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還在用一瓶油炸遍天下?家庭用油的9個常見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6 分鐘


raw-image


站在超市五花八門的食用油貨架前,大家是不是也曾感到一陣迷茫?橄欖油琳瑯滿目,號稱健康的酪梨油價格不菲,傳統的葵花籽油、大豆油又被貼上「發炎元兇」的標籤。聽說橄欖油嬌貴不能加熱,動物油又好像不健康…究竟該相信誰?一瓶油用到底,是勤儉持家,還是正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家人的健康?


現代人想為健康把關,卻常常被網路上各種矛盾、聳動的資訊淹沒,越看越焦慮,越查越無所適從。


迷思一:所有「種子油」都會讓身體發炎?


這個說法可以說是近年來健康飲食圈最廣為流傳,也最讓人心惶惶的「健康警報」之一。許多文章、影片言之鑿鑿,將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等富含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種子油,直接打上「促發炎」的標籤,彷彿它們就是造成身體慢性火災的元兇。


但事情的真相往往比標籤來得複雜。如果我們回歸到嚴謹的人體臨床試驗,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彙總了多個高品質研究的統合分析(Meta-analysis)指出,在飲食中正常攝取這些所謂的「種子油」,其實並未直接導致我們血液中的發炎指標(像是C-反應蛋白CRP、介白素-6 IL-6)顯著上升。這與大眾普遍的認知,可以說是大相逕庭。


那這個「種子油致炎說」是從何而來的呢?


很大一部分源於對生化路徑的過度簡化推論。理論上,Omega-6家族中的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而花生四烯酸又可以進一步代謝成一些具有「促發炎」潛力的前列腺素等物質。


聽起來很有道理,對吧?但人體運作的奧妙之處,就在於它並非單線道的化學工廠。首先,亞麻油酸轉化為花生四烯酸的過程,在人體內受到非常嚴格且精密的調控,並不是吃多少亞麻油酸,就會等比例產生多少花生四烯酸。研究發現,即使大幅度改變飲食中亞麻油酸的攝取量,人體組織中花生四烯酸的濃度也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動。


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物,也並非全然是「壞蛋」。它確實會產生一些促發炎的分子,但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具有「抗發炎」甚至「解決發炎(pro-resolving)」作用的分子。人體就是這麼奇妙,它會在各種看似矛盾的物質間取得平衡。所以單純將整個Omega-6家族貼上「促發炎」的標籤,可能忽略了身體內部複雜的調控網絡。


那如果種子油本身並非直接的「發炎兇手」,我們在飲食中真正該注意的是什麼?關鍵可能不在於「是否攝取Omega-6」,而在於Omega-6與Omega-3這兩種必需脂肪酸的「比例」。


現代加工食品充斥的飲食習慣,很容易讓我們攝取過量的Omega-6,而Omega-3的來源(如深海魚油、亞麻籽油)卻相對不足,導致比例嚴重失衡。這種失衡才可能是影響身體發炎狀態的更深層原因。我們要做的不一定是完全禁用種子油,而是要更有意識地增加Omega-3的攝取,讓身體的脂肪酸天秤恢復平衡。


迷思二:橄欖油是好油,但「絕對不能」加熱?


橄欖油,特別是特級初榨橄欖油(EVOO),長久以來都被視為健康的地中海飲食的靈魂,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好油」代表。但伴隨這個美譽而來的,卻是一個讓人非常困擾的禁忌:「橄欖油很嬌貴,絕對不能加熱,加熱了會有毒,只能涼拌!」這個說法,讓許多想用橄欖油做菜的人望而卻步。


這個迷思,主要源於對「發煙點(Smoke Point)」的片面理解。發煙點是指油品加熱到開始冒煙的溫度,一旦超過這個溫度,油品會開始裂解,產生有害物質。而初榨橄欖油的發煙點,相較於一些高度精煉的種子油(如精煉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等可以達到230°C以上),確實比較低一些,大約在180°C到210°C之間。


