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的起跑線,卡在你的原地踏步:從自身成長,陪伴孩子一起走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下午五點半,補習班門口開始熱鬧起來。孩子們陸續從教室走出,有些疲憊,有些興奮。門外的家長們聚成一圈,話題從「今天上什麼課」延伸到「哪間雙語小學比較強」、「誰家孩子又去上邏輯訓練營」——聲音雖不大,卻都透著隱隱的焦慮,彷彿深怕孩子錯過什麼、落後什麼。

有位媽媽說她幫孩子報了新的線上英語課程,「現在英文太重要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其他人紛紛點頭,彼此交換資訊。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在上演,換個地方、換批人,內容大同小異。

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嗎?

很多父母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從未想過,起跑線不是畫在孩子腳下,而是藏在大人的日常裡。你希望孩子不輸在起跑線,問題也許不是他們跑得不夠快,而是我們自己,還在原地踏步。

「贏在起跑線」的迷思

在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的焦慮幾乎可以理解。大家都想把最好的資源給孩子,讓他們起步就能領先。於是,才三歲,孩子就上了鋼琴課、程式課、英文課,每天行程滿檔,彷彿只要提早跑,就能避開人生風險。

但我見過一個典型例子:某位媽媽總替孩子安排各種學習計畫,自己卻整天盯著手機、對生活缺乏熱忱。她不看書、不進修、不參與社區活動,也幾乎沒有自己的興趣。她努力營造「很重視孩子教育」的形象,但在孩子眼裡,她的人生幾乎是停滯的。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孩子不只在「聽你說」,更在「看你怎麼活」。

你可以要求孩子努力、自主、有熱情,但如果你每天都在逃避成長、敷衍生活,那些話語終究只是背景音,不會真正落地。

孩子模仿的,是你怎麼活

小孩不會完全照你說的做,他們會照你「怎麼活」來模仿。你如何處理壓力、面對挫折、與人互動,這些微小的日常選擇,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

我聽過一個故事:有位單親爸爸在孩子小三那年失業了。他沒有抱怨,也沒急著找輕鬆工作湊合。他選擇進修技能、重新投入市場。那段時間,他常在餐桌上邊吃晚餐邊上線上課程。

孩子一開始不懂,只覺得爸爸很忙。直到校內演講比賽,孩子主動準備好簡報和內容。他說:「因為我看到爸爸也在拼,我也想做得好一點。」

這種影響不需要大道理,它來自父母的行動。孩子的性格、態度和信念,是你每天行為的「回音」。

我們不需要完美,但需要誠實地活著

很多父母會擔心:「我自己也沒多成功、也還在迷惘,怎麼給孩子好榜樣?」但事實上,孩子要的不是完美無缺的父母,而是能誠實面對生活的大人。

你可以承認自己會累、會煩、會迷路,但你沒有逃避,選擇了面對。你不一定知道答案,但願意去找、去改、去嘗試。這樣的真實和堅持,比任何補習班都更能讓孩子學會勇敢。

與其一股腦把孩子塞進課程裡,不如問問自己:我每天過的,是不是連我自己也認同的生活?

如果不是,就從改變自己開始。讓孩子看到你活出想要的樣子,他才會明白,人生不是「早起跑就會贏」,而是「走得踏實才不會跌」。

與其要求,不如一起學著長大

有時我們對孩子的期待,也是種投射。我們希望孩子多閱讀,但自己多久沒打開書本?我們希望孩子勇敢嘗試、不怕犯錯,但自己上次誠實承認錯誤是何時?

你希望孩子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就要先努力成為那樣的人。

我們其實和孩子一樣,都還在學著成為更好的人。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往前推」,而是「和他一起走一段路」。

從今天開始,做孩子值得學習的大人

與其逼孩子「提前起跑」,不如你先走出「原地打轉」的循環。孩子的起跑線,不在補習班、不是才藝證書,也不是誰先會背九九乘法表。

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是你每天的選擇與行動。

下次當你想問「我該怎麼幫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時,不妨先回頭看看自己——我今天過的,是孩子值得學習的一天嗎?

因為說到底,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很大程度上,是你陪著他一起長成的。

給父母的三個實踐提醒:

  1. 每天為自己安排30分鐘學習時間,讓孩子看見你的成長
  2. 誠實分享你的思考過程,包括困惑和解決方法
  3. 定期檢視:你希望孩子具備的品質,你自己做到了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尼爾森的沙龍
34會員
434內容數
歡迎來到尼爾森的沙龍,在人生的某個岔路口,來這裡坐一下。
尼爾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3
你也是那種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熱情」的人嗎?其實問題不是你不夠熱血,而是你缺少這個關鍵元素…
Thumbnail
2025/06/03
你也是那種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熱情」的人嗎?其實問題不是你不夠熱血,而是你缺少這個關鍵元素…
Thumbnail
2025/06/02
看著生活中的選項,總覺得好像少了「你真正想要的」那一個?
Thumbnail
2025/06/02
看著生活中的選項,總覺得好像少了「你真正想要的」那一個?
Thumbnail
2025/05/29
如果每天只能做一件『真正重要的事』,你會選什麼?
Thumbnail
2025/05/29
如果每天只能做一件『真正重要的事』,你會選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剛剛看到,有人轉PO洪蘭寫的「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事兒」,趕快丟出我的壓文) . 身為父母尤其是新手爸媽,到了孩子開始上學,整個情緒是亢奮的,一直想要孩子規劃什麼課程,幫孩子做些什麼事情。但是,時間拉長之後,回首親子教養這條來時路,自己盤點一些「家長要做與不做的事情」。先說說「不要做的事情」。
Thumbnail
(剛剛看到,有人轉PO洪蘭寫的「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事兒」,趕快丟出我的壓文) . 身為父母尤其是新手爸媽,到了孩子開始上學,整個情緒是亢奮的,一直想要孩子規劃什麼課程,幫孩子做些什麼事情。但是,時間拉長之後,回首親子教養這條來時路,自己盤點一些「家長要做與不做的事情」。先說說「不要做的事情」。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