪獸。沒想到後來他不讓我畫了,堅持自己寫注音再由我來改造!這種「角色互換」讓他更有參與感,媽媽也成功把教學變成親子創作時光。
目前我們還停留在前兩個階段。雖然學校老師也有教拼音,但聲調部分對寶弟來說仍是挑戰,他的「外國腔調」常常讓我邊笑邊想:「慢慢來,沒關係啦!」
未來我希望能把拼音也遊戲化,或許能設計更多桌遊規則,讓學習持續好玩。畢竟語言學習是長期抗戰,而我想陪著他一起,用喜歡的方式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