但這裡有兩個關鍵點需要釐清: 第一,家庭烹飪的溫度,其實很少會超過橄欖油的發煙點。 我們日常的煎、炒,鍋內溫度多半在160°C到180°C,即使是大火快炒,也很少會長時間維持在200°C以上。所以,用EVOO來應付中低溫的家常料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第二,比發煙點更重要的,其實是油品的「氧化穩定性(Oxidative Stability)」。這指的是油品在高溫下抵抗氧化、保持化學結構穩定的能力。橄欖油之所以優秀,正是因為它富含約70%以上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這種脂肪酸的化學結構相對穩定,不容易在高溫下被氧化。高品質的EVOO還含有大量的橄欖多酚、維生素E等天然抗氧化物,這些物質就像是油本身的「保鑣」,能進一步保護它在加熱時不被輕易破壞。


所以說「EVOO不建議高溫烹調」,更多是從「保留風味與營養」的角度出發。那些賦予EVOO獨特果香、青草香和辛辣感的橄欖多酚,確實對熱比較敏感,長時間高溫烹煮會使其流失,非常可惜。這就像用頂級龍井泡茶葉蛋一樣,雖然無毒但浪費了茶葉的細緻風味。但這並不等同於「橄欖油加熱會有毒」。事實上許多地中海地區的家庭,世世代代都用EVOO來烹飪各種菜餚。


總結來說,只要選擇品質良好、新鮮的EVOO,並且掌握好烹調溫度(避免長時間大火乾燒到冒濃煙),用它來做日常的煎炒,是安全且健康的。大家可以不用再對「加熱橄欖油」這件事感到過度焦慮了。


迷思三:油的「發煙點」越高就越好?


延續上一個迷思,既然發煙點是油品加熱的警戒線,那麼是不是選擇發煙點越高的油,就代表它越好、越安全呢?這個觀念在許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甚至成為挑選烹飪用油的唯一標準。


但這其實是一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迷思。發煙點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但它並非評斷油品好壞的唯一標準,有時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標準。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油品在加熱過程中的「化學穩定性」。


想像一下,兩位士兵,一位穿著普通的布衣但身手矯健(高穩定性、中等發煙點),另一位穿著厚重的盔甲但體弱多病(低穩定性、高發煙點)。雖然盔甲兵看起來很耐打(發煙點高),但一旦打起來可能沒幾下就內部崩潰了(油品裂解)。而布衣兵雖然防護普通,卻能持久作戰。


油品也是如此。傳統的葵花籽油、玉米油等,雖然經過精煉後發煙點可以拉得很高,但它們的主要成分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6)」。這種脂肪酸的化學結構上有較多的「雙鍵」(不穩定點),就像布衣兵身上有很多破綻一樣。當遇到高溫這個「敵人」時,即使還沒達到冒煙的溫度,這些不穩定點也可能已經開始斷裂、氧化,產生一些對健康不利的醛類、酮類等物質。


相比之下,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的油品,像是橄欖油、苦茶油、高油酸葵花籽油、酪梨油,它們的化學結構就像只有一個破綻的士兵,天生就比較穩定,在高溫下更能保持結構的完整性,不容易產生劣變物質。即使它們的發煙點未必是最高的,但它們的「耐戰力」卻更強。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選擇高溫烹調用油時,不應只看發煙點這個單一數據,更要關注其「脂肪酸組成」。一個理想的高溫用油,應該是「高發煙點」與「高穩定性(富含單元不飽和或飽和脂肪)」兼具。如果只能二選一,羊羹我會更傾向於選擇「發煙點足夠用,但穩定性極佳」的油。


畢竟我們希望吃到的是一盤美味的菜,而不是一堆油品裂解後的副產品。


迷思四:動物油(豬油、奶油)不健康,應該完全避免?


