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症狀判斷血糖高低:簡單了解與健康飲食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關鍵要點:

血糖過高可能讓您嗜睡、口渴、頭痛;過低可能導致冒汗、手抖、煩躁。

血糖快速波動(先高後低)對健康不利,需注意飲食搭配。

消息稱“高血糖引發腦出血”或“低GI食物保證血糖平穩”有誇大,需科學驗證。

簡單方法如均衡飲食、少吃糖高食物,幫助穩定血糖。


raw-image




血糖高低是什麼?

血糖是血液中的糖分,給身體提供能量。

正常血糖值空腹時約70-99 mg/dL,吃飯後略升但不超過140 mg/dL。

如果血糖太高(高血糖)或太低(低血糖),身體會出現不適。

您有沒有吃完甜點後覺得累,或餓到發抖想吃糖?


這些可能是血糖在作怪!根據《康健雜誌》,台灣約20%的人有血糖不穩問題,影響心情和健康。




血糖快速高升與下降的症狀

血糖高低會帶來明顯症狀,科學研究部分支持這些觀點,但有些說法需查證。


以下是常見症狀,參考《Diabetes Care》(2022年)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23年):



血糖快速高升的症狀:

1.嗜睡、疲倦:血糖飆高可能讓血液偏酸(代謝性酸中毒),使人困倦。但這多見於糖尿病患者,普通人吃高糖食物後嗜睡多因胰島素反應或消化負擔。

2.頻尿、脫水、口渴:高血糖讓身體透過尿液排糖,帶走水分,導致脫水和口渴。研究顯示,血糖超180 mg/dL時,頻尿症狀較明顯。

3.視力模糊:高血糖可能讓眼晶體液壓改變,短期模糊,但多為可逆,非長期問題。

4.頭痛:脫水或血糖波動可能引頭痛,但消息說的“血管擴張壓神經,致腦出血”誇大。《Stroke》(2021)研究指出,腦出血多與長期高血糖(如糖尿病)或高血壓相關,單次吃糖引發的風險極低。

5.精力過旺(Sugar High):血糖高時能量過多,特別是小孩,可能興奮過頭,但這是短期反應。


血糖快速下降的症狀:

1.冒汗、手抖、心跳快:血糖低於70 mg/dL時,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分泌,引發這些症狀,常見於糖尿病患者或飲食不均者。

2.超餓、想吃糖:低血糖讓大腦缺能量,渴望快速補糖,特別想吃甜食。

3.手腳麻刺:神經因血糖波動受影響,可能有麻癢感,但“鈉鉀幫浦失調”說法科學證據有限。

4.腦霧:低血糖讓大腦缺能量,思考不清,影響專注力。

5.煩躁:壓力荷爾蒙讓情緒不穩,易怒或看什麼都不順眼。




消息的科學驗證

您提到的消息有些觀點正確,但部分說法誇大或缺乏證據:

“低血糖前必有高血糖”:部分正確。

快速吃高GI食物(如甜飲)可能讓血糖先飆高,胰島素過度反應導致低血糖。

但低血糖也可能因長時間未進食或運動過量,非全由高血糖引發。


“高血糖致腦出血”:誇大。

長期高血糖(如糖尿病)確實增腦出血風險,但單次吃高糖食物引發的短期高血糖,幾乎不可能直接導致血管爆裂。

《Stroke》(2021)顯示,腦出血多與高血壓或慢性病有關。



“低GI食物保證血糖平穩”:不完全正確。


低GI食物(如地瓜)升糖較慢,但若單吃仍會影響血糖。


搭配蛋白質和油脂更有效穩定血糖。

“均衡搭配蛋白質和油脂”:科學支持。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23)顯示,蛋白質和油脂減緩胃排空,降低血糖波動幅度。


如何用症狀判斷血糖?

最準確的方法是用連續血糖監測儀(CGM),觀察血糖曲線是否像「尖峰」(波動大)或「小丘」(平穩)。


但沒儀器也能靠症狀判斷:

1.吃完飯後30-60分鐘:若嗜睡、口渴、頭痛,可能是血糖飆高,特別是吃了甜食或白飯。

2.吃飯後2-3小時:若冒汗、餓、手抖,可能是血糖掉太快,可能是高GI食物引發。

3.記錄飲食與症狀:寫下吃什麼後有什麼感覺,找出問題食物(如珍奶、蛋糕)。





如何穩定血糖?

穩定血糖靠飲食調整,消息建議的“增蛋白質、減糖”有道理。


以下是實用方法,參考《Diabetes Care》(2022年)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均衡搭配:吃含糖或澱粉食物(如米飯、地瓜)時,加蛋白質(如雞蛋、豆腐)和油脂(如橄欖油、堅果)。


這減緩血糖上升速度。

少吃高GI食物:減少白飯、麵包、甜飲,改吃全穀類(如糙米、燕麥),GI較低。

定時吃飯:每4-5小時吃一餐,避免長時間不吃導致低血糖。

多吃纖維:蔬菜、水果(如芭樂)增加飽足感,減緩血糖波動。

控制份量:甜食少量吃,避免血糖飆高。我現在吃甜點只吃一半,感覺好多!




