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期開了很多"有牌的(有特教鑑定之特殊生身份)"導生的IEP會議,又處理許多"沒牌的"有問題孩子的事件,真令我心中無限感憾……
小甲,雖然身體有些疾病問題,但心理倒是非常健康!在臉書上三不五時會看到三代同堂的出遊照片,我知道雖然ta身體有疾,但仍是在充滿包容及關愛的家庭長大的。
小乙,爸爸媽媽都是超高知識份子,聽家長說在家唯一從事活動就是看海量觀看知識YT的影片,可見其底性及知性具足,但在課堂就是選擇放棄學業,整天狂睡,但至少會乖乖上學,據說這是家長從小灌輸一定要上學的信念,這點他認同,但一定要好好讀書這事,不知他為什麼不認同?這股矛盾我一直無法參透。
小丙,長期拒學,但家長仍不放棄"他明天可能會去上學"的可能性,sop流程天天走一遭,連我也變成其中一個固定配角(幫忙遞假卡及居中聯繫學校事務);但家長與小丙的互動看似隔著一層紗,總是不知對方真正的需求,總是無法碰觸真心?!
小丁,一個快被大人煩死的小孩,不明原因不肯上學,爸媽又一直逼ta去上學,只好扯東扯西把一堆不相干的人扯進來背黑鍋,搞得人仰馬翻,最後以頭痛威脅並展現拒學,家長卻誤判是在校受到霸凌一直要到校找同學理論?!
小戊,童年在家庭裡受到的心理創傷,一直無法復原,只要感覺有壓力時憂鬱症就會爆發,上次是國二下準備會考前,這次是高二下準備學測前;想當初家庭裡給ta的傷害多大,ta 可能真的得用一生來尋求解脫?
雖然我看不到每個家庭的真實互動樣貌,但我看到我現在10歲的小侄子,他在家族聚會裡愈來愈少發言,愈來愈沉默,我觀察到小侄子的爸媽跟他說的十句話裡,有九句是譴責(又駝背!沒有吃青菜、看電視太近、吃飯太慢、長不夠高、太胖、打太多電動才近視眼、沒有主動幫忙收拾餐後碗筷、寫功課太慢、英文發音不夠標準、跟妹妹搶玩具……),但跟2歲妹妹說的話十句話裡,有九句是寵愛疼惜;小侄子還是會跟媽媽撒嬌,只是他愈發沉默,讓我覺得,眼睜睜看著他變得愈來愈沒自信。
孩子成長需要的養分,應該是零添加的真心的愛
,如此而已。
家長的話語與態度,就像引導孩子發育的框架,以"我是為你好"之名添加在內的愛,其實子感受中只聽到責難、不滿、埋怨、鄙視、貶抑等如此而已!這種愛會讓孩子想逃避,在心理及行為上東躲 、西藏,就會慢慢因為這些躲藏,而長歪掉,而且如果孩子真的遇到人際、學習上的挫折,也會不敢跟家長說,這樣ta就會選擇獨自去承擔,但如果承受不住的話呢?
如果是零添加真心的愛
,就不會有以上這些過度期待、過度焦慮的美其名在裡面……
各位家長別擔心啊,零添加的真心的愛,孩子不會因此就輸在起跑點的!ta反而因此會長得更好、更茁壯呢!
愛沒有報償,愛的本身就是報償。

零添加的愛❤ (小昕咒語Copilot繪圖)
也像是格友曾荃鈺 大大在大作【澳網最年輕冠軍Sinner站上巔峰的背後力量!家庭教育的「體貼」如何成為孩子最強的隱形教練?圓桌體育大會 】裡提到的:
體 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