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歷史】戰時最血腥的鐵路工程 - 死亡鐵路事件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在建造橫跨多條河流的眾多橋樑之一時,囚犯們正在搬運沉重的原木,幾乎所有工作都是勞力密集的,而且都是手工完成。

在建造橫跨多條河流的眾多橋樑之一時,囚犯們正在搬運沉重的原木,幾乎所有工作都是勞力密集的,而且都是手工完成。

發行於1957年的電影《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項大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題材影片,描述了二戰時戰俘被迫修建泰緬鐵路的故事,電影裡的劇情是虛構的,但故事題材是取自於二戰盟軍俘虜修建鐵路的真實血淚事件,泰國北碧府因為這部電影而成為熱門觀光景點。

泰緬鐵路(Thai–Burma Railway)又稱暹緬鐵路(Siam–Burma Railway)、死亡鐵路(Death Railway),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占領英屬緬甸修建連結泰國曼谷和緬甸仰光的鐵路。死亡鐵路的名字來自建設時工人的死亡率。工程中總共募集了1萬2千名日本軍人及泰國軍隊,包括第五鐵道聯隊、盟軍俘虜6萬2千人,其中俘虜6318人來自英國,2815人自澳洲,2490人自荷蘭,剩下大概來自美國和其他國家,而盟軍俘虜戰爭結束前約有1萬2千人死亡,加上數萬泰國人、18萬緬甸人(約4萬人死亡)、8萬馬來亞人(約4萬2千人死亡)、4萬5千印尼人進行施工,還有許多被徵召後失蹤的人口未計算。

建造這條鐵路一共造成十萬人死亡。


緬泰鐵路的路線和那座惡名昭彰的大橋的所在地。這條鐵路全長258英里,穿越難以通行的地形和惡劣的氣候,戰俘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才建造完成。

緬泰鐵路的路線和那座惡名昭彰的大橋的所在地。這條鐵路全長258英里,穿越難以通行的地形和惡劣的氣候,戰俘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才建造完成。

|歷史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泰國於日本進攻東南亞當天簽署了同盟成為日本的盟友,日軍於1942年佔領了緬甸,在無法安全使用馬六甲海峽之後,運往緬甸的日軍以及後續補給必須靠陸路維持;20世紀初,英國曾勘測一條通泰國和緬甸的鐵路,因建設難度太高而放棄。日本在戰爭逼迫下採取了英國人的探勘路線,並趕在緬甸戰區稍告平定的1942年6月開工,工程在泰國和緬甸兩邊一起開工,泰國的工程起點為北碧,緬甸的起點為丹彪扎亞(Thanbyuzayat),鐵路經由三塔山口連結兩國。從鐵軌的記號顯示泰緬鐵路的建材來自從爪哇、馬來西亞等地拆毀的英屬馬來亞聯邦鐵路。開始時盟軍經常空襲路途,但是日軍告知盟軍修路者多為同盟國戰俘,盟軍只好停止轟炸工程。 原計劃6年完工的鐵路在工人高死亡率的代價下17個月之後(1943年10月17日)完成全長415公里的鐵路。兩邊來的鐵路在Konkuita連接。修路者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低的不可想像,約25%的戰俘因過度疲勞,營養不良,虐待或各種沒人管的傳染病(如霍亂、瘧疾及痢疾)喪生。亞洲工人死亡率更高,但是日軍沒有詳細記錄。竣工之後,大部分戰俘被轉到日本本土,剩下的維修者不但生活惡劣,還不時遭到盟軍空襲。

