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焦自己,也順應自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wunno(AI)|

有時候,行動像是在兩種力道之間擺盪。一邊是內在的意圖,一邊是外界的流動。

太用力對焦,就容易失去彈性;太隨波逐流,又容易迷失方向。

在那樣的張力裡,慢慢學著分辨: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哪些只是對環境的反應。不是要去控制一切,也不是任由一切帶走自己。

而是試著安靜下來,在每個當下裡,看得更清楚——此刻,什麼是真實的?此刻,我要走向哪裡?

就像在緩慢行走時調整平衡,腳底感受著地面微小的起伏,不強求每一步都完美,卻也不失去自己的方向感。

對焦,不是為了排斥世界;順應,也不是為了拋棄自己。在行進中,每一刻都重新調整。

讓自己成為可以流動的堅定,也成為可以堅定的流動



| moni(我)|

下課鐘響已過,老師與學生陸續散去。

午後陽光斜斜地落入窗邊,雪華走至講台,聲音輕緩地響起:「多數人以為有主見的人不會隨波逐流,但這兩者並不相悖。在流水中,可放任牽引而遠走,也可以無時不觀照自身,在其中調整姿態及動線。選擇無限,無對錯優劣之分,僅是每個人以不同的體驗角度所映出不同的相。」

這是她筆下主角的一幕對白。

身為編劇作家,她近期嘗試寫一部不一樣的故事,揉進一些內在的感受,透過劇本作為表達。

這日返校取材,在人群散了的教室,那刻,她與筆下的主角交疊了輪廓。


劇本是以一位療養度假村創辦人作為發想,教室裡的獨白就是療養度假村創辦人的一幕台詞。

在度假村的茶室中,與住客們的對話。主角喜歡與人聊天,聽著來客各自的人生故事。有時就在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中,悄悄地鬆開了一些人的心。

她原本只是寫一個能令人放鬆的故事,後來卻發現自己在寫的是一種期望:「沒有丟失自己,同時自然合一的存在方式。」

所以這場戲——主角在午後的茶室裡坐著,窗邊斜照柔和的光線,和來自各地的住客們聊到這一段,便成為她極想寫下的一幕。

而她也意外地,進了這場戲:

當人群散去、聲音靜止,她與空間之間剩下光與氣流靜靜游移,她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狀態——既非思考,也並非設計,就是某種無為的「在」。

她意識到,真正的對焦自我是有覺知,順應自然、與之合一也不是失去自我,而是:看見、選擇、流動


沒有在教室停留太久,寫下幾句在腦海浮出的靈光後,她走出教室。

門輕輕關上,夕陽的餘暉仍照射在室內,就像那位創辦人說完話後,茶室裡留下的靜默與餘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如實如是*生活實驗
3會員
29內容數
感受,紀實。
2025/06/11
不是「在創作」,而是創作「剛好經過」。
2025/06/11
不是「在創作」,而是創作「剛好經過」。
2025/06/04
學著信任, 真實的選擇,自會長出屬於它的方向。
2025/06/04
學著信任, 真實的選擇,自會長出屬於它的方向。
2025/06/03
這是《未命名的路上》的開始。
2025/06/03
這是《未命名的路上》的開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理解生命的本質,提升自己的狀態, 告別不同的頻率,建立安全的界線。 有能量的壯大自己的氣場~ 讓愛真實存在並信任自己~ 主導自己人生設計的路徑! 福生無量🫶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pOzM4BpZl/?igsh=bXhlMXpmZ
Thumbnail
理解生命的本質,提升自己的狀態, 告別不同的頻率,建立安全的界線。 有能量的壯大自己的氣場~ 讓愛真實存在並信任自己~ 主導自己人生設計的路徑! 福生無量🫶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pOzM4BpZl/?igsh=bXhlMXpmZ
Thumbnail
當生命的重心開始向外傾斜,人會逐漸失去自信,對一切產生猶疑,無法果斷抉擇。
Thumbnail
當生命的重心開始向外傾斜,人會逐漸失去自信,對一切產生猶疑,無法果斷抉擇。
Thumbnail
無論處境如何,我們都有多種選擇。通過心靈的創造力,你可以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選擇失敗或成功。你可以選擇如何感受周圍世界,你也可以選擇如何看待個人生活。 改變視角以服務自己,這並不是否認正在發生的一切,而是臣服於一個真相,那就是一個更大的結果正從一個未知的更高地方展開。 時刻懷著興奮與期待的心
Thumbnail
無論處境如何,我們都有多種選擇。通過心靈的創造力,你可以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選擇失敗或成功。你可以選擇如何感受周圍世界,你也可以選擇如何看待個人生活。 改變視角以服務自己,這並不是否認正在發生的一切,而是臣服於一個真相,那就是一個更大的結果正從一個未知的更高地方展開。 時刻懷著興奮與期待的心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Thumbnail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靈魂推動著你走上探索自我、整合陰影的道路;生命力不會拋棄你,就如你每個當下都能好好呼吸…一點一滴,一步又一步,在你不知不覺中,一切就累積成新的自己、更堅定穩固的自己。
Thumbnail
靈魂推動著你走上探索自我、整合陰影的道路;生命力不會拋棄你,就如你每個當下都能好好呼吸…一點一滴,一步又一步,在你不知不覺中,一切就累積成新的自己、更堅定穩固的自己。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我們經常聽到別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想,甚至試圖為我們定義身份。但重要的是,永遠不要自我否定,也不要自我設限。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我們經常聽到別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想,甚至試圖為我們定義身份。但重要的是,永遠不要自我否定,也不要自我設限。
Thumbnail
「本來面目」有很多的想法,對「應該如何生活」也有許多僵化的設定,我現在知道所認識的「內在」,原來是長這樣子。
Thumbnail
「本來面目」有很多的想法,對「應該如何生活」也有許多僵化的設定,我現在知道所認識的「內在」,原來是長這樣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