談到動物油,像是豬油、牛油、奶油,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皺眉頭,把它們和「不健康」、「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劃上等號。這個觀念,可以說是過去幾十年來公共衛生宣導的「豐碩成果」。


這個「動物油有害論」的歷史,主要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葉。當時,美國生理學家安賽爾·凱斯(Ancel Keys)提出的「飲食心臟假說」影響深遠。他的研究指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是導致血清膽固醇升高、進而引發心臟病的主要原因。這個理論後來被納入官方的飲食指南,建議大眾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並以植物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來取代。於是,動物油便被打入了冷宮,背上了「不健康」的黑鍋。


近年來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新審視「飽和脂肪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一些新的研究指出真正對心血管健康造成更大威脅的,可能並非飲食中的飽和脂肪本身,而是過量攝取的「精緻糖」、「精煉碳水化合物」以及加工食品中無所不在的「人造反式脂肪」。


當然這並不是要為動物油「完全平反」,說它可以無限制地大吃特吃。凡事過猶不及,任何脂肪攝取過量,都會造成熱量超標。


但我們需要認識到,動物油並非一無是處的「健康地雷」。它們有著植物油難以取代的優點:

  1. 極佳的穩定性:動物油富含飽和脂肪酸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這使得它們在高溫下非常穩定,不容易氧化劣變,非常適合用來煎、炸、烘烤。
  2. 獨特的風味:豬油炒菜的那股特殊香氣、奶油融化後的濃郁乳香,是許多傳統菜餚和西式點心的靈魂所在,能為食物帶來無可比擬的風味。
  3. 天然的營養素:像是豬油中也含有維生素D和一些對身體有益的脂肪酸。

對於動物油,我們的態度不應是「完全禁用」,而是「適量使用、聰明烹調」。好比說,可以用一小塊奶油,在牛排煎好起鍋前,與蒜末、香草籽一起放入鍋中融化,再把溢出來的溶化奶油淋在牛排上增添風味,這樣既能享受到奶油的美味,又能避免它因長時間高溫而焦化。或者在製作某些特別講究酥脆口感的中式點心時,適量使用豬油,也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迷思五:「一分錢,一分貨」,貴的油才健康?


在消費市場上,「一分錢,一分貨」的觀念幾乎是金科玉律。看到價格昂貴的產品,我們總會下意識地覺得它品質比較好、比較健康;而面對那些便宜到「不可思議」的商品,心中難免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這麼便宜,真的沒問題嗎?是不是有什麼貓膩?」


這個觀念在選購食用油時也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判斷。今天羊羹我想透過一段我們共同的思考旅程,來挑戰這個看似牢不可破的迷思。


第一站:尋找理論上的冠軍 – 精煉酪梨油的登場

當我們想為廚房尋找一款最頂級的高溫烹調用油時,目光很自然地會投向那些被譽為「健康新星」的油品。「精煉酪梨油」就是這樣一位選手。它的發煙點極高(可達270°C),脂肪酸組成又以穩定的單元不飽和脂肪為主,風味中性,幾乎滿足了我們對完美高溫用油的所有想像。


第二站:面對現實的困境 – 價格與通路的高牆

然而,夢幻歸夢幻,現實總是骨感的。當我們實際走訪超市,會發現精煉酪梨油不僅價格不菲(一小瓶動輒數百元),更麻煩的是,它在台灣的實體通路並不好找!貨架上常見的,多半是綠油油、風味濃郁的「初榨」酪梨油,那是適合涼拌的藝術家,而非我們尋找的高溫戰將。這就造成了一個窘境:理論上的冠軍,卻因價格和通路問題,難以成為家家戶戶的日常選擇。


第三站:意外的挑戰者 – 高油酸葵花籽油的逆襲

就在我們為此感到困擾時,貨架的另一頭,一款價格親民到讓人起疑的油品映入眼簾:「高油酸葵花籽油」。它不像傳統葵花籽油那樣以不穩定的Omega-6為主,而是透過品種改良,使其脂肪酸組成華麗轉身,成為和橄欖油、酪梨油一樣,以「高油酸(單元不飽和脂肪)」為傲的優等生。但它的價格,卻可能只有精煉酪梨油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這麼便宜,真的能用嗎?


