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鍊魂】第七回 身心靈關係圖 緣起(三)「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時期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身心靈關係圖 緣起(三)「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時期

  跟吾家喵喵合作的這篇論文名為《「愛的能力」的結構構想的研究》,最初在二O一一年開題時名為《「愛的能力」量表編製—根據E.弗洛姆《愛的藝術》,原本是打算寫篇很正經的量化論文,不料關於何謂「愛」的文獻的梳理越搞越多,關於「愛的本質」概念越挖越深,結果到了二○一五年碩士論文繳交的最後期限,指導老師大筆一揮(也許帶著幾分無奈),給了一個新的論文名稱,將論文重新定調為質性研究,我們合作的碩士論文這才有了順利過關的機會。

  「盤古圖」的質變則是源於論文其中的〈愛的人格(思想)之結構〉一節的探討。

  思維形成的過程如何在此便不再詳述,畢竟原有的論文已寫得很清楚,但經過心理學文獻的深度梳理後,「盤古圖」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

  不過在此表達出來,應該看不出增加什麼內涵。因為挺多每個名詞後面多了個括號,括號當中多了一排字。

  陳列如下:

  靈(集體潛意識);

  真我(個體潛意識);

  身體(身體意識);

  假我(假我);

  社會(社會潛意識)。

  結合原有的「盤古圖」圖示,則變成這樣:

盤古圖增修版

盤古圖增修版

  除名詞高深了些,看來倒是沒多大變化。

  所以,這邊還要多加兩樣東西,即「自我意識」與「無意識」。

  論文的原圖名稱是「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是符合心理學論文需要的名稱。

  應心理學的學術需求,原圖不使用靈、真我、身體、假我、社會的名詞,而以集體潛意識、個體潛意識、身體意識、假我意識、社會潛意識代之,再加上「自我意識」與「無意識」,其構成的論文原圖如下: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

  「無意識」很簡單,就如圖所示,圈定的範圍外全都是「無意識」。

  較特殊的是「自我意識」,即途中虛線所圈的範圍。

  自我意識是心靈表層的存在,白話點,就是你能發覺到「你是你自己」的意識、記憶、觀念、認知、想像、計畫等心理活動進行的地方。

  自我意識的虛線範圍不是固定的,能容納多大的範圍,願意接受多大的自己,虛線範圍都會有變化。

  例如這樣: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巨大意識)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巨大意識)

  這張的虛線圈圈明顯擴得較大,代表自我意識足以接納更多的訊息而變大。若與這樣的人格相處,應該會有此人的思想開放,見識廣博的感受。

  而有些人,自我意識不是那麼開放,心思可能在認知上有某些偏頗,那圖示的呈現就可能會變成如此: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偏離1)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偏離1)

  這張的虛線圈圈明顯小於上一張,圖上的位置代表此人格願意接受的範圍僅有小部分的身體意識、個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假我意識與社會潛意識並非此人格願意關注的內容。

  還有這張也是人格呈現偏頗的例子: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偏離2)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偏離2)

  與前一張成對比,虛線圈圈僅有小小一個圓,自我意識願意接受的訊息僅有假我意識與社會集體潛意識的一小部分,其餘的內容皆排除在外。

  還有一種狀況是多重人格,其圖示則是如此: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多重人格)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是指一個人具有兩種或是兩種以上的不同人格,而不同的人格會在不同的時間點主宰宿主,人格轉換通常都是突發的,通常與環境以及社會壓力有關。

  虛線圈圈的重疊代表這些人格可以意識到彼此的存在,沒有重疊就代表無法意識到對方的的存在。

  而人格的意識各有其偏好與重視的範圍,吸收與接納的資訊也有所不同,這便形成了這些人格分布在圖上各處。

  當然,虛線的圈圈也不是只能在有圈定範圍的圖上居留,例如這張圖示: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解離)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解離)

  這種圖示,符合的人格解釋就是「解離」。

  解離(dissociation)指的是在記憶、自我意識或認知的功能上的崩解。

  解離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當人在受到龐大的心理壓力、傷害時,透過個人意識、認同或是行為短暫性的改變,來迴避傷害,以免招致情緒崩潰或是身心傷害,但當解離過程失控時,可能造成各種解離性疾患。

  常見的解離性疾患有四種,分別為心因性失憶症(解離性失憶)、心因性朦朧(解離性朦朧)、多重人格和自我感消失。

  其中多重人格的圖解是前一張,這張則較符合另三種解離疾患。

  如心因性失憶:當人在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或是心靈創傷時,為了防止精神崩潰,透過不自覺的解離過程,將可能造成傷害的事件從意識中抽離。

