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
- 深夜輾轉反側,只為猜測他人一句評價背後的意義?
- 明明心裡拒絕,卻因為害怕「得罪人」而違心答應?
- 事情稍有差池,就陷入「別人怎麼看我」的恐慌漩渦?
心理學大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曾總結:人所有的煩惱,皆源自於人際關係。
但阿德勒並非只拋問題,他更給了一個強效解法:課題分離(Task Separation)
因為這些煩惱,其實都不是「事情本身」造成的,而是來自於你「干涉了不屬於你的課題」,或「讓別人的課題影響了你」。
🧠 阿德勒是誰?為何他的「課題分離」能治癒焦慮?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為心理學三巨頭,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他提出一個的關鍵觀念就是:「所有的煩惱都源自人際關係」。
而他的解方就是:「課題分離」。
🧩 課題分離是什麼?
所謂課題分離,就是搞清楚———
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
👉 別人的事: 他怎麼想、他怎麼看你、他接不接受你
👉 你的事: 你想怎麼做、你值不值得去做、你是否問心無愧
你不必控制別人,也無法控制別人。你唯一能控制的,是你自己要做什麼的決定。
自己既不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煩惱就少了。
💡實用範例解析:
🎯 案例一:朋友借錢你不想借,怕傷感情?
- 借不借錢,是你的課題
- 他會不會覺得你小氣,是他的課題
👉 你只要誠實問自己:「你想不想幫他,該不該幫他,怕不怕幫了不還。」
👉 他怎麼想,是他的課題,不是你的問題。
🎯 案例二:被老闆批評,你開始自我懷疑?
- 表現不好,是你的課題,要改進。
你能控制的是能不能補救挽回。然後分析原因,避免下次。 - 而老闆的評價,老闆怎麼看我,還信不信我,是他的課題。
👉 把該做的事做好,至於他的想法,是他的選擇。
當有人評價你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你會沮喪,會懷疑自己。但是,別人如何評價你,是他們的課題,這是他們在用他們的標準看待他們眼中的你,與你無關。
我們活在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的任何舉動都會有人不喜歡。你要關心的,是你是否清楚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該堅持什麼,該改正什麼,你自己有沒有答案。
🧘♀️擺脫精神內耗,只需要這五個字:「關我屁事」
說穿了,「課題分離」的精髓,就像一句網路流行語:
👉 世間萬事,兩句解決。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 你想借錢,關我屁事。我借不借,關你屁事。
- 你怎麼看我,關我屁事。我做的好不好,關你屁事。
- 我喜歡你,關你屁事。你不喜歡我,關我屁事。
有人會說你這樣做,會讓人覺得你很討厭。
而課題分離正正是出自《被討厭的勇氣》,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擁抱自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