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 Tove,一個研究命盤、也研究人心的寫作者。
這是我最近對「情緒反應過猛」的一些思考。
在看盤的時候,命主也會說一些自己的故事。
這時候我也會觀察:他們所說的情緒,是否和實際的語氣、狀態一致?
有些人講的事件其實不大,卻反應激烈,還附加了許多主觀解釋(那些解釋往往是沒有現實層面的支持或客觀證明的)。
情緒這件事,很少完全只有當下的反應。
它常常帶著過去、習慣、以及我們對自己的防衛。
太用力的反應,通常不太是當下的問題。
而是過去還沒放下的問題,借了現在來發作。
要特別留意我們對某件事反應過猛,而這反應的程度與現實狀況、邏輯不成比例。
例如從短暫的情緒得出更廣泛的結論時:
像是跟伴侶有口角→馬上聯想到一定要分手or離婚了
或被老闆/主管偶爾忽略→馬上聯想到一定會被離職
只要覺得別人的反應不如自己期待→覺得自己被全盤否定一文不值
這些情況就要非常注意。
心理書、自我療癒相關的書籍裡常說要對自己誠實,觀察分析自己的行為。
但這個觀察和分析自己的前提一定是要帶著愛與同情,就像對待自己最好的家人朋友一般。
否則,批判自己和自責不但療癒不了自己,還只會引起不安全感和焦慮。
你替情緒加上故事,也把你給困住了
情緒本身不會造成太大麻煩,真正困住我們的,
是在那情緒上加上故事,並相信故事是真的。
把「感覺」直接當作「事實」,才是困境的開始。
傷口、觸發因素、偏見這些如果引起未經思考的反應,
甚至在情緒上自行附加上故事,都是一種對自己的放縱。
身為成年人有責任去治癒,而非放縱,而非把它們當作藉口。
因此,受到刺激時,立刻閉上嘴停下反應,是非常重要的。
唯有認出情緒的行為,才可以用它做為指引,來尋找需要清理或釋放的能量。
否則,永遠陷入桎梏。
你以為最丟臉的事,其實是生命的藏寶圖
那些我們最丟臉,最痛苦的行為,可能因為害怕而去否認,
害怕情緒背後附加的故事會引起痛苦、羞恥或恐懼,反而讓原本的情緒更沉重。
首先,阻止自己否認的行為,意識到自己在否認,就是進步了。
並注意到自己是否有使用替代情感
(例如明明在生氣,硬要說自己在難過,就是在否定生氣的情緒)
情緒本身不是問題。
問題是你是否願意花時間去追蹤:它最初是從哪裡開始的?
案例
像有一位命主在職場上戰戰兢兢,只要被上層忽略(事件),
就覺得天塌下來無法負荷(情緒),可能很快就被炒魷魚(過度解讀)。
慢慢梳理後才發現,這種一被忽略就像自己一文不值的感覺,其實早就住在他心裡。
從小,父親總是對他冷漠;而母親的情緒變化無常,他只能靠觀察表情過日子。
因此學會了被注意才安全,被看見才不會被丟下。
但事實上,老闆可能只是單純那時沒空看你,沒成想引起這麼多內心小劇場,
一層一層破解下去才恍然大悟,也才驚覺自己已經浪費這麼多時間在猜測他人心思。
命主對主管反應過度,看似是在乎對方的評價,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價值感沒把握。
他潛意識相信:「我如果夠優秀,就應該被看見。」
而當這期待沒有發生,所以內心的結論不是「主管忙」,而是「我不夠好」。
➡這反過來證明:命主對「被看見」其實有很強的渴望,只是從來不敢直視。
梳理並了解自己的渴望,他就能重新定焦,
並重新選擇,選擇嘗試用其他方式,來靠近想要的結果。
回頭看,那些曾讓他難堪的片段,其實默默指引著,讓我們去發現真正的課題。
有時候,最丟臉、最痛苦的故事,才是我們得以活出生命的藏寶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