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從來就不只是一場關於市場、產品或資金的戰爭,它更是一場深度的個人修行。在這條充滿不確定性的路上,你真正的對手,除了外部的競爭者和瞬息萬變的市場,更是你內在的「心魔」——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習慣和情緒。
我們常常關注創業成功所需的技能,卻忽略了創業家本身的心性和思維模式才是決定企業能否走遠,以及這場旅程是否值得的關鍵。如果你正在創業,或者正考慮踏上這條路,以下這12點或許能讓你更深刻地理解,這場「修行」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金錢觀的迷思:從吝嗇到揮霍的兩極
金錢是創業的血液,但許多創業家在金錢觀上會陷入兩極,阻礙業務健康發展:- 慳得一蚊得一蚊(過度節儉): 表面看來是美德,但當你為了省下小錢而犧牲必要的投資(例如高效工具、關鍵人才、市場推廣),就等於「省了眼前,賠了未來」。一人創業家尤其容易陷入這種困境,因為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但你的時間比金錢更寶貴,投資效率才是關鍵。
- 將來賺到錢就會多啲錢洗(缺乏規劃): 這是一種目光短淺、過於樂觀的心態。創業初期最忌將企業資金與個人財產混淆,或過早將利潤用於個人享樂。這會導致資金鏈脆弱,錯失企業再投資和擴張的黃金時期。
- 做守財奴(拒絕再投資): 賺到錢卻害怕風險,不願將利潤重新投入研發、市場或人才,導致企業停滯不前,錯失增長機會。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不進則退,守財只會令企業失去競爭力。
- 金錢係邪惡(錯誤價值觀): 如果內心認為金錢是骯髒或邪惡的,你會不自覺抗拒賺錢,或在商業決策中過於理想化而犧牲商業利益。這會導致商業模式難以成立,甚至無法為產品和服務合理定價,最終令企業難以為繼。
修行功課: 學習健康的財務紀律和投資思維,認識到金錢只是工具,其善惡取決於使用它的人,並學會將企業利潤用於戰略性再投資。
心態與視野的盲點:困住你的內在限制
比金錢觀更難以察覺的,是創業家內在的心態和視野限制,它們會無形中阻礙你的成長:
- 努力就會搵到錢(單純的蠻力思維): 創業固然需要努力,但單靠「蠻力」而欠缺「巧勁」和「方向」只會徒勞無功。如果你只懂埋頭苦幹,卻不思考策略、不優化效率、不洞察市場趨勢,就很容易事倍功半,最終白忙一場。
- 呻窮(負面能量): 不斷向外界抱怨資源不足、市場艱難、自己有幾辛苦,這種負面情緒會嚴重打擊自身士氣,並排斥潛在的合作者和客戶。沒有人願意與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人建立信任關係或投資。
- 見樹不見林 目光狹窄 斤斤計較(缺乏大局觀): 過分執著於細節,對小問題過度糾結,卻忽略了整體商業模式、市場走向或客戶的真正需求。這會導致戰略層面的失誤,令你贏了小戰役卻輸了整場戰爭。
- 睇小自己 自廢武功(自我懷疑): 即使能力出眾,也因為內心缺乏自信和自我肯定而裹足不前。不敢挑戰高難度任務,不敢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價值,最終令潛力無法發揮,錯失重大發展機會。
- 憤世嫉俗(排斥世界): 對社會、行業或競爭對手充滿抱怨、不滿,抱持批判和抵觸的態度。這種負面心態會令你抗拒學習新知,拒絕合作,最終被快速變化的世界淘汰。
- 了無大志 自我設限(缺乏願景): 安於現狀,缺乏遠大願景和突破動力,無形中為自己和企業設下成長天花板。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缺乏野心就等於被超越,最終失去成長空間。
修行功課: 培養成長型思維,打破內心預設的限制,學習宏觀思考,並保持開放、積極、樂觀的心態,將每次挫折視為學習的機會。
道德的考驗:長期發展的基石
最後兩點涉及創業家的行為模式和道德底線,直接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和信譽:
- 惡性競爭損人利己(損害生態): 為了短期利益而不擇手段,例如惡意打擊對手、竊取知識產權等不道德行為。這種做法或許能帶來即時效益,但長遠來看必定會嚴重損害品牌形象,破壞行業生態,最終導致信任崩潰,失去客戶和合作夥伴。
- 以小我為念(自私與短視): 只著眼於個人利益和短期收益,忽視對團隊、客戶、合作夥伴以至整個社會的責任。這樣做會令團隊失去凝聚力、客戶流失,使企業無法獲得長期穩定的支持。
修行功課: 堅守商業道德底線,秉持共贏思維,培養利他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明白企業的成功建基於多方共贏之上。
創業:「修」的不是企業,而是你自己
創業這場「修行」的本質,在於持續反思、調整和提升自己。當你能夠正視並克服這些內在的「心魔」和限制時,你所修煉的不僅是一間成功的企業,更是一個更成熟、更堅韌、更有智慧的自己。
每一位創業家都是這場修行的主角。你準備好面對內在的挑戰,展開這趟自我蛻變的旅程了嗎?
感謝祥哥(周兆祥博士)近日分享以上12點,聽懂廣東話的朋友可以參考祥哥YouTube Channel 👇👇👇
—
我係 Kevin,一人創業者,呢個係我嘅創業修行筆記📝。每日我會分享我嘅創業心得同埋挑戰,希望可以同大家一齊行,一齊玩,一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