澳洲戰俘在烈日下辛勤工作,鋪設鐵軌。疾病、惡劣的工作條件,更不用說日軍的殘暴而導致數千人喪生,此時盟軍戰機頻繁轟炸鐵路,造成更多傷亡。

澳洲戰俘在烈日下辛勤工作,鋪設鐵軌。疾病、惡劣的工作條件,更不用說日軍的殘暴而導致數千人喪生,此時盟軍戰機頻繁轟炸鐵路,造成更多傷亡。

戰俘們在緬泰鐵路沿線的一處戰俘營排隊領餐。每名戰俘每天應領到680克米、520克蔬菜和110克肉或魚,但基本上魚肉很少能達到,甚至是沒有,連米飯都供給不足。

戰俘們在緬泰鐵路沿線的一處戰俘營排隊領餐。每名戰俘每天應領到680克米、520克蔬菜和110克肉或魚,但基本上魚肉很少能達到,甚至是沒有,連米飯都供給不足。

|桂河大橋

鐵路上最著名的地點是桂河鐵路橋,在電影《桂河大橋》中描述。1943年2月先修好一座木橋,同年6月建鋼筋水泥橋。兩座橋都在1945年4月2日炸毀,但是已經被破壞再修建多次。現在的桂河大橋橋墩在日本製造,送到泰國賠償。

▪︎現況

二戰之後,鐵路幾乎已經完全報廢。泰國重建部分,鐵軌加寬。1949年4月修復北碧到農普拉杜克,1952年到旺坡,1957年7月到南多,總共約50公里現在可以應用,緬甸部分沒有修復。為修鐵路炸開的山谷只能步行,現在有從緬甸來的非法入境者從這裡進入泰國。1990年代一直提出計劃重修整個鐵路,但是一直沒有進行。

▪︎紀念

泰國境內有多處紀念館。桂河大橋有一個紀念碑,也有一個舊式火車。澳大利亞在Hellfire Pass(現在瀑布站北邊)建立紀念堂,紀念死亡最多的山地點。北碧盟軍戰俘公墓位於北碧市北一公里,埋葬6982名戰俘,大多數是英國,荷蘭和美國人。再靠郊外有澳大利亞戰俘公墓,埋葬1750人。 北碧市還有2003年3月開放的泰緬鐵路博物館和JEATH戰爭博物館,英國國家紀念植物園有為死亡鐵路特定部分豎立牌匾。 桂河大橋旁有一座《孤軍永垂,中國遠征軍功高如天,中華英烈浩氣長存》白色紀念碑及外型是一個中華民國國軍頭像,戴了有青天白日徽的鋼盔的孤軍塚。


|回憶錄

英國戰俘約翰·斯旺回憶起自己修建緬甸鐵路的經歷時說:『兩個人給我們一個籃子,還有兩個把手。我們被鎖鏈束縛著,搬運泥土,然後把它們堆放在鐵路基座上。我們每天的食物是三頓米飯,在烈日下熬過一天的酷暑後,晚上吃點所謂的「剩菜」。』

萊斯特郡軍團的二等兵雷金納德·特維格 (Reginald Twigg) 這樣說道,他是數千名被迫在茂密的泰緬叢林中修建​​鐵路橋的英國戰俘之一。 諾福克軍團上尉雷金納德·伯頓回憶道:「當那個日本哨兵走到我面前時,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他的臉因憤怒而扭曲。他大聲喊出一些難以理解的命令,然後用腳踢我,然後用竹竿打我,直到我半昏迷。

根據戰俘回憶,當時修建鐵路時,每人工作至少18小時。

一位在鐵路上工作的囚犯,名叫羅利·理查茲(Rowley Richards),是一位澳洲醫生。多年後,他回憶起許多生病的獄友,看似康復,卻又失去了求生的意志:『我一直相信,人有求生的意志,如果求生意志消失了,那你就死了。事情遠不止於此,我確信這一點。』

『我看過很多人瀕臨死亡,大概有幾週時間,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半昏迷狀態,靠著同伴餵食勉強維持生命。然後,當他們恢復過來,開始好轉,或認為自己好轉時,卻突然死去。我想,他們當時的情況是,環顧四周,看到身邊的同伴奄奄一息,心想:哦,太難了,不,讓我走吧。』
日軍看守會毆打生病或不願工作的戰俘,其他戰俘則爬上運輸車前往工地,這是一段五天的路程。(來自倖存戰俘傑克·查克的素描)

