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休息吃飯。
很得意做菜越來越快,而且跟隨食材管理,已經可以隨意組合,中午吃絲瓜炒A菜。因此完全可以理解客家菜為何有一道韭菜炒A菜。
看到海德堡的高中同學傳來桑椹收成的訊息,特別特別開心。約一個月之前,才從學姊手中接過她自製兩大罐桑椹果醬。她說有位姊妹家裡桑椹樹結果,吆喝大家去採,採了好幾次,做了好多批果醬。桑椹的訊息,還有採收的時間差,好像海德堡和有酵家農場連起來,時間和空間上。
在南藝讀書的時候,一位金工創作的同學租了三合院,也是有一棵桑椹樹,那天去她家玩,我們就負責採,後來看著她用大鐵鍋煮桑椹,一邊加糖一邊大力翻攪。
從背影看,聯想到少林寺伙房師父廚事中練功的場景,腳與肩同寬,雙手橫舉持鍋、按節奏攪拌,心裡那時是幸福洋溢的感覺。
那時候學到「異化」這個詞,好似把升學下揠苗助長的痛苦和委屈都說盡,之後我知道手作怎麼把斷掉的連結接回來。
六月時節桑椹醬,紀念製物又一樁。

海德堡剛採收的桑椹

屏東內埔學姊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