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反應

含有「情緒反應」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不是你不能生氣,而是你可以選擇怎麼對待這份情緒——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代表要被情緒牽著走。生氣、難過、委屈都沒關係,那是你還在乎的證明。但我們也要學會:不是每次激動都要爆出來。真正成熟的情緒管理,不是壓下來,而是學會讓它來、坐一會,再好好說話。不壓抑、不爆炸,這就是情緒力的第一步。
Thumbnail
你不是懶惰、不是沒用,你只是跟一個叫「慣性」的隊友合作太久了。 他總在你累、煩、害怕時跳出來說:「來啦,先吃根薯條。」 這種反應不是壞,而是熟悉。問題不是有慣性,而是你從沒想過—— 你可以不甩鍋、不責怪,而是開始升級這位老隊友。 你是隊長,不是被動的乘客。
Thumbnail
我們不是不夠努力,而是被「不如預期」的情緒困住了。你明明已經很拼,但結果不如想像,失望、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但問題不在於結果,而是我們怎麼看待它。本文幫你剖析 5 種常見的情緒反應,讓你學會面對落差,而不是被它拖住。失敗不是終點,只要願意調整心態,每一次「不如預期」都能變成成長的轉機!
Thumbnail
在團隊討論中,真正的突破不在於重複已知,而在於敢於承認「我不知道」。這篇文章用一個失敗的專案案例,告訴你為什麼「知道我不知道」是ORID討論法的關鍵。它不僅讓你找到隱藏的問題,還能提升團隊的信任感和行動力。擁抱未知,才是找到最好解決方案的秘訣!
Thumbnail
吳金龍-avatar-img
2024/06/07
祝實踐順利,人平安。
Justin_inder-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6/07
吳金龍 感恩金龍兄的祝福🥰
如果你常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太一樣,對環境、他人的情緒和自己的感受特別敏銳,那你可能就是所謂的「高敏感族群」。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高敏感族群更好地理解自己,找到適合的生活方式,實現平衡和幸福!
Thumbnail
亮叔-avatar-img
2024/06/03
> TIP ➋ 選擇合適的職業針對這點我有不同的意見,在這個資本主義的社會運作下,每個職業都是被賦於「賺錢、產值」的,因此要從事有創意型態的工作,是有很多能力前提,才能夠進入的,就算是進入這種類型的產業,一定逃不了被壓搾、被要求、被質疑的問題再說,創意型態的工作,就是要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去想像、再與現實串連成為一個有價值有產值的商品或提案,變成能夠賺到錢的東西,很容易適得其反如果高敏感的人,不能冒然進入創意相關的工作,我認為是利用有暇餘的時間,去發揮自己的高敏感特質,而工作部份,就要尋找低壓力(可能也是低薪)的類型去做調適畢竟很多高敏感的人,比較容易成為一個內向、閃躲的人格特質,就變成了社恐了
OMIO.歐米兒ღ-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6/03
亮叔 高敏不等於內向或社恐喔,創意類型的工作很多,其實很多藝人公眾人物或是高階經理人都是高敏人格,就算是一成不變的風景還是可以發揮創意找到小趣味:)
當作者的阿祖去世時,因為文化的傳統,她對黑貓帶來的不幸持有刻板印象。然而,當她前往英國唸研究所後,與當地朋友的互動改變了她對黑貓的看法,發現在英國,黑貓是幸運的象徵。她透過這個故事,呼籲大家去探索自己對事物的反應,並好好觀察自己的看法。改變想法,就能改變行為。
Thumbnail
先前看到新聞,有些人會指責山難後的生存者、葬禮時的親人沒有流淚。 對於生氣、悲痛、欣喜等等情緒,人們似乎總覺得應該表現在外。 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可能誤會了一些人。 人承受巨大壓力時,可能會做出機械性、不需要思考的事,例如藉由家務來舒緩壓力。  
Thumbnail
至成是未上市老闆的特助,公司裡大大小小的業務都要掌握,每天下班回到家已經很晚了,幸好至成太太很支持先生在職場上的發揮,所以家中及小孩教育的事,太太都盡量不麻煩他。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4/01/08
把工作壓力遷怒給家人很不智 要學習外國人 鐘一響就扔下工具走人 老闆只買下8個小時 其他是自己的自由時刻。
當事人在諮詢法律問題時,常使用團塊式陳述,情緒化地講述大量事實,這雖是真實經歷,但不利於律師快速掌握重點。過多的情緒反應可能使律師產生不想深入了解的心態,增加案件的風險。建議當事人使用時間序列方式整理事實,例如列出具體的發生日期和事件,有助於事實的清晰呈現,且更容易得到律師的正視與肯定。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