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個表情太誇張,是那一刻我太想被理解
那天,其實只是平凡的一次對話。
我分享了一個想法,語氣可能稍微熱切了一點,內容也許不夠精準,但我說完的下一秒,對方微微偏頭,嘴角有一點動作——
他翻了個白眼。
那不是誇張的表現,不是劇場級的「看不起」,
只是輕輕地,快速地,在幾秒之間閃過——
但我全看見了。清清楚楚。
那個畫面,就像一個小針扎進心裡,沒有流血,卻一直隱隱作痛。
最讓人難受的,不是他做了什麼,而是我竟然從那麼微小的動作裡,讀出那麼多自我懷疑。

不是那個白眼的問題,是我在那一刻感覺自己不被當一回事
我後來回頭重播那個瞬間十幾次。
是我講太多嗎?
是我講得不好笑嗎?
他是不是早就不耐煩了,只是剛剛剛好被我看見?
我甚至開始想像他心裡的OS——
「又來了。」
「這也值得講喔?」
「拜託別再說了好嗎?」
那一個動作,被我解讀成一連串對自己的否定。
不是因為我愛多想,而是那一刻的表情,剛好踩到我內心最柔軟、也最不安的地方。
有時候,我們記得的,不是那個表情,而是自己默默說出口的那句話:
「啊……我是不是很煩?」
「我是不是沒資格被認真對待?」「我是不是,又太在意了?」
我們都會說「沒事啦,不就是翻個白眼」,
但心裡卻悶悶地、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往心裡去」,
結果卻越說越放不下。
因為我們不是只在意事情本身,
我們在意的是那一瞬間關係的斷裂感。
記住不是你的錯,那只是你還放不下「想被理解」的渴望
我後來才明白,那個翻白眼的動作,會讓我卡那麼久,
不是因為我真的那麼脆弱,
而是因為——我其實很努力想靠近對方。
而那一眼,像是我走過去遞出了一句「我們可以靠近一點嗎?」
結果對方只是皺了眉,或甚至根本沒聽清楚,就把我擋在外面。
所以我不是在記恨,我是在悼念那個瞬間,我心裡的靠近被拒絕了。
結語:你不是太敏感,而是你還願意把話說出口
親愛的你,
如果你也曾經在意過別人的一個表情、一句話、甚至一個不回應的沉默,
而那個瞬間像刺一樣卡住,怎麼也拔不掉——
請你知道:
「那不是你想太多,
那是你還沒放棄相信關係應該要被好好對待。」
那個白眼不該定義你,
那句自我懷疑也不需要一直陪著你。
你可以看見那一刻的不舒服,同時也告訴自己:
「我值得被認真聽完一句話。」
「我願意釋懷,但不再壓抑。」
「我可以走出那個畫面,回到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