  如心因性朦朧:心因性朦朧是一種獨特的意識狀態,類似於神明附身,患者的原我被抽離,出現意識混淆、認同改變,可能突然離家出走,無法記起原我過去的經歷,通常持續時間不長,數天內就會復原,且很少復發。

  如自我感消失:自我感消失包括了知覺改變以及自我經驗改變,患者可能發現自己身體出現變化、自己正從別的地方觀看自己、感覺麻木、無法妥善控制自己的言語行動等症狀。

  以上三者皆有自我意識消失的狀況,而心因性朦朧還會多出自己無法理解的行為與想法,就如圖中偏離的虛線圈圈,大部分處於無意識當中,接收了屬於無意識範圍內的資訊。

  此外,自我意識的虛線圈圈也不是固定都是圈圈的形狀,例如這個模樣: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偏重靈修)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偏重靈修)

  這根棒棒糖似的自我意識,可見其偏重在個體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即「真我」與「靈」。這樣的自我意識,我會稱作是個偏重靈修的人格。

  還可以有其他形狀,像下面這張圖: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忽略身體)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忽略身體)

  這種像啞鈴或像雙頭槳的,就是靈性發展得不錯,社會上也混得風生水起,但顯然對身體一點都不照顧、不關注,還有壓榨身體為兩邊服務的嫌疑。

  其他還有不少種形狀,像星星、三角形、正方形都可以,一切還是看當事人的意識發展狀況而定。

  還有種是分離的情況: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與社會脫節)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與社會脫節)

  這是與社會脫節了,或是那種徹底隔絕與社會接觸的人格。

  再舉一種例子: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失去信仰)

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論文原圖-失去信仰)

  這種情況則是失去了靈與真我聯繫,也可視為「沒有信仰」的人格。

  那麼有人會覺得「盤古圖」上的靈、真我、身體、假我、社會,或是「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上的集體潛意識、個體潛意識、身體意識、假我意識、社會潛意識,這五者會永遠都是橢圓,形狀永遠不變嗎?

  這問題就像是問,每個人的靈魂都長得一樣嗎?

  這張圖,玩到這裡,也該告一段落了。

  其實就是張示意圖,幫助理解自己的人格而已。

  但行文至此,是否有人發覺,自己大部分的注意力已放在人格意識空間結構圖的虛線圈圈,即自我意識的變化之上,而較少再去注意作為原來「盤古圖」的靈、真我、身體、假我、社會所構成的底盤的存在。

