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些人教養太好,拉不下臉, 所以賺不到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是的,這確實是很多人內心矛盾的真實寫照。

有些人從小被教導要「有禮貌、有分寸、不佔便宜、不要強出頭」,這些價值觀在傳統眼光中被視為「教養很好」。然而,當這樣的人進入一個現實、競爭、甚至需要厚臉皮的社會環境時,反而可能因為以下幾點賺不到錢:


1. 怕麻煩別人,不敢開口推銷

他們會覺得推銷自己或產品「打擾到別人」,所以總是默默努力,期待別人能主動看見,卻常常被忽略。

2. 害怕談錢覺得俗氣

一提到「報價」「收費」「談薪水」就開始不自在,總覺得談錢傷感情,於是常常低價或免費幫人做事。

3. 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他們不敢用力爭取、不敢讓自己出風頭、甚至覺得「太積極」會讓人反感,所以選擇低調,結果市場根本沒注意到他。

4. 容易被道德綁架

當被說「你幫我一下嘛」「你做人不是很善良嗎」,他們很難拒絕,怕被說冷血,結果一次次被消耗勞力與資源。


💬 說得殘酷一點:

現代社會有時不是教養太好的人活得比較好,而是臉皮厚、敢衝、懂得自我包裝與主動爭取的人,掌握了更多資源。


但這並不代表「教養」就是錯的。

只是,如果一個人希望在現代社會中也能過得好,就需要學會一種轉化的方式:

善良而有底線,謙和卻不委屈,正直也懂談錢。

教養不該是犧牲自己的手銬,而應該是讓你在人性與現實之間更優雅地穿梭的「底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18會員
847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21
當同班同學都有手機,只有自己沒有,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形容── 像是一場大家都在的派對,你卻被隔在門外; 像一條訊息在你世界裡飄過,卻永遠無法回覆; 像你不是同一個時代出生的人,明明只是差了一台手機。 這種情境,會讓人感到: 🌀 1. 孤立感 別人透過群組聯絡感情、討論功課、分享
2025/05/21
當同班同學都有手機,只有自己沒有,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形容── 像是一場大家都在的派對,你卻被隔在門外; 像一條訊息在你世界裡飄過,卻永遠無法回覆; 像你不是同一個時代出生的人,明明只是差了一台手機。 這種情境,會讓人感到: 🌀 1. 孤立感 別人透過群組聯絡感情、討論功課、分享
2025/05/21
長輩總愛提起「別人家的小孩」,這種行為背後的心態,其實並不單純是比較或打壓,更可能是以下幾種心理的混合體: 🧠 1. 投射式的焦慮與期望 長輩通常將子女當作自己人生的延伸,他們對「孩子表現好不好」的焦慮,會轉化成「比較」來找慰藉或逼迫進步。他們不是在說別人家的孩子,而是在說:「我希望你也可以
2025/05/21
長輩總愛提起「別人家的小孩」,這種行為背後的心態,其實並不單純是比較或打壓,更可能是以下幾種心理的混合體: 🧠 1. 投射式的焦慮與期望 長輩通常將子女當作自己人生的延伸,他們對「孩子表現好不好」的焦慮,會轉化成「比較」來找慰藉或逼迫進步。他們不是在說別人家的孩子,而是在說:「我希望你也可以
2025/05/21
這種「得不到就毀掉」的心態,心理學上通常被歸類為破壞性投射(destructive projection)、控制欲失控,或更深入的講,是一種來自無能為力與自卑感的極端防衛反應。 🔍 這種心態的深層原因: 1. 控制慾作祟 「如果我無法擁有它,那誰也別想擁有。」 → 背後是對失去掌控感
2025/05/21
這種「得不到就毀掉」的心態,心理學上通常被歸類為破壞性投射(destructive projection)、控制欲失控,或更深入的講,是一種來自無能為力與自卑感的極端防衛反應。 🔍 這種心態的深層原因: 1. 控制慾作祟 「如果我無法擁有它,那誰也別想擁有。」 → 背後是對失去掌控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Thumbnail
早期人家,為了養家養孩子,有錢賺就好,比較不會去思考工作內容符不符合善良和慈悲。加上民風閉塞,資訊也不流通,除了佛寺廟宇的師父講經說法順勢帶入因果觀念之外,並沒有其他管道可以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因此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造罪又造惡。 吃人一斤,還人十六兩,這就是因果循環,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不過如果放
Thumbnail
早期人家,為了養家養孩子,有錢賺就好,比較不會去思考工作內容符不符合善良和慈悲。加上民風閉塞,資訊也不流通,除了佛寺廟宇的師父講經說法順勢帶入因果觀念之外,並沒有其他管道可以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因此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造罪又造惡。 吃人一斤,還人十六兩,這就是因果循環,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不過如果放
Thumbnail
老智者說,被人罵了卻聽不懂,這樣子的人業障比較輕,因為福氣擋住惡的磁場,讓一個聰慧的人瞬間聽不懂人話。老智者又說,被人罵了,拐彎抹角不帶髒字的罵,平時反應慢半拍的人卻秒懂別人話中有話,那樣子的人業障重,障重福薄,好事沒半分,惡事起身迎。 有些事看不懂,有些話聽不懂,都是好事,現代人話說太多,認
Thumbnail
老智者說,被人罵了卻聽不懂,這樣子的人業障比較輕,因為福氣擋住惡的磁場,讓一個聰慧的人瞬間聽不懂人話。老智者又說,被人罵了,拐彎抹角不帶髒字的罵,平時反應慢半拍的人卻秒懂別人話中有話,那樣子的人業障重,障重福薄,好事沒半分,惡事起身迎。 有些事看不懂,有些話聽不懂,都是好事,現代人話說太多,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瞭如何在人際關係中面對講話不禮貌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孩,有時候對方可能只是受傷了還沒長大的孩子,需要被接納和愛。通過分析如何善待自己,同時寬容對方的無禮舉止,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瞭如何在人際關係中面對講話不禮貌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孩,有時候對方可能只是受傷了還沒長大的孩子,需要被接納和愛。通過分析如何善待自己,同時寬容對方的無禮舉止,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關係是二個人的事,過火就由不得你了。
Thumbnail
關係是二個人的事,過火就由不得你了。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性情冷酷、說話尖酸刻薄呢?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性情冷酷、說話尖酸刻薄呢?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有的人是個性使然,他們從小就是這樣。很多人是因為過去在職場受過傷,讓他們小心謹慎,不敢強出頭。
Thumbnail
有的人是個性使然,他們從小就是這樣。很多人是因為過去在職場受過傷,讓他們小心謹慎,不敢強出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