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錯覺(Money Illusion):你賺的,真的比較多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 什麼是「貨幣錯覺」?


貨幣錯覺(Money Illusion)是指——


人們傾向只看名目金額(數字上的錢)變化,卻忽略背後實際的購買力變化(即考慮通貨膨脹後的實際價值)。

換句話說,錢變多了 ≠ 實質變有錢,但我們的大腦卻常常被這種「表面數字」給騙了。


📉 心理學背景與經濟學根源


這個概念最早由經濟學家 Irving Fisher 提出,後來行為經濟學家如 Shiller 與 Kahneman 也證實:


人們在做經濟決策時,會過度依賴「名目收入」判斷,而低估通膨對實質收入的侵蝕。

這種錯覺,會直接影響消費行為、工資談判、投資判斷,甚至影響社會政策的接受程度。


🔍 生活中的貨幣錯覺例子

📈 例 1|薪水漲了,其實沒變多


你今年加薪 3%,但物價上漲 5%,等於你的實質購買力是下降的。


但多數人只看到「薪水變多了」,以為自己賺更多。


🛒 例 2|商品打折,其實更貴


一件商品打九折,但實際上幣值貶值、成本提高,你反而「花更多買到更少」。


📊 例 3|高價標籤影響判斷


某些人會以為月薪 6 萬在物價高的台北比月薪 4 萬在鄉下更有錢,忽略生活成本差異。


🏠 例 4|房價上漲 = 財富提升?


名目資產變高,不代表實際生活條件更好,特別是通膨時期,房價只是跟著膨脹。



⚠️ 為什麼貨幣錯覺會發生?

  1. 人類直覺難以處理「相對變化」
    我們的大腦比較擅長記憶「數字本身」而非「數字的背景條件」。
  2. 價格上漲習慣成自然
    物價緩慢上升時,大多數人不會察覺自己購買力正在下降。
  3. 社會語境推波助瀾
    媒體、企業、廣告都喜歡強調「加薪」、「折扣」、「獲利」,但不會主動提「實質價值」。

🛠 如何避免貨幣錯覺?

看「實質變化」而非「數字變化」


關注 實質購買力(real income) 而非名目收入,學會閱讀「通膨調整後」的財務數據。


追蹤通貨膨脹指數(CPI)


每年或每月關心物價指數變化,才能對比自己的收入是否真的成長。


做長期財務規劃時考慮通膨因子


買房、投資、退休金計劃時,務必納入通膨年化率,不然帳面數字會失真。


使用「真實價格」比較法


例如「幾杯咖啡的價格」、「幾份便當」這種生活化單位,幫助你理解真正的價值。



📌 結語:別被數字牽著走,要看見背後的價值

貨幣錯覺提醒我們:

名義上的多,不代表實質上更好;感覺變有錢,不等於真的變富有。

當你看到薪資、折扣、投資報酬等數字時,不妨多問一句:「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這個數字的實際意義是什麼?