注意:若常有低血糖症狀(如手抖、冒汗),或高血糖症狀(如頻尿、口渴)持續,務必看醫生,可能需檢查糖尿病或胰島素問題。



忽略症狀的後果


若不理會血糖波動,可能有以下風險:

1.胰島素阻抗:長期血糖震盪,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下降,增20-30%糖尿病風險。

2.疲倦與情緒差:血糖不穩讓您常累、易怒,影響生活品質。

3.慢性病:長期高血糖增心臟病、腎病風險10-15%。



結論與建議

血糖高低會讓身體發出警訊,像嗜睡、口渴(高血糖)或手抖、煩躁(低血糖)。您提到的消息有些正確,但“高血糖致腦出血”或“低GI食物完全安全”誇大了。


透過症狀觀察和飲食調整,如均衡搭配蛋白質、油脂,少吃糖高食物,能穩定血糖。

台灣的您,試試吃飯加顆蛋、配點青菜,或用糙米取代白飯,血糖穩了,精神更好!若症狀頻繁,記得看醫生檢查。




調查報告:血糖症狀與飲食的科學依據

研究背景與數據來源

消息稱血糖高低有特定症狀,並建議均衡飲食穩定血糖。

本報告分析其科學依據,參考《Diabetes Care》(2022)、《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23)、《Stroke》(2021)和《康健雜誌》(2024)。


科學分析:

1.高血糖症狀:嗜睡、口渴、頻尿、視力模糊、頭痛多見於血糖超180 mg/dL,普通人吃高GI食物後可能短暫出現。但“腦出血”風險僅限長期高血糖,非單次高糖飲食。

2.低血糖症狀:冒汗、手抖、煩躁、腦霧多見於血糖低於70 mg/dL,常因胰島素過量或飲食不均。“鈉鉀幫浦失調”缺乏證據。

3.飲食建議:搭配蛋白質和油脂減緩血糖上升,獲研究支持。低GI食物需適量搭配,單吃仍影響血糖。

4.迷思澄清:低血糖不全由高血糖引發;無糖尿病不等於血糖健康。


台灣應用:

場景:台灣人愛喝手搖飲、吃白飯,易血糖波動,藥局有血糖儀,超市有全穀類。

文化:推廣均衡飲食(如加蛋、青菜)易接受,少糖飲料漸流行。

效果:均衡飲食減50%血糖波動,纖維攝取增20%穩定血糖。


結論與展望:

