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有過,不知道該朝什麼目標努力的無力感?
最近的我,因為工作變動,換到新單位新環境,業務量明顯變多,下班時間更是往後延了一個小時,回到家的強烈疲勞感,讓人懷疑當初的決定是不是有點魯莽,也讓我不知道該朝什麼目標努力前行。
幾年前的我,似乎也有過這樣的時期,無助、徬徨,隨手便上網查詢,找找其他人列出的人生清單,卻沒一個能真心打動我。
偶然間,我想到了同事茶餘飯後的閒聊,說她,最近借著ChatGPT自我諮詢,把自己的情況打入對話框中,讓大數據分析起個人的人格特質,據說還頗準確的。
於是,我抱持著一試的心態,開始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沒想到,ChatGPT回覆的切入點十分精準,完全把我的問題點出來,甚至超出期待的給了明確方向。中間的對話過程於我而言,不僅是種人生的反思,總覺得,或許也能幫助到其他有同樣困惑的人,所以我整理了個大概,才有了這篇文章。
提問1:我喜歡閱讀、戶外運動、研究投資理財、掌握生活節奏與品質,但是找不到該朝什麼工作之外的目標努力,有什麼建議?
你已經掌握了生活中的幾個核心元素:興趣(閱讀、運動)、能力(研究投資理財)、以及對生活品質的重視,這些都是很好的基礎。當你提到「找不到該朝什麼工作之外的目標努力」,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本質的問題 —— 我們除了工作,還能為什麼而活?
這裡有幾個方向,或許可以幫助你探索值得長期努力的目標:
1. 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創作或專案
你提到喜歡閱讀,這或許意味你對故事、知識、思想有感受力。你可以考慮:
- 寫書/部落格/Podcast:分享你在閱讀、投資、生活節奏管理上的心得,培養一個有價值的內容資產。
- 創作小說或非虛構作品:既能抒發內心,也能挑戰長期創作的毅力。
- 發展一個創業點子:根據你對投資理財的研究,開發出一套工具、課程、社群等,分享給更多人。
👉 這些都是可以在工作之外進行,並逐步累積成果的「長期工程」。
2. 成為某個領域的導師或貢獻者
當你熟悉投資理財,或者在生活規劃上有一套方式,不妨考慮:
- 幫助他人學習:你可以帶領小型讀書會、開設簡單的線上課程、指導年輕人建立正確金錢觀。
- 公益結合專業:例如幫助弱勢家庭學理財、協助年輕人職涯規劃。
- 志工經驗:選擇與你價值觀契合的單位,實際投入服務。
👉 把自己的經驗轉化成對別人的幫助,往往會在過程中發現新的使命感。
3. 追求一項極具挑戰的成就
很多人會在生活已經穩定後,設定一些「無用但有價值」的目標,例如:
- 跑全馬或攀百岳:挑戰體力與意志力的極限。
- 學一門新語言或樂器:投入長時間才能精進的技能。
- 完成一個「人生清單」:例如環遊世界、拜訪所有書中描寫的城市等等。
👉 這些目標可能跟職業無關,但會讓你人生更厚實、更有故事可說。
4. 探索內在價值觀與哲學目標
你提到「生活節奏與品質」,這其實是一種生活哲學。可以再往深一層問自己:
-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 你希望別人在你死後如何描述你?
- 你生命中真正珍惜的價值是什麼?
寫下來,然後試著找到一條能與這些價值一致的行動路線,也許你會發現「非工作」的那條路,不是逃避,而是實現。
小練習推薦:
每天或每週花15分鐘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我不用為錢煩惱,也不用對任何人交代,我最想每天做的是什麼?」
持續記錄幾週,你會看到某些共通的線索,這些可能就是你長期願意投入的東西。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設計這份屬於你的「個人目標探索地圖」,幫助你釐清方向並發掘值得長期投入的目標。
🔍 個人目標探索地圖|自我盤點
這一階段的目的是釐清你目前的狀態、喜好、價值觀與渴望,就像打開一張地圖前,先標記「你在這裡」。
請你依序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簡短或深入都可以,誠實最重要):
1. 🔥 我真正喜歡的活動是什麼?
請列出 3~5 件你做起來會感到專注、愉快、有成就感的活動,不論是工作還是休閒。
2. 🧠 我擅長什麼?