  這就是在「盤古圖」的基礎加入第六個要素「自我」的用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認識、確立、實現自我的靈魂升級旅程。
23會員
438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06/01
 用「盤古圖」來說明每個人體內都有「真我」,很簡單,也很短。我通常會拿一張紙,拿起筆,說道:「首先,靈界與社會,在你出生之前早就存在了……」在眾目圍堵下,我在紙張偏上方處與偏下方處各畫一個大大橢圓形...
Thumbnail
2025/06/01
 用「盤古圖」來說明每個人體內都有「真我」,很簡單,也很短。我通常會拿一張紙,拿起筆,說道:「首先,靈界與社會,在你出生之前早就存在了……」在眾目圍堵下,我在紙張偏上方處與偏下方處各畫一個大大橢圓形...
Thumbnail
2025/05/31
 「身心靈關係圖」最早的名稱是「盤古圖」。「盤古圖」的名稱源於個人探索前世時所感受到的一個近似宇宙本源或靈魂本源的存在,因感覺自己畫出來的圖,與前世感受到的自己在形狀上有相似之處,便決定以此類概念的名稱為名。當時正處在發展漢服協會(中華漢服文化創意發展協會)期間,對於名詞的選擇偏向古中國化...
2025/05/31
 「身心靈關係圖」最早的名稱是「盤古圖」。「盤古圖」的名稱源於個人探索前世時所感受到的一個近似宇宙本源或靈魂本源的存在,因感覺自己畫出來的圖,與前世感受到的自己在形狀上有相似之處,便決定以此類概念的名稱為名。當時正處在發展漢服協會(中華漢服文化創意發展協會)期間,對於名詞的選擇偏向古中國化...
2025/05/30
  秉持「有用就好,夠用更好」的吾心原則,吾認為鍊魂師不需要一種普世意義上的「靈魂全貌」,僅需一個「鍊魂」堪用之範圍的「靈魂全貌」即可。此靈魂全貌便是身心靈關係圖。
2025/05/30
  秉持「有用就好,夠用更好」的吾心原則,吾認為鍊魂師不需要一種普世意義上的「靈魂全貌」,僅需一個「鍊魂」堪用之範圍的「靈魂全貌」即可。此靈魂全貌便是身心靈關係圖。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透過心理學角度深入探討愛的定義、不同形式及其對個體和文化的影響,瞭解愛如何從多種層麵塑造我們的生活和心靈。
Thumbnail
透過心理學角度深入探討愛的定義、不同形式及其對個體和文化的影響,瞭解愛如何從多種層麵塑造我們的生活和心靈。
Thumbnail
重要資訊摘要:許多人在看到動物或他人表現出脆弱而不設防的姿態時,往往會興起給予照顧及保護的念頭,社會心理學幾十年來的研究所顯示,當一個人感到情不自禁,因此被激怒或勾起情慾時,通常會四處搜尋能夠解讀及定義這些感受的線索。此時肉體會反應......
Thumbnail
重要資訊摘要:許多人在看到動物或他人表現出脆弱而不設防的姿態時,往往會興起給予照顧及保護的念頭,社會心理學幾十年來的研究所顯示,當一個人感到情不自禁,因此被激怒或勾起情慾時,通常會四處搜尋能夠解讀及定義這些感受的線索。此時肉體會反應......
Thumbnail
之前在探討愛是什麼文章裡,每個人對愛的體悟不同。 可以是追求與感受。也可以是付出與呈現。 如果要統稱,我會說:愛是落實在生活的實踐者。 愛是一種需要通過實踐和行動和體現的情感。 無論是一句言語關心、眼神交流、精神互動等等。 落實在情感上,可以是家人朋友寵物等等,日常一點一滴發生。
Thumbnail
之前在探討愛是什麼文章裡,每個人對愛的體悟不同。 可以是追求與感受。也可以是付出與呈現。 如果要統稱,我會說:愛是落實在生活的實踐者。 愛是一種需要通過實踐和行動和體現的情感。 無論是一句言語關心、眼神交流、精神互動等等。 落實在情感上,可以是家人朋友寵物等等,日常一點一滴發生。
Thumbnail
透過深入認識依戀效應的理論與應用,解開人際關係糾結,並掌握自己的情感與潛意識,實用可靠的工具書。
Thumbnail
透過深入認識依戀效應的理論與應用,解開人際關係糾結,並掌握自己的情感與潛意識,實用可靠的工具書。
Thumbnail
作為一個萬年的神木,雖然戀愛經驗極度缺乏,但至少27年的人生中也曾交過女朋友。 不過一直到去年底開始,好像才有了段真正談戀愛的經歷。 大概受到父母的婚姻生活、家庭教育影響,我這個人似乎一直很不懂得如何去愛人。 小時候對於愛的認知,大概就是喜歡美女的概念吧(君子好色)
Thumbnail
作為一個萬年的神木,雖然戀愛經驗極度缺乏,但至少27年的人生中也曾交過女朋友。 不過一直到去年底開始,好像才有了段真正談戀愛的經歷。 大概受到父母的婚姻生活、家庭教育影響,我這個人似乎一直很不懂得如何去愛人。 小時候對於愛的認知,大概就是喜歡美女的概念吧(君子好色)
Thumbnail
愛在相處中產生,以及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建立聯繫: 愛的產生往往始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可能來自共同的興趣、價值觀、生活經歷,甚至是共同面對的挑戰。在相處中,人們逐漸建立起情感聯繫,這種聯繫是愛的基礎。 相互理解: 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人們彼此之間的了解也會加深。了解對方的喜好、習慣、
Thumbnail
愛在相處中產生,以及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建立聯繫: 愛的產生往往始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可能來自共同的興趣、價值觀、生活經歷,甚至是共同面對的挑戰。在相處中,人們逐漸建立起情感聯繫,這種聯繫是愛的基礎。 相互理解: 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人們彼此之間的了解也會加深。了解對方的喜好、習慣、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mdigits推出新單元—愛的原力小劇場,期望從心理的層面,探討愛的語言、行動,幫助大家理解什麼樣的語言、行為模式,能帶出愛與和平,消弭人際關係中的衝突與紛爭,能耕耘出內心中豐盛的生命,提升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mdigits推出新單元—愛的原力小劇場,期望從心理的層面,探討愛的語言、行動,幫助大家理解什麼樣的語言、行為模式,能帶出愛與和平,消弭人際關係中的衝突與紛爭,能耕耘出內心中豐盛的生命,提升人生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