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朋友聚會剛好討論到AI的應用。在最近AI的風潮席捲我們的社會下,我們也有嘗試過使用AI來輔助我們的學術工作,我們會想知道AI對於我們的學術工作有沒有幫助。先講結論:幾乎沒有,甚至在大學任教的朋友反而會看出學生過度依賴AI的負面影響。有個朋友提到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AI那麼"不好用"?這似乎與現今社會"AI到底多好用"的想法背道而馳。那我的答案是:「並非AI不好用,而是我們給予的期待過高了」。
AI真的有那麼神嗎?
近期在AI的浪潮下,有多少的影片教我們要怎麼樣使用AI來賺錢、有多少影片讓AI來完成一些我們過去要花費大量時間做的事情、又有多少影片在強調AI的發展將會取代我們人類的工作、現在不學著使用就是被淘汰的一方、分析什麼工作無法被AI所取代。這一切似乎都在強調AI無所不能。也許在商業活動上我們確實可以使用AI大幅度的提升我們的效率,但當這些AI面對學術工作會是什麼樣子呢?
如果你在做學術研究或正在踏入學界殿堂,AI可能沒你想的那麼神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AI在判斷學術問題上幾乎不堪一擊。例如丟一些數學上的公式要求AI來幫我驗證一些數字是否佐證我們的看法或驗證其為反例,AI的表現是:無法正確的運算例子、只會說明已經被驗證過的定理而不會延伸推廣定理、也無法透過指正後修正他們的算術過程。而這些正恰恰好是學術工作者很需要大量處理的"工作"。如果我正在探究某個我已知的理論,AI給我的回答既無法解釋的比理論的發想者的說明好(這通常可以在理論的備註或總結中找到),也無法告訴我推廣的可能性,流程的細節也無法說明、甚至有的時候還會算錯數字時。我已知的理論尚且如此,我更不可能拿AI來去分析我不熟的理論。如果連最基礎的正確判斷都表現得不可靠了,對於學術工作大概最有利的應該只剩下翻譯功能了吧。
當思考是做某件事的基本功時,AI可能會讓你更需要時間去做比對與佐證
我們再來延伸教育工作。AI也影響剛踏入學界殿堂的學生養成錯誤的習慣。學生們常常把AI給予他們的"答案"直接一字不漏的寫進他們的作業、考試與腦袋裡,而不去思考。最後得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結果。
這種有時候正確、有部分正確、有可能正確的答案給了學生更混亂的判斷。如果一份答案連邊都摸不著(看起來根本不像),學生們就很清晰地知道這些東西要自己下功夫學習才學得來。而如果架構正確但內容胡扯瞎談,就會導致學生反而認為透過這種方式進行"學習"是有效的。
在過去學生如果沒有思辨的能力,根本寫不出教授要求的東西。這是一個很明確的判斷。但現在,AI給了一個"看似答案的東西",這則會造成很嚴重的混亂:我們到底該先學著思辨判斷還是該先給出答案。再者,學生在抄寫AI上並非不用花費力氣的,最起碼得把答案記起來與翻找所謂的"咒語"(如何詢問AI)。這給了學生一些錯覺:再怎麼說也努力過了,應該學了一點東西了吧?學生們花費了力氣去得到一個錯誤的答案,這個答案不只無法正確地回答別人的問題,還讓學生錯認。教授與指導老師需要花更大的力氣說明為什麼AI是錯的,以及為什麼年輕的學者不該靠這種方式學習。最終花費了比原本正常學習更多的時間。
這種狀況不只在大學,國高中也深受其害。有的朋友指出:最近有年輕學子利用AI來模擬考題做訓練。這個本是一樁好事,但問題在於AI給的答案根本錯誤。因為這些青少年還不具備思辨能力,甚至相信AI給的答案才是"事實"而不去求證。這應該讓我們自己警惕:AI給的答案不全然正確,我們仍要透過其他管道去求證。
當我們需要花時間與力氣去檢查、求證的時候,使用AI真的有幫我們節省時間嗎?
我想強調的問題並不是在於AI是否會給出正確的答案,而是當學生都只會利用AI來去獲取知識、資訊,也就是過度依賴AI時,是否發生了科技使人變笨、工作效率更加降低?
我們該怎麼看待AI浪潮
我相信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反駁:這些狀況又不是我們會面對到的。的確,學術工作並不直接的接觸到普羅大眾,但是我們利用的工具(甚至包含AI本身)難道不是奠基在學術工作上嗎?更何況,如果AI真的對我們的教育有負面的影響,那不也是在弱化同時身在這個社會的其他人嗎?他可能是你的老闆、客戶、同事、或至少他也是跟你有著同樣投票權的成年人、同時在社會議題上發表意見的意見領袖。那麼探究AI是否被過度神化就應該有其意義,又或者說當我們正要因為AI的潮流而做出某些決策(例如我們是否要裁員、整併組織、建立AI團隊)我們應該回歸冷靜而理性思考這些問題:我們希望AI幫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我們如何透過AI進行解決?這些解決法可能造成的盲點?又或是我們的工作模式會被如何塑造?
在沒有確切的答案之前,各位可以先試著冷靜一下頭腦。AI終究只是輔助我們的工具。工具有用很好,沒用也不必著急。人可以因為有了工具而進化,但因為有了耕耘機就不需要農夫這種想法則大可不必。如果AI對我們的效益如果沒有決定性的作用,那就不需要因此對組織進行改革。大企業可以花個幾萬塊讓員工有得用AI好做事,小企業花個幾千塊作為支出讓自己比較輕鬆、還可以抵稅,舒舒服服的經營。這都是我們可以利用AI來優化我們的工作。但直接拿AI來取代整個工作團隊,一有問題無法解決,公司直接倒閉,這很顯然非明智之舉。
讓人類當老闆去領導做事的主軸與方向,讓AI當員工去處理瑣碎的事
AI能改變我們的工作型態,例如可以協助我們進行資源文件管理、教育訓練,那我們就能夠利用AI來輔助我們進到下一個階段的組織或是空出一些時間去做策略性的思考。讓人類建立核心、系統化、SOP化處理工作的方針,而讓AI去達成我們要求的事,節省了我們需要溝通、嘗試能否快速完成的事物的時間。既然有了AI來解決所謂的瑣事,我們就應該花時間來思考這些我們過去可能來不及作答的問題。每個員工都能利用AI當自己做事的"秘書",自然就能提升員工的價值,而企業也將擁有好的"正確使用AI的能力"。
我們的問題不應該是AI是否取代了人們的哪些職能,而是人類要怎麼利用AI來創造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