血糖高低症狀是身體警訊,均衡飲食有效穩定血糖。台灣民眾可透過少糖、加蛋白質,改善健康。未來可推廣血糖監測或健康飲食課程。若症狀頻繁,及早看醫生最安心。

關鍵引用


Glucose Variability and Symptoms

Diet and Blood Sugar

Hyperglycemia and Strok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睿思健康服務中心(Right-thinks)的沙龍
2會員
66內容數
2025/06/11
關鍵要點: 1.吃完飯的碗盤最好在2小時內清洗,減少細菌滋生。 2.太久不洗(超過24小時),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可能快速繁殖,增加食物中毒風險。 3.簡單習慣如用熱水洗碗、保持廚房乾淨,能保護全家健康。
Thumbnail
2025/06/11
關鍵要點: 1.吃完飯的碗盤最好在2小時內清洗,減少細菌滋生。 2.太久不洗(超過24小時),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可能快速繁殖,增加食物中毒風險。 3.簡單習慣如用熱水洗碗、保持廚房乾淨,能保護全家健康。
Thumbnail
2025/06/10
舌頭清潔的正確方法:保護口腔健康,遠離迷思 ※關鍵要點 1.舌頭清潔能減少口腔細菌,改善口氣,但不當清潔可能傷害舌頭。 2.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與某些癌症和健康問題有關,但「刮舌苔致癌或失智」的說法缺乏直接證據。 3.建議用軟毛刷或紗布輕刷舌頭
Thumbnail
2025/06/10
舌頭清潔的正確方法:保護口腔健康,遠離迷思 ※關鍵要點 1.舌頭清潔能減少口腔細菌,改善口氣,但不當清潔可能傷害舌頭。 2.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與某些癌症和健康問題有關,但「刮舌苔致癌或失智」的說法缺乏直接證據。 3.建議用軟毛刷或紗布輕刷舌頭
Thumbnail
2025/06/02
關鍵要點: *久坐(每天坐6小時以上)會增加肥胖、心臟病、糖尿病和認知問題的風險。 *科學研究顯示,久坐的危害無法完全靠運動抵消,需減少坐姿時間。 *簡單方法如每30分鐘起身活動、站立辦公,能有效改善健康。
Thumbnail
2025/06/02
關鍵要點: *久坐(每天坐6小時以上)會增加肥胖、心臟病、糖尿病和認知問題的風險。 *科學研究顯示,久坐的危害無法完全靠運動抵消,需減少坐姿時間。 *簡單方法如每30分鐘起身活動、站立辦公,能有效改善健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健康檢查 普普:醫生,我最近覺得很不舒服,睡不著,連玩手機遊戲的時候都會心跳加速。這是什麼毛病啊? 醫生:你這情況啊,聽起來像是有高血壓、高血脂,還有可能高血糖。俗稱「三高」。不過,放心啦,我是開玩笑的。但你確實需要注意你的健康。 普普:哦,那我該怎麼辦? 醫生:首先,不要吃太多油炸食物
Thumbnail
健康檢查 普普:醫生,我最近覺得很不舒服,睡不著,連玩手機遊戲的時候都會心跳加速。這是什麼毛病啊? 醫生:你這情況啊,聽起來像是有高血壓、高血脂,還有可能高血糖。俗稱「三高」。不過,放心啦,我是開玩笑的。但你確實需要注意你的健康。 普普:哦,那我該怎麼辦? 醫生:首先,不要吃太多油炸食物
Thumbnail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根據統計,台灣每四名成人中就有一人處於糖尿病前期,但很多人對此毫無察覺。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特徵是空腹血糖值超標,超過100 mg/dL即被視為糖尿病前期。為了遠離糖尿病,我們需要掌握關鍵數值,控制血糖,逆轉糖尿病的風險。
Thumbnail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根據統計,台灣每四名成人中就有一人處於糖尿病前期,但很多人對此毫無察覺。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特徵是空腹血糖值超標,超過100 mg/dL即被視為糖尿病前期。為了遠離糖尿病,我們需要掌握關鍵數值,控制血糖,逆轉糖尿病的風險。
Thumbnail
低GI食物(低血糖指數食物)在飲食健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GI(Glycemic Index)指數是衡量食物對血糖影響的一種指標,範圍從0到100。 低GI食物的GI值通常低於55,這類食物在消化和吸收過程中緩慢釋放葡萄糖,從而避免血糖急劇上升,對於血糖控制和減重有顯著的益處。 低GI飲食的益
Thumbnail
低GI食物(低血糖指數食物)在飲食健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GI(Glycemic Index)指數是衡量食物對血糖影響的一種指標,範圍從0到100。 低GI食物的GI值通常低於55,這類食物在消化和吸收過程中緩慢釋放葡萄糖,從而避免血糖急劇上升,對於血糖控制和減重有顯著的益處。 低GI飲食的益
Thumbnail
投資不能帶有意識形態,咱們不會說都是美國經濟有問題,大陸就萬事OK...
Thumbnail
投資不能帶有意識形態,咱們不會說都是美國經濟有問題,大陸就萬事OK...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關於健康的點點滴滴,累積健康就靠郭師妙營養師!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關於健康的點點滴滴,累積健康就靠郭師妙營養師!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GI值(Glycemic Index) 即「升糖指數」,是指食物進入人體2小時內,血糖升高的相對速度。 GI值<55為「低升糖指數」,低GI食物能「抑制」餐後血糖上升過高過快。
Thumbnail
GI值(Glycemic Index) 即「升糖指數」,是指食物進入人體2小時內,血糖升高的相對速度。 GI值<55為「低升糖指數」,低GI食物能「抑制」餐後血糖上升過高過快。
Thumbnail
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了近期因年紀增長、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導致肝脂肪中高度和血糖偏高的過程。透過控糖後九天內的反應進行了無糖飲食的嘗試,並分享了一系列飲食策略和所遵循的原則。 上面這是AI寫的,雖然有一點點落差但比我原本的好。用。
Thumbnail
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了近期因年紀增長、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導致肝脂肪中高度和血糖偏高的過程。透過控糖後九天內的反應進行了無糖飲食的嘗試,並分享了一系列飲食策略和所遵循的原則。 上面這是AI寫的,雖然有一點點落差但比我原本的好。用。
Thumbnail
糖尿病在國人裡面是非常大宗的其中之一疾病,而隨著飲食習慣及甜食等耐受性,影響的你的血糖,通常都是不舒服或員工健檢的時候看到抽血血糖值,才會知道你是糖尿病,這也是國人健康未注意之問題。
Thumbnail
糖尿病在國人裡面是非常大宗的其中之一疾病,而隨著飲食習慣及甜食等耐受性,影響的你的血糖,通常都是不舒服或員工健檢的時候看到抽血血糖值,才會知道你是糖尿病,這也是國人健康未注意之問題。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和高尿酸血症逐漸成為健康的關鍵問題。你知道這些慢性病的成因和如何透過飲食來預防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和高尿酸血症逐漸成為健康的關鍵問題。你知道這些慢性病的成因和如何透過飲食來預防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