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遺產的時候,獨厚長子大概是最被人賭爛的行為。這點對歐洲貴族也不例外。
在十七世紀末期,布倫斯威克—呂納堡公爵,恩內斯特.奧古斯塔好不容易完整繼承下整個公國。他不想死後領土又在兒子間瓜分成一片一片的,於是偷偷請求神羅皇帝,讓他在公國推動「長子繼承制」,把所有領土都留給長子喬治.路德維克,其他的兒子則改以年俸,好補償他們失去的領土繼承權。公爵算盤打得雖響,等法令一公布,依然引起家族風波。次子腓特烈.奧古斯塔馬上拒絕簽屬繼承權放棄同意書。三子馬克西米利安.威廉本來不情不願地簽了,等到二哥死了以後立刻反悔,而且陰謀勾結外國勢力,要推翻這道法令。
布倫斯威克—呂納堡公爵的長子繼承制糾紛,後來總算因為次子戰死、三子陰謀東窗事發,而告一段落。公爵死後得由長子喬治完整繼承公國,而他就是後來又繼承了英格蘭,開創漢諾威王朝的喬治一世。
這個故事其實讓我想起,在學生時代看過的書、上過的課中,往往把歐洲一些「諸子均封」的政策當作自我毀滅的愚策。
但我們若回到歷史現場,統治者自己可能也在「維持領地完整」和「有飯大家吃」的原則之間掙扎,而考慮到前近代貴族領地本來就是家族事業,分給諸子道理上也沒什麼錯。甚至要當領地內第一個推動長子繼承制的先行者,風險也是挺高的:誰知道會不會因此反而引發一場導致領地敗亡的內戰呢?
&
圖片:恩內斯特.奧古斯塔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ErnstAugustKurfürst.JPG"
資料來源:
Ragnhild Hatton, "Georg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