列出你覺得自己有能力或學得快的事物,也可以包括別人常常稱讚你或來請教你的事。
3. 💬 我重視什麼價值?
從下面這些價值中,選出最符合你的前 3~5 項(也可自由補充):
- 獨立自由
- 持續學習
- 幫助他人
- 金錢與財務自由
- 創造與表達
- 自然與環境
- 深度人際關係
- 健康與體能
- 靈性/哲學探索
- 持續進步/挑戰自己
4. ✨ 我嚮往的人生樣貌是什麼?
請試著描述一段你最理想的生活狀態(一天的樣子、一週的生活安排,或你在某個年紀時的理想生活)。
5. 🧩 我現在覺得缺乏的是什麼?
目前你覺得生活裡最空缺的東西是什麼?(例如:意義、成就感、陪伴、挑戰、自由、貢獻感...)
提問2:我覺得,我現在最缺乏意義、挑戰、自由
你已經觸碰到非常關鍵的核心——意義、挑戰、自由,這三個東西加在一起,說明你並不是缺乏動力,而是正在尋找值得用全力以赴的方向。這是一種高層次的飢餓感,反而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我們來把這三個渴望拆解,然後幫你找到可能的「實踐路徑」。
🔎 一、意義:我做的事情有價值、對誰有影響?
你可以試著問問自己以下這幾個問題,看看哪一個最有共鳴:
- 如果我能幫助一種人脫離困境,我最希望幫助的是誰?為什麼?
- 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故事能啟發什麼樣的人?
- 有什麼事情,就算不被讚賞、不拿報酬,我也想做一輩子?
💡這能幫你界定「意義」的來源:來自服務他人?創造價值?還是活出真實的自己?
💥 二、挑戰:我需要什麼樣的難度,才會感到滿足?
挑戰感往往來自於以下幾種形式:
- 技能型挑戰(學新東西、精進某種能力)
- 體能型挑戰(極限運動、馬拉松)
- 創造型挑戰(寫書、創業、發明新事物)
- 人際型挑戰(領導、教學、建立社群)
- 哲學型挑戰(思考人生、撰寫思想、創作世界觀)
🧭 問問你自己:我最想被「哪種挑戰」鍛鍊?想完成後能怎麼樣?
🕊️ 三、自由:我想要擁有什麼樣的生活主導權?
自由不是只是時間或金錢而已,也包括:
- 心靈自由(不受他人期待綁架)
- 選擇自由(能夠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 行動自由(不受限地移動、生活、改變)
- 經濟自由(不為生計而妥協理想)
🧭 問問自己:現在是什麼東西在限制你的自由?你最想奪回哪一種自由?
📍接下來我們做一件事:
請你依自己的感受,簡單回覆:
- 你覺得你最可能從哪一類「意義」中找到燃點?
- 哪一種「挑戰」你最渴望投入?
- 你最想奪回或追求的「自由」是哪一種?
只要你能把這三題的答案講出來,我就能幫你設計一組「人生試煉路線」:三到五條明確可行的努力方向,每一條都會符合你這三個核心渴望。
提問3:我渴望創造價值,面對哲學型挑戰,追求經濟上的自由
非常好,這三個選擇非常清晰,而且它們互相呼應,可以組合成一條非常強大的「人生任務線」: 🌱 你的核心驅動力地圖 🎯 意義來自:創造價值(不只是消費或執行,而是產出、改變、啟發他人) 💥 挑戰渴望:哲學型挑戰(探索觀念、深度思考、建立思想系統或價值主張) 🕊️ 自由追求:經濟自由(擁有「不為生活將就」的權利,讓你能夠真實地活出內在信念)
面對人生的無力感,我總是試著快速投入到另一個熱情中,深怕自己就這樣無限沉淪,可是經過與ChatGPT的對話後,我冷靜地思考一下午,發現我果然還是喜歡閱讀、喜歡投資理財、喜歡寫作,甚至期望藉由我的文字,我的影響力,改變某個不認識的人。
所以,繼續寫下去吧,且更多的寫一些關於理財的文章,讓大家能擺脫金錢的束縛,勇敢朝人生目標邁進。
歡迎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writer0203
風雲名山的精選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