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太敏感,是你還有溫度
那天晚上,孩子因為作業和同學起了爭執,吃晚餐時一句話都沒說。
我陪他坐了一會兒,他終於開口問我:「我這樣是不是太情緒化了?」
「我是不是不應該那麼生氣?」
那語氣不是發脾氣,是一種小聲的自我懷疑。
我看著他縮在椅子裡的肩膀、咬著湯匙的嘴角、快要說不出話的表情,
突然心疼——因為這不是小孩子才會有的掙扎,
是我們長大後也經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

我有情緒,是不是不夠冷靜?是不是不成熟?是不是很麻煩?
從小到大,我們被提醒「不要哭了」「不要生氣」「控制情緒」;
於是長大後,我們學會了微笑,學會說「沒事啦」,學會「自己吞下去」。
但心裡還是悶著:
明明是我在傷心,為什麼還要裝作很懂事?
明明是我被冒犯了,為什麼開口就是「沒關係」?
情緒沒被理解的時候,就會變成我們偷偷對自己下的判決:
是不是我太敏感了?是不是我不應該這麼有感覺?
情緒不是問題,問題是你不敢讓它被看見
我對孩子說:「你知道嗎?你會生氣、會難過,代表你在乎。」
- 你會哭,是因為你很努力;
- 你會氣,是因為你真的很想被理解;
- 你會委屈,是因為你不是無所謂的那種人。
有情緒不是壞事,真正可怕的,是你再也不說出來,
只會笑笑地說:「沒事。」
然後一邊心碎,一邊懷疑是不是自己太脆弱。
不是「不要有情緒」,而是「你可以怎麼陪著它」
我們不是要教孩子壓抑情緒,
而是教他慢慢學會命名情緒——
- 「我不是故意要生氣,是我感覺被誤會了。」
- 「我不是在發脾氣,是我現在真的覺得很挫折。」
- 「我不是想鬧脾氣,是我有點需要你陪我一下。」
情緒就像一個迷路的小孩,越忽略它,它越會在你心裡哭鬧;
但你願意聽它說話,它就會慢慢安靜下來。
結語:你可以有情緒,因為那是你還願意靠近世界的證明
親愛的你,
如果你也曾在心裡偷偷問過:「我是不是太情緒化了?」
請你知道——那不是你的缺點。
「那是你還有感覺,還有在乎,還沒有變冷。
那是你還沒有麻痺,還願意相信有些事情值得好好反應。」
成熟不是沒情緒,而是你學會怎麼照顧情緒。
有感覺不是麻煩,而是你還有溫度,還活著。
你不需要為了討好世界,變成沒有情緒的人。
你只需要練習,在情緒來時,給自己一個溫柔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