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拆解面試提問系列的第 5 篇。
我準備了 30 個面試常見提問,將逐一解構提問目的、面試官在觀察什麼,以及應對方式。
這次要談「犯過最大的錯誤」,這題常常讓人感到頭痛,很難拿捏怎麼說才合適。
關鍵不是錯誤有多嚴重,而是面試者能否從中展現主體性、反思能力與後續成長。
面試官為什麼要問這題?
這題通常伴隨著行為面談,以及價值觀深入探討相關的提問。
目的是:了解面試者在高張力 + 有過失的情況下,如何反應,以及事後如何反思。
有時候,當面試者表現過於完美,面試官可能會為了避免月暈效應,而提出這題。透過較為負面的經歷,來了解面試者更真實的樣貌。
面試官在觀察什麼?
可能讓人產生疑慮的徵兆(red flag):
- 只談事件經過,或是沈浸在情緒性的描述,卻無法補充個人反思與改善,難以看見面試者的主體性與行動
- 選擇過於輕微、缺乏影響力的案例,並且沒有明確的反思或行動,讓人感到避重就輕
- 錯誤本身嚴重牴觸公司文化,甚至違法
- 將錯誤的責任推給他人,缺乏自我覺察與承擔
可能讓人眼睛一亮的徵兆(good sign):
- 清楚扼要地分享經過、角色關係、應對措施、個人反思與後續。
- 適度展現當時的困惑或挫折,讓回應更加真實
- 能說出為什麼選擇此經驗,以及它如何影響後續的行事作風與態度
- 有提及後續如何驗證改進的成效,或是獲得他人的正向回饋
如何準備?
- [1] 列出 1-2 個印象深刻的犯錯經驗:可能是疏忽、溝通/認知落差、一意孤行、能力不足等因素,而造成的錯誤。
- [2] 運用 STAR 架構拆解「犯錯時」、「犯錯後」兩階段:分別具體列出自己當時的理解、評估、溝通與行動,以及產生的落差與影響。
- [3] 用 2-3 句話總結:面對這次的錯誤,我的學習與發現是?我後續是如何調整的(可能是行動改善,或是思維轉變)?調整的成效又是如何?
五個提醒
- [1] 情緒預備:談到犯錯這種相對負面的經驗時,很有可能會回到當時的情緒與懊悔中。建議透過事前大量練習,幫助自己能更穩定表達,不被情緒給埋沒。
- [2] 團隊錯誤 vs 個人錯誤:有些人可能會傾向選「團隊一起出錯」的案例,但請記得強調「自己」在其中的角色與學習,避免失焦。
- [3] 避免選擇「還沒解決的錯誤」:由於還在進行中、尚未解決,因此學習與反思也可能還在形成中,這會讓面試官難以判斷面試者的能力與態度。
- [4] 文化差異:不同產業/公司/職位對於錯誤的定義,以及接受度是不一樣的。請留意產業與文化的情況,來作為選擇案例的依據。
- [5] 不是要評斷「有沒有錯」:是觀察我們如何面對錯誤。因此,請聚焦在「如何覺察、修正、轉化」。
總結
犯錯並不代表能力低落,而是讓我們重新看見自己,選擇如何成長的契機。
重點是我們從錯誤中學到了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
最後,祝福各位面試順利!
如果你有求職方面的挑戰,或是其他關於職涯的困擾,歡迎透過諮詢表單: https://forms.gle/7ZkWZGABeb3mxB759 來開啟對話,讓我們共同探索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