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履歷沒寫的故事:換了工作,卻換不掉心中的內耗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A是我接觸過的求職者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位。

他來到公司跟我面談那天,穿著整齊的灰色西裝,說話語氣平穩,散發出標準中階主管的氣息。當時他剛離開一間科技公司,是他五年內的第四次轉職。

「我真的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我。」他看著我,語氣裡萬般無奈,「公司文化我不喜歡,主管的領導風格我也很不習慣。」

我點點頭,這樣的離職原因,我聽過太多了。

「那你希望下一份工作是什麼樣的環境?」我問。

「我想要有發揮的空間,但也希望主管能給我一些回饋;團隊氣氛好,大家願意互相配合,溝通順暢不會讓人感到內耗;流程要清楚,但又不能太官僚。」他滔滔不絕地列出一連串條件,說著說著,自己噗哧笑了出來:「我會不會太挑剔了?」

我笑著看他,沒有馬上回答。

我繼續翻著他的履歷,回想起他前面幾份工作的轉職原因,就好像是一本情節不斷重複的故事。即使場景變了,角色換了,但隱約感覺到,故事情節與觸發的情緒似乎是一樣的。

「你每一次因為這些原因離職,換到新工作之後,都感覺怎麼樣?」我問。

聽到我這樣問,他愣了一下說:「我沒想過這個問題耶。一開始只覺得如釋重負,好像逃離了苦海,但這麼一說,好像每次過沒多久,又會覺得卡住,到了另一個痛苦的深淵……」

「你覺得是什麼樣的「卡住」呢?可以說具體一點嗎?」

他想了想:「比如說……明明做很多,但總有人不滿意;想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又怕講錯被罵,所以最後乾脆什麼都不說,什麼都自己扛,漸漸久了就覺得心很累……」


我突然明白,他不是在逃離一個工作環境,而是在逃離那個對自我感到懷疑的自己 。


我想A的問題,不是沒找到適合的工作,而是他從沒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那一層層未解的聲音。所以工作換了,地點換了,部門換了,老闆換了,但那些感覺,從來沒走

明明換了公司,還是常常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夠好」;明明不再面對原本那位嚴格的主管,卻還是會在開會前不自覺焦慮、擔心自己說錯話;明明薪水變高了,內心卻隱隱有種「不配得感」。


真正耗損他的,不是外部壓力,而是那份持續打壓自己的內耗感。


從內在冰山認識自己,破解職場情緒內耗

像A這樣短時間內頻繁換工作的求職者並不少,「公司給的發展不如預期。」「跟老闆理念不合。」「公司文化太保守,新主管想改變,下面的老員工又不想動。」「我還太年輕,沒有資源、也沒人帶。」零零總總的理由,但真的是環境或人的問題嗎?

很多人以為卡關的是職場,是人際,是環境,但我發現,他們卡住的,不是履歷上可見的條件,真正難以跨越的,其實是內心的冰山——自己內在的感受與渴望,還沒被看見。

我們都很努力不想要出錯,也渴望被認可,學習薩提爾模式後,我發現,或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心裡都有一個「乖孩子」,從小就為了滿足父母、師長與社會的期待,習慣先責怪自己,習慣把情緒吞下去,甚至習慣扮演那個「不麻煩的人」。

即使成年後的我們看起來「理性成熟」,卻容易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內耗中。於是壓抑久了,就會連自己到底怎麼了都搞不清楚。


你以為,是公司不適合你,是主管不適合你,是同事不適合你,但其實,是你和自己的關係,一直沒能好好面對和處理。


我們都以為,換了工作、換了人,或許就能換來新的開始。然而,若是我們沒看懂自己內心正在與什麼對抗、又渴望些什麼,縱使有再多的選擇,也只是讓我們一直在逃避。

/

那天我和A談了很久,不是談下一份工作的條件,而是談他從未說出口的那份焦慮和對自我的懷疑。

我問了他:「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不是真的在找工作,而是在找一個不會讓你再感到內耗的地方?」

他沒有回答。在這個沉默中,我就當作他默認了。


所以我也想邀請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在改履歷前,先回頭看看那些履歷沒寫的故事:你是如何努力過?你為何會感到心很累?你真的想離開的,是哪一種情緒?

