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關係圖與五行系統 導言
交代完身心靈關係圖的誕生歷程,也說了身心靈關係圖作為靈魂藍圖使用的方法與範例,還呈現了此圖兩個理想的靈魂願景,接下來,要說說身心靈關係圖構成的各部特性與交互作用的內容了。
身心靈關係圖作為靈魂藍圖使用的方法,若沒有些身心靈工作者的歷練,或是在靈性方面有下點功夫,這方法其實不算是對一般人很友善的法門。所以,吾將身心靈關係圖與五行系統結合,試圖以此系統解析靈我、真我、身體我、假我與社會我之間的互動關係,建立一套邏輯推敲可行的自我探索及協調整合的心靈修練法。
在吾與吾家喵喵那篇論文結尾章節的〈不足及建議〉中,有這段描述:「愛的情緒(情感)」的論述,本來我們想要把中國五行的情感生剋關係論述進去,而「愛的人格(思想)」所提到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我們也發現五行屬性的相關。如真我屬金、身體屬土、假我屬火、社會潛意識屬木、集體潛意識屬水,如果將與之相應的「愛的情緒(情感)」一起進行論述,又會產生什麼結論呢?這也是我們極感興趣的一環。
因此,作此篇五行情志鍊魂法,實為了結我們當年未能完成的遺憾。
關於身體影響心靈與心靈影響身體這回事
身體影響心靈與心靈影響身體這回事,初接觸心靈課程以來,吾便多有關注,過去趁經營舊書店之便,也蒐集到不少這類型的書,在二○一七年配合文化局的世界閱讀日推廣,還在店裡舉辦了「心裡的苦,身體知道:疾病心因類書單分享會」的講座,將吾自己的藏書與高雄市內圖書館能找到的此類書籍集中在此講座中展出。

活動當天書店入口

活動當天現場情況

活動當天展品參觀
講座內容重點有三:
一、健康的答案每人適用的都不同,要去親身體驗,適合自己的才是對的。
現場有關於心因性疾病當前主流與非主流的差別介紹,也舉例說明了目前主流醫學與非主流醫學之間正在整合中,所以不少心因性疾病類的醫學知識目前都正在檢驗中,因此需要自己去體會,才能了解適合自己的是什麼。
二、心靈可以影響身體,使身體健康。
心靈能不能影響身體呢?這部分是舉《不吃的人們》等這類書籍所介紹「吃空氣就會飽」的人類作為活生生的例子。
這些人是後天訓練的,還有科學家自己體驗後才出書的。這些人強調心靈的力量。但由於這是較極端的例子(還有人因實驗而死),所以還舉了傳統遺傳學與表觀遺傳學的觀念做補充說明。
那些成功做到「吃空氣就會飽」的「仙人」是啟動了什麼基因呢?雖然不清楚,但我們至少可以明白,也許有某種心態可以啟動某種基因,使身體產生某種變化,讓我們可以更健康。
三、心中有苦,身體知道,疾病與症狀則是身體的語言,但需要學會「翻譯」。
情緒不好時,會有情緒的毒素,然後身體會發出警示,但我們不一定能懂身體在說什麼,所以身體只好默默累積,直到後來變成疾病症狀。可惜,我們依然不懂身體的疾病症狀要告訴我們什麼,所以只能交給別人處理,只因我們不懂得「翻譯」身體的「語言」。
如果能自己「翻譯」,調整心態,再與醫生做配合治療,許多實驗都有證實療效會更好,較容易去病根,防止復發。
當天介紹的許多書籍,幾乎都是各家各派對於身體語言如何翻譯、如何學習的心得分享,可以說,那些是一堆「語言學習書」。
而在這些書籍中,就有以中醫情治養生觀點提出心理如何影響身體,以及情緒之間如何互生互剋,達成修養身心目標的書籍。
如《打造不生病的好個性:你最想知道的五行人格算病書》、《情緒生病,身體當然好不了:黃鼎殷醫師的心靈對話處方》,還有日本作者自凝心平所著不談五行,卻可知書中內容借鑑其觀念的《疾病是才能》、《情緒的毒,身體知道》,以及藉五行生剋性理講病療身,並作為善書向民眾印贈普發的《劉有生善人講病》、《王鳳儀言行錄》。
反倒作為概念源頭的中醫本科少有這類情治養生的書,大多是抄自黃帝內經靈樞篇的內容。
至少在當年的情況是如此。(二○一七年後,該類書籍有不少新作出版。)
當時,吾與吾家喵喵仍處於新課程實驗中,五行情治養生就是其中一種嘗試。
沒料到研究五行屬性時,發現五行各屬性的特質剛好與〈盤古圖〉(身心靈關係圖的最早版本)的靈、真我、身體、假我、社會的屬性特質相合,這才有了後續早期課程版本中,以五行屬性來歸納劃分並說明靈、真我、身體、假我、社會五者特性內容的講述。
這也表示,身心靈關係圖的功能,不只是作為靈魂藍圖而已,還有作為分析解讀身體與心理、情緒與疾病、靈魂與肉體之間互動互制互生互剋關係,並協調磨合身心靈之間衝突,使五者合意合心合願,以達成整體健康目標之功能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