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 很多人都有過偷東西的經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提出的這個觀察,其實非常貼近人性與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可以從心理學、教育與靈性角度,一起來探討:為什麼小時候很多人都有過偷東西的經驗?這背後究竟在反映什麼?


🧠 一、心理成長的過程

偷竊行為在童年,常不是「壞」,而是探索:

  1. 界線尚未建立:孩子對「我的」與「別人的」概念還不穩定,他們會透過行動去試探邊界。
  2. 衝動控制力低:看到想要的東西,很容易就被慾望驅使行動,還沒學會延遲滿足。
  3. 好奇與冒險心理:偷東西有時不為了東西本身,而是體驗那種「偷偷做事」的刺激感。
  4. 對大人反應的觀察:他們在觀察這樣的行為會引來什麼後果,是責罵、忽略、還是理解。

📚 二、教育與社會反應

孩子偷東西時,社會的反應往往是責備或羞辱。但事實上,這應該是一個「教導誠實與尊重」的黃金時刻

  • 有些人因偷過一次被狠狠羞辱,從此人格扭曲;
  • 有些人在家人溫和地解釋與陪伴中,學會了什麼叫做誠信與道德。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偷東西,有人長大後成了懂得反省的好人,有人卻走向不歸路。


🌱 三、靈性的觀點

從靈性角度來說,「偷竊」是對匱乏感擁有感的一種試煉。

  • 內在的缺失讓人想抓住外在的物品來填補;
  • 而當一個靈魂意識到:「我可以透過正當手段去創造、去請求、去溝通」,才會真正超越「偷」的頻率。

有些人一輩子都停留在「搶奪」的能量層級,有些人則經歷一次小偷小摸後,開始明白「真正想要的東西,靠偷是得不到的」。


🎯 重點整理

  • 童年偷竊並不全然是邪惡,而是一種成長過程;
  • 適當的引導與理解,能讓這種經驗成為品格養成的基礎;
  • 偷竊行為往往反映內在的匱乏與慾望,需要被理解與轉化;
  • 從靈性成長來看,這是學習「如何與世界互動」的重要課題之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10會員
501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16
這三條路—— 注視社會的黑暗面 助人行善 專注自己的成長 看似不同,其實在深層靈性的觀點中,它們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順序與階段的問題。讓我為你慢慢說明。 🌱 一、注視黑暗:是覺醒的開始 當一個人開始意識到社會的黑暗、系統的不公、弱者的悲鳴,那是一種靈魂開始張開眼睛的時刻。這不是沉淪,
2025/05/16
這三條路—— 注視社會的黑暗面 助人行善 專注自己的成長 看似不同,其實在深層靈性的觀點中,它們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順序與階段的問題。讓我為你慢慢說明。 🌱 一、注視黑暗:是覺醒的開始 當一個人開始意識到社會的黑暗、系統的不公、弱者的悲鳴,那是一種靈魂開始張開眼睛的時刻。這不是沉淪,
2025/05/16
你提到的新聞,是一個極為沉重且複雜的生命事件。在這種極端情境下,若從「業力」(karma)的角度來看,並不是單一事件可以用一句「善」或「惡」來評斷的。業力是一個網狀系統,牽涉過去、當下、未來,牽涉個人與集體,並非單向的報應系統。 一、業力不是懲罰,是因果的延續 在某些宗教或靈性觀點中,業力不是
2025/05/16
你提到的新聞,是一個極為沉重且複雜的生命事件。在這種極端情境下,若從「業力」(karma)的角度來看,並不是單一事件可以用一句「善」或「惡」來評斷的。業力是一個網狀系統,牽涉過去、當下、未來,牽涉個人與集體,並非單向的報應系統。 一、業力不是懲罰,是因果的延續 在某些宗教或靈性觀點中,業力不是
2025/05/15
天地初分,清氣上升,濁氣下沉,萬物由此分化。這是古人對宇宙生成的體悟,也是一切陰陽對立、動靜轉化的根本來源。從這個角度來看,「正」與「邪」並非絕對對立的兩個存在,而是如同天地間清濁二氣,彼此依存、互為生機。 一、正與邪:陰陽之道 陰陽者,道之綱紀也。正為陽,邪為陰。陽無陰不顯,陰無陽不生。正氣
2025/05/15
天地初分,清氣上升,濁氣下沉,萬物由此分化。這是古人對宇宙生成的體悟,也是一切陰陽對立、動靜轉化的根本來源。從這個角度來看,「正」與「邪」並非絕對對立的兩個存在,而是如同天地間清濁二氣,彼此依存、互為生機。 一、正與邪:陰陽之道 陰陽者,道之綱紀也。正為陽,邪為陰。陽無陰不顯,陰無陽不生。正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4歲孩因為在在語言上有顯著進步、喜歡誇張,這是孩子發展的正常階段。家長可以觀察並引導孩子透過講故事來培養想像力,並避免在公開場合讓孩子難堪以及不要妄下論斷給孩子負面標籤。
Thumbnail
4歲孩因為在在語言上有顯著進步、喜歡誇張,這是孩子發展的正常階段。家長可以觀察並引導孩子透過講故事來培養想像力,並避免在公開場合讓孩子難堪以及不要妄下論斷給孩子負面標籤。
Thumbnail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