清醒的人,不只看帳面上的錢,而是看錢真正能為你做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wn心理
11會員
107內容數
Shawn心理的其他內容
2025/05/28
💡 什麼是「單純接觸效果」? 單純接觸效果(Mere Exposure Effect)是指: 當人們反覆接觸某個人、物、品牌或訊息時,會漸漸產生好感,即使一開始沒有特別的情感反應。 這個心理現象由心理學家 Robert Zajonc 在 1968 年提出,實驗顯示: 即使是看不
2025/05/28
💡 什麼是「單純接觸效果」? 單純接觸效果(Mere Exposure Effect)是指: 當人們反覆接觸某個人、物、品牌或訊息時,會漸漸產生好感,即使一開始沒有特別的情感反應。 這個心理現象由心理學家 Robert Zajonc 在 1968 年提出,實驗顯示: 即使是看不
2025/05/28
💡 什麼是「損失趨避」? 損失趨避(Loss Aversion)是行為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 人們對「損失」的痛苦,遠大於對「同等獲得」的快樂。 這代表什麼意思? 你損失 1,000 元,感覺會比你賺到 1,000 元更痛苦 我們傾向避免損失,而不是追求獲利,即使兩者「數值
2025/05/28
💡 什麼是「損失趨避」? 損失趨避(Loss Aversion)是行為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 人們對「損失」的痛苦,遠大於對「同等獲得」的快樂。 這代表什麼意思? 你損失 1,000 元,感覺會比你賺到 1,000 元更痛苦 我們傾向避免損失,而不是追求獲利,即使兩者「數值
2025/05/26
💡 什麼是「少即是好的效果」? 少即是好的效果(Less-is-better Effect)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 當人們在單獨評估某個選項時,反而會偏好價值較低但更純粹的選擇。 這意味著: 在單獨呈現時,較少、較精緻的東西往往被認為更有價值 在對比呈現時,人們才會選擇
2025/05/26
💡 什麼是「少即是好的效果」? 少即是好的效果(Less-is-better Effect)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 當人們在單獨評估某個選項時,反而會偏好價值較低但更純粹的選擇。 這意味著: 在單獨呈現時,較少、較精緻的東西往往被認為更有價值 在對比呈現時,人們才會選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貨幣幻覺」指的是人們容易被金錢的名義數字所迷惑,而忽視了實際的購買力變化。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書《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中介紹了「貨幣幻覺」的概念,並提供相關研究以讓我們了解對於定價決策的影響。 書中提到的一
Thumbnail
「貨幣幻覺」指的是人們容易被金錢的名義數字所迷惑,而忽視了實際的購買力變化。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書《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中介紹了「貨幣幻覺」的概念,並提供相關研究以讓我們了解對於定價決策的影響。 書中提到的一
Thumbnail
在這個物價飛漲的年代,是否常常覺得雖然薪水增加,但生活費用也跟著飛漲,實際的購買力卻未如預期增加?《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的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在書中介紹了「貨幣幻覺」這個有趣的概念。 為什麼需要了解貨幣幻覺?
Thumbnail
在這個物價飛漲的年代,是否常常覺得雖然薪水增加,但生活費用也跟著飛漲,實際的購買力卻未如預期增加?《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的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在書中介紹了「貨幣幻覺」這個有趣的概念。 為什麼需要了解貨幣幻覺?
Thumbnail
人下意識的行為,會決定你到底是有錢還是沒有錢,你只要把潛意識改造成「錢意識」,就能把你大部分的夢想可以變成現實。真的假的?有錢人之所有有錢,因為他們擁有錢意識,本書就是要改變你對借錢、花錢、賺錢、存錢的觀點,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讓你的口袋變有錢
Thumbnail
人下意識的行為,會決定你到底是有錢還是沒有錢,你只要把潛意識改造成「錢意識」,就能把你大部分的夢想可以變成現實。真的假的?有錢人之所有有錢,因為他們擁有錢意識,本書就是要改變你對借錢、花錢、賺錢、存錢的觀點,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讓你的口袋變有錢
Thumbnail
徜徉於不受限的思考,允許自己擁有的比想像更多 你認為你有足夠的錢嗎?你的自我價值是否依附在金錢上面?你覺得錢能買到內心渴望的東西嗎?你和金錢是摯友還是相愛相殺呢? 事實上,財富的意識並不是建立在金錢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金錢的多寡,卻建立在財富的意識上。 確實,家財萬貫並不能保證
Thumbnail
徜徉於不受限的思考,允許自己擁有的比想像更多 你認為你有足夠的錢嗎?你的自我價值是否依附在金錢上面?你覺得錢能買到內心渴望的東西嗎?你和金錢是摯友還是相愛相殺呢? 事實上,財富的意識並不是建立在金錢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金錢的多寡,卻建立在財富的意識上。 確實,家財萬貫並不能保證
Thumbnail
不管是電子錢包裡的錢,還是白花花的現金,你的生活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覺得,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事實上,錢本身也有七情六慾,會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道德水準。 這本書是由如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欣悅,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與行銷系主任,他的研究聚焦於複雜情緒。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
Thumbnail
不管是電子錢包裡的錢,還是白花花的現金,你的生活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覺得,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事實上,錢本身也有七情六慾,會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道德水準。 這本書是由如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欣悅,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與行銷系主任,他的研究聚焦於複雜情緒。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