日軍看守會毆打生病或不願工作的戰俘,其他戰俘則爬上運輸車前往工地,這是一段五天的路程。(來自倖存戰俘傑克·查克的素描)

|當時日軍的暴行

受審的一名日本士官是虐待者岡田精一中士,他獲得了「死亡醫生」的綽號。岡田曾是醫務兵,先後駐紮在泰國的卡努、欣托克和金薩約克戰俘營。他被指控對戰俘進行非人道待遇,導致多人死亡,並給其他人帶來巨大的身體痛苦。 兩名證人,二等兵珀迪和韋瑟裡爾特,對岡田作證,稱他們當時正患有痢疾和腹瀉,儘管病情嚴重,卻仍被迫繼續在鐵路上工作。 另一個水穀藤太郎少校,他非人道地對待在緬甸鐵路工作的戰俘,強迫患病戰俘行軍200多英里去工作,卻沒有為他們提供足夠的食物和醫療用品。據稱,在他負責的約2000名戰俘中,有570人死亡。其次,水穀被指控虐待一名向他乞討食物的緬甸平民,這名日本少校用燃燒的木柴燒死了受害者。然後水穀被指控槍殺了一名英國戰俘,當時這位戰俘在熄燈後在宿舍外徘徊時被抓,水穀直接行刑式槍殺戰俘。

『我們聽說了這些人因霍亂和其他疾病造成的慘重傷亡,以及他們遭受日本人的殘酷對待。去過集中營附近的人都屏息凝神地講述著當時的狀況,屍體在叢林中無人掩埋而腐爛,衛生設施幾乎完全缺乏,惡臭難聞,人滿為患,蒼蠅成群。這些集中營裡沒有醫療救治,可憐的當地人當然也無法組織任何公共衛生設施。』
1943年,一位名叫WC Wilder的囚犯繪製了這幅草圖,描繪了一支工隊正在建造高架橋,這是一項重大工程項目。這座橋是唯一一座至今仍屹立不倒的木橋。

1943年,一位名叫WC Wilder的囚犯繪製了這幅草圖,描繪了一支工隊正在建造高架橋,這是一項重大工程項目。這座橋是唯一一座至今仍屹立不倒的木橋。

|今日的桂河大橋

1958年,電影《桂河大橋》上映後,許多倖存者並不高興地看到這部電影,一些參與修建大橋的英國士兵被描繪成與敵人合作,以便按時完成橋樑建設。 一位名叫歐內斯特·戈登的男子說:「為了向那些在橋上工作的人們....無論生死...伸張正義,我必須明確表示,我們絕不是自願的。我們是在刺刀下、在竹鞭下工作,只要有機會,我們就會冒著一切風險去破壞橋上的工程。」

時至今日,部分泰國人以及當地居民都拒絕進入此地,因為二戰時平均每公里造成六百人死亡的鐵路,在當地都存有不少靈異現象,不少知名外景節目主持人也在此發生過詭異的靈異經歷。

北碧府桂河上的鐵路橋

北碧府桂河上的鐵路橋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1.9K會員
1.3K內容數
最詳盡的船艦歷史資訊、二戰各類軍武詳解,立志分享各種船艦資訊大全,本沙龍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以及資訊知識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浪子娇娘作孽缘,枭雄受辱怒冲冠。 陈兵百万危城下,不报家仇誓不还。
Thumbnail
浪子娇娘作孽缘,枭雄受辱怒冲冠。 陈兵百万危城下,不报家仇誓不还。
Thumbnail
※本文有院線電影《帝國浩劫:美國內戰(Civil War)》的部分情節劇情透露。
Thumbnail
※本文有院線電影《帝國浩劫:美國內戰(Civil War)》的部分情節劇情透露。
Thumbnail
「我們從不去問,我們拍下來讓大家去問。」《帝國浩劫:美國內戰》表面上是一部戰爭電影,實質上是一部公路電影,並用一個架空的戰爭來包裝的現代警世寓言。
Thumbnail
「我們從不去問,我們拍下來讓大家去問。」《帝國浩劫:美國內戰》表面上是一部戰爭電影,實質上是一部公路電影,並用一個架空的戰爭來包裝的現代警世寓言。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說二戰的電影已有太多,而特權樂園的特別之處就是它能夠用另一種手法來說戰爭,說內心的邪惡。
Thumbnail
說二戰的電影已有太多,而特權樂園的特別之處就是它能夠用另一種手法來說戰爭,說內心的邪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