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在中世紀,曾經是伊斯蘭世界最繁華的城市,貴為奧瑪雅王朝的首都。直到十二世紀,該城依然餘威猶存,是當時黎凡特城邦中最強大的城市之一。因而,當第二次十字軍放棄攻擊艾德薩、要選擇新目標時,很自然地就把眼光投到這座歷史名城之上。
這一次遠征浩浩蕩蕩,有法王路易七世的法蘭西軍隊,有神羅君主康拉德三世的德意志騎士們,還有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三世率領的近東十字軍。足足數萬之眾,想來必勝。然而,這場本該輕而易舉的攻城戰,僅僅持續五天(1148年6月24日——6月28日),就虎頭蛇尾,草草撤退。
為什麼?按照各方記載來看,十字軍第一天本來推進甚是順利,然後忽地做了奇怪的戰略部屬。按照神羅君主康拉德三世本人的紀錄,就是:
「雖然我方士兵面臨相當大的危險,但毫無疑問,這座城市已接近被攻陷與投降的邊緣。」
「然而,某些我們本無理由懷疑的人,卻做出了以下行為:他們聲稱我們所處的那一側城牆牢不可破,故意引導我們轉移至另一個區域。」
「那裡既無法供應軍隊所需的水源,也不可能找到突破口進入城中。這使眾人震怒,悲憤地撤退,導致圍城行動以失敗告終。」
換言之,康拉德覺得自己被出賣了。有人勾結大馬士革,惡意誘騙十字軍走向失敗。
另一方面,穆斯林的記載中,則呈現稍有不同的景象:十字軍首日確實勢不可擋,但隨後穆斯林軍隊就與之殺得難分難解,不分高下。同時包括贊吉在內的穆斯林援兵即將到來,才導致十字軍倉皇撤離。
十字軍這次戰鬥真正的失敗原因是什麼?如今已經很難確知。可以肯定的是,這支軍隊並未做好長期圍城的補給準備,否則不至於短短五天就面臨缺水缺糧的危機。
而第二次十字軍在撤退之後,不久就各自解散。法王路易七世搭西西里的船經由義大利返回本國。康拉德則先前往拜占庭。一場浩大的遠征行動,就這樣草率地結束了。
&
圖片:大馬士革圍城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Siege of Damascus, second crusade.jpg"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ips, 《The Second Crusade: Extending the Frontiers of Christendom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p. 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