最終對決:剝開價格外衣,檢視健康本質 讓我們把這兩位選手並列,進行一場公平的較量:

  • 脂肪酸結構:精煉酪梨油約70%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高油酸葵花籽油可達75%-80%。平手,甚至高油酸葵花籽油略勝。
  • 發煙點:精煉酪梨油約270°C;高油酸葵花籽油約240°C。酪梨油勝出,但240°C對家庭烹飪已綽綽有餘。
  • 微量營養素:兩者在精煉過程中,大部分的特殊多酚、風味物質都已去除。平手。
  • 風味:兩者皆為中性。平手。


一輪比下來,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在作為「高溫烹調用油」的核心健康價值上,高油酸葵花籽油幾乎不遜於精煉酪梨油。它們的巨大價差,主要來自於原料的取得成本(酪梨是高價水果,葵花籽是普及油料作物)與生產規模,而非營養學上的優劣。


結論:所以,「貴的油才健康」這個迷思,至少在「精煉高油酸葵花籽油」這個案例上,被漂亮地破解了。我們完全可以選擇一款價格實惠、通路普及,但在健康特性上同樣出色的油品,作為日常高溫烹調的主力。這也讓我們能把省下來的預算,投資在那些真正值得細細品味、富含獨特風味與多酚的頂級初榨油品上,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