或許先好好把自己的內在梳理一番,你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光-avatar-img
2025/06/25
這種類型,耗自己也耗他人。進入一個組織,與他有共事關係的人多少都會受到他內耗的影響。只是他不自知。
時光 這樣也容易影響到人際關係><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5/06/27
Queenie真是深具洞察力的職場教練,以我過去在金融業做主管的經驗,你提到的問題,我也遇過不少類似的狀況。 其實在職場之外的人生,我們不是也會經常碰到朋友們缺乏自信,經常內耗而陷入困境嗎?每當我碰到這樣的職場夥伴或朋友,我會為他們的辛苦感到心疼,可是心病還得拿心藥來醫治,這些問題如果沒有自我認識,無法跨出解決的第一步,謝謝你寫了這篇好文章。
熟齡文青 謝謝文青大哥的閱讀與肯定,我想認識自己真的不限於職場或生活中,如果能幫助到大家多一個工具來探索自己就太好了😀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6/25
我問了他:「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不是真的在找工作,而是在找一個不會讓你再感到內耗的地方?」 ** Queen's 真正關心求職者,讓他了解真正的問題在那裏,否则他還是不会停止更換工作。
李英華 謝謝英華的閱讀,確實很多人沒意識到自己不斷換工作的原因,其實不在於表面的條件,而是在於內心,這也是我想幫助這些求職者的地方~
Emma Tsai-avatar-img
4 天前
真的,換工作前還是先盤點一下自己的狀態與公司,分析一下在下決定,因為有時候真的只是自己卡住了。
Emma Tsai 我想很多人在自己很混亂的狀態急著想換工作,但往往因為還沒整理好自己,結果越換越不滿意😭
天敏的天空-avatar-img
2025/06/27
很棒的分享!👍 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常常因為自己沒好好面對而形成一種情緒而不自知,若無旁人提點,可能會一直忽略.
天敏的天空 謝謝天敏❤️ 我也常透過天敏的廚藝和料理來發掘與自己的關係😆
avatar-img
Queenie's - 淬煉生命的旅程的沙龍
183會員
67內容數
人生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聽別人說故事,在這裡分享那些與生命相遇、對生命有愛,以及看見生命中美好跟觸動的故事,其中也包含我自己的故事。每一篇都是獨立的故事,照順序讀、跳著讀都歡迎~
2025/01/08
許多30-50歲的「三明治世代」在職場與家庭間承受巨大壓力,如何在夾縫中找到自我?
Thumbnail
2025/01/08
許多30-50歲的「三明治世代」在職場與家庭間承受巨大壓力,如何在夾縫中找到自我?
Thumbnail
2024/11/14
許多女性經常在職場轉換、結婚、生子等生命不同階段的轉變時,面臨到「角色之間的拉扯」。但這並不是放棄,而是開啟另一段旅程。接納自己的多重角色,並在每一個角色中展現自己的生命力。我想,這不僅讓我們能擁抱生活中的變化,在過程中也能更加認識和理解自己。
Thumbnail
2024/11/14
許多女性經常在職場轉換、結婚、生子等生命不同階段的轉變時,面臨到「角色之間的拉扯」。但這並不是放棄,而是開啟另一段旅程。接納自己的多重角色,並在每一個角色中展現自己的生命力。我想,這不僅讓我們能擁抱生活中的變化,在過程中也能更加認識和理解自己。
Thumbnail
2024/10/30
職場女性常常需要在追求事業與家庭責任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孩子的自責內疚與身為職業女性追求自我的渴望,內心總是掙扎萬分。身為職場女性,我們該如何看見,不論選擇哪一條路,自己的價值都不會因此而削弱。
Thumbnail
2024/10/30
職場女性常常需要在追求事業與家庭責任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孩子的自責內疚與身為職業女性追求自我的渴望,內心總是掙扎萬分。身為職場女性,我們該如何看見,不論選擇哪一條路,自己的價值都不會因此而削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近期遇到好幾位應徵者,當詢問為何離開前一份工作或是為何尋找外部新工作時,都欲言又止地提到和主管的相處有一些挑戰。若你也有相同的情形,離職原因和主管有關,可以如何回應比較恰當呢?在面試中坦然地談及挑戰、採取的積極性行動以及自身的正面學習,都可以有效回答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近期遇到好幾位應徵者,當詢問為何離開前一份工作或是為何尋找外部新工作時,都欲言又止地提到和主管的相處有一些挑戰。若你也有相同的情形,離職原因和主管有關,可以如何回應比較恰當呢?在面試中坦然地談及挑戰、採取的積極性行動以及自身的正面學習,都可以有效回答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這週是我到新公司上班的第二週。趁著記憶猶新,我想來紀錄一下我對於這次轉職的一些想法。 這是我大學畢業後第二次換工作。原因其實跟第一次換工作時差不多,就是自己某一天突然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這篇文章會分享: 我前一份工作的狀況 轉職的契機 離開舒適圈的正反考量 舒適有什麼不好?
Thumbnail
這週是我到新公司上班的第二週。趁著記憶猶新,我想來紀錄一下我對於這次轉職的一些想法。 這是我大學畢業後第二次換工作。原因其實跟第一次換工作時差不多,就是自己某一天突然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這篇文章會分享: 我前一份工作的狀況 轉職的契機 離開舒適圈的正反考量 舒適有什麼不好?
Thumbnail
這東西應該是帳號初期第一篇出現的東西才是 但有些東西不吐不快 所以獻給了職場抱怨 之後可能也想朝分享職場瑣碎事為主題吧 畢竟我從大學實習含當兵到現在換了至少有......八份工作吧? 在傳統觀念上我鐵定是個不忠的員工 但嚴格說起來 我是藉由換工作來加薪水 一間公司待一段時間後 感受一下那個職
Thumbnail
這東西應該是帳號初期第一篇出現的東西才是 但有些東西不吐不快 所以獻給了職場抱怨 之後可能也想朝分享職場瑣碎事為主題吧 畢竟我從大學實習含當兵到現在換了至少有......八份工作吧? 在傳統觀念上我鐵定是個不忠的員工 但嚴格說起來 我是藉由換工作來加薪水 一間公司待一段時間後 感受一下那個職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工作經歷的文章,從情感和工作環境的角度探討了失落和痛苦,但強調了面對困難和逆境時的勇敢和堅定。作者特別提到了對自信的失去和工作環境下的競爭壓力。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工作經歷的文章,從情感和工作環境的角度探討了失落和痛苦,但強調了面對困難和逆境時的勇敢和堅定。作者特別提到了對自信的失去和工作環境下的競爭壓力。
Thumbnail
你喜歡你的工作嗎?你適合你的工作嗎?
Thumbnail
你喜歡你的工作嗎?你適合你的工作嗎?
Thumbnail
從不適合的職場離開,為何可惜? 一般企業離職轉換,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為何公職與企業間的流動阻礙重重? 考公職的時間精力固然是成本,留在不適合的工作不也是成本嗎?
Thumbnail
從不適合的職場離開,為何可惜? 一般企業離職轉換,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為何公職與企業間的流動阻礙重重? 考公職的時間精力固然是成本,留在不適合的工作不也是成本嗎?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