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說「不可以」卻不執行,孩子會越來越迷糊?🤔
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小寶貝有時候對爸媽的「不可以」完全當耳邊風?明明已經提醒過無數次,結果他還是「照做不誤」…這時候,媽媽的內心OS是不是:「我是不是說太溫柔?還是孩子根本沒在聽?」😅
其實,問題不在於你說得夠不夠大聲,而是在於「規則有沒有被執行」!
規則不落地,孩子怎麼會懂底線?
如果爸媽只是口頭說「不可以」❌,但沒有後續行動,對孩子來說就像在玩「真假話大考驗」!今天說不可以,明天沒事,孩子就會開始想:「那我再試試看,媽媽會怎樣?」🧐久而久之,「不可以」就變成了背景音,孩子自然愛聽不聽。沒有後果,孩子學不到責任感
💡孩子其實很需要透過「實際後果」來學習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果爸媽只會說「不可以」,卻沒有讓孩子承擔行為後果(像是打破東西要一起收拾、搶玩具要道歉),孩子就無法把行為和結果連結起來,責任感也難以養成。
爸媽威信下降,親子關係容易卡關
當孩子發現爸媽的規則只是「說說而已」,久了就會開始挑戰底線,甚至對爸媽的話產生懷疑:「反正你也不會怎樣!」這樣一來,親子溝通💬就會越來越困難,信任感也會被消耗。
孩子的自控力也會亂掉!
如果規則沒有被執行,孩子會以為自己有決定權,搞不清楚什麼時候該遵守規則、什麼時候可以自由發揮,結果自控力大亂,家裡也變得更難帶啦!🤯
小提醒💡
👉與其一直說「不可以」,不如把規則說清楚、後果講明白,並且堅持執行。
像是:「玩具沒收好,明天就不能玩新玩具。」只要爸媽說到做到,孩子自然會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親子關係也會更和諧!
一起做個溫柔又有界線的爸媽,讓孩子在愛裡學會責任感和自律力吧!💪👶✨
#育兒日常 #親子溝通 #規則教養 #非暴力教養 #溫柔堅定 #生活化育兒 #新手媽媽 #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