---羊羹學堂訂閱牆預備處---


羊羹學堂功德箱
本篇內容共 1019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羊羹學堂:健康指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67會員
398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6/02
B12的世界常讓人霧裡看花,明明吃了,身體卻像沒收到?這背後藏著什麼秘密?羊羹我將從這個小小的維生素出發,和大家一同踏上探索之旅,深入了解B12從吸收到作用的奇幻漂流。期待能一起撥開保健迷霧,學會不再盲從標籤,而是成為自己身體最懂行的主動管理者,做出明智選擇。
Thumbnail
2025/06/02
B12的世界常讓人霧裡看花,明明吃了,身體卻像沒收到?這背後藏著什麼秘密?羊羹我將從這個小小的維生素出發,和大家一同踏上探索之旅,深入了解B12從吸收到作用的奇幻漂流。期待能一起撥開保健迷霧,學會不再盲從標籤,而是成為自己身體最懂行的主動管理者,做出明智選擇。
Thumbnail
2025/05/29
血糖問題是不是總讓人覺得很頭痛,好像一旦沾上邊,就得跟美食說掰掰,甚至終身與藥為伍?其實,情況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有轉圜的餘地。羊羹我最近看到一些非常鼓舞人心的科學進展,發現透過一些生活上的積極調整,很多人成功地讓血糖恢復了平穩。
Thumbnail
2025/05/29
血糖問題是不是總讓人覺得很頭痛,好像一旦沾上邊,就得跟美食說掰掰,甚至終身與藥為伍?其實,情況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有轉圜的餘地。羊羹我最近看到一些非常鼓舞人心的科學進展,發現透過一些生活上的積極調整,很多人成功地讓血糖恢復了平穩。
Thumbnail
2025/05/26
市面上的「健康食品」琳瑯滿目,各種養生說法更是讓人眼花撩亂。是不是常常覺得,明明自己很努力注意飲食了,身體的小狀況卻還是層出不窮呢?羊羹我啊也常常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很多時候關鍵可能不只在於我們吃了「什麼營養素」,更在於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本身,以及它們被「加工」到什麼程度。
Thumbnail
2025/05/26
市面上的「健康食品」琳瑯滿目,各種養生說法更是讓人眼花撩亂。是不是常常覺得,明明自己很努力注意飲食了,身體的小狀況卻還是層出不窮呢?羊羹我啊也常常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很多時候關鍵可能不只在於我們吃了「什麼營養素」,更在於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本身,以及它們被「加工」到什麼程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臺灣好農籽熊寶茶油館推出兩款新產品:「籽熊寶鮮果鮮榨山茶油」和「頂級初榨苦茶油」,享受全新的美味體驗。天然工藝製作,包裝造型卡哇依,油品營養價值高,適合各種料理。擁有第三方檢驗機構認證,食用更安心。詳情請參考臺灣好農籽熊寶茶油館官網。
Thumbnail
臺灣好農籽熊寶茶油館推出兩款新產品:「籽熊寶鮮果鮮榨山茶油」和「頂級初榨苦茶油」,享受全新的美味體驗。天然工藝製作,包裝造型卡哇依,油品營養價值高,適合各種料理。擁有第三方檢驗機構認證,食用更安心。詳情請參考臺灣好農籽熊寶茶油館官網。
Thumbnail
在日常烹飪中使用東和製油的苦茶油和亞麻仁籽油,不僅可以讓您的料理更加美味,也能為您和家人的健康提供保障。
Thumbnail
在日常烹飪中使用東和製油的苦茶油和亞麻仁籽油,不僅可以讓您的料理更加美味,也能為您和家人的健康提供保障。
Thumbnail
以下是網友私下找我問的, 他說可以分享給各位社友, 然後依照慣例, 不能寫出任何廠商或產品名稱, 還有,有些食物完全不能寫出來, 因為一寫出來, 就立刻會知道是哪個產品或廠商, 所以那些食品不能寫出來, 敬請見諒。 . 這是網友做的一些黑芝麻粉或黑芝麻油的實驗, 給各位社友參考
Thumbnail
以下是網友私下找我問的, 他說可以分享給各位社友, 然後依照慣例, 不能寫出任何廠商或產品名稱, 還有,有些食物完全不能寫出來, 因為一寫出來, 就立刻會知道是哪個產品或廠商, 所以那些食品不能寫出來, 敬請見諒。 . 這是網友做的一些黑芝麻粉或黑芝麻油的實驗, 給各位社友參考
Thumbnail
甲油膠傻傻分不清楚! 為什麼有味道重的甲油膠? 為什麼有的甲油膠會有厚度?
Thumbnail
甲油膠傻傻分不清楚! 為什麼有味道重的甲油膠? 為什麼有的甲油膠會有厚度?
Thumbnail
深知國人食安問題日益嚴重,精選堅果油、自然、健康; 品嘗過後,推薦一款《人油良坊》手工製油香甜自然;職人夫婦遠赴日本,學習大山先生50年代的手工初榨製油技術;回台灣之後,秉持傳統、並添加入科學數據追蹤、分析、檢驗;更優化《人油良坊》系列油品。新鮮的初榨油,品嘗的是新鮮、自然、美好;
Thumbnail
深知國人食安問題日益嚴重,精選堅果油、自然、健康; 品嘗過後,推薦一款《人油良坊》手工製油香甜自然;職人夫婦遠赴日本,學習大山先生50年代的手工初榨製油技術;回台灣之後,秉持傳統、並添加入科學數據追蹤、分析、檢驗;更優化《人油良坊》系列油品。新鮮的初榨油,品嘗的是新鮮、自然、美好;
Thumbnail
挑選食材時,首先選擇可靠的品牌,看成分表,再考慮經濟成本。品牌經營時間愈長,信任度愈高,選擇中不便宜不貴的價位,因產地及品質的差異。要避免使用食品安全潛在風險,需謹慎的採購食材。
Thumbnail
挑選食材時,首先選擇可靠的品牌,看成分表,再考慮經濟成本。品牌經營時間愈長,信任度愈高,選擇中不便宜不貴的價位,因產地及品質的差異。要避免使用食品安全潛在風險,需謹慎的採購食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