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設計師會不會被AI取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是否會被AI取代?

UX 設計這個產業變化得越來越快。

AI 一波波地湧現,會畫稿、會寫文案、會生成介面,甚至能幫你分析使用者旅程,這些工具幾分鐘就能產出 wireframe、文案與 user flow,效率之高,幾乎顛覆了我們對「設計流程」的認知。這些工具沒有錯,它們提升效率、解放時間,甚至讓我的工作變得更快,但...

不知道為什麼,你是不是感覺自己比以前更焦慮了?至少我是

我害怕被裁員,害怕未來的自己負擔不起這日漸增長的物價,我也害怕失去成就感。

我開始懷疑:我是否會被AI取代?

我怕的是「我變得無價值」

UX 原本是一個講究「理解、轉化、引導共識」的角色,但在AI高效率的誘惑下,越來越多人只在乎:你能不能快速交付可視化成果。

那我呢?

我這個花時間與用戶對話、研究邏輯流程、試圖讓體驗「有感」的設計師,還有容身之處嗎?

事實上,許多設計領導者也開始注意到這種焦慮,不同的聲音也開始出現:

📌 Google Design 指出:

生成式 AI 並不會取代 UX 設計師,而是讓我們從「設計製作者」轉為「策略整合者」與「人性翻譯者」。

我們不再只是執行,而是讓人、業務、技術之間產生理解與連結的人。

📌 IBM Design 同樣指出:

AI can accelerate design delivery, but it will never replace the capacity to understand context, culture, and emotion.

那麼我們要如何重新定義「設計師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但要重新定義價值,談何容易?

我們接受了太多年「產出就是價值」的觀念,設計師也不例外

大家都在談 deliverables、velocity、design token 整合、zero→one 的解法… 我們從來就不被鼓勵「慢下來思考」,更不用說去懷疑這些效率的終點到底是什麼,你設計的功能最終所帶來的商業價值及用戶價值是什麼

AI 的出現,像是一面鏡子,照見了這種集體焦慮

當工具能處理更快、做得更多,我們是否也開始慌張地對自己下 KPI,想著「那我是不是要更會 prompt?更懂coding?」

但我慢慢發現,我不喜歡這樣的節奏

我喜歡設計,但我不想讓設計變成證明我有產值的工具。我喜歡解決問題,但效率產出解方不是唯一評斷標準,更重要的是解方是否真的解決了痛點

設計從來不是為了跑得快、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理解、為了連結,為了在這個越來越複製貼上的世界裡,找到仍然保有人味的縫隙

那麼,UX設計師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是不是終將被自動化?還是有些東西,是這些工具無法觸碰的?

觀察身邊那些我真正佩服的設計師,他們的共同點不是做得有多快、交件有多多,而是他們的思考更全面,他們能成為人與人的橋樑,不被任何工具取代

我們的角色正在轉型,這些是有可能的新方向:

  • 決策參與者:設計師不只反映需求,更主動幫助團隊釐清問題、定義方向。我們的價值來自提問的品質與策略的整合力
  • 跨語言的橋樑:在商業、技術、用戶三端之間,設計師可以成為那個把人話、數據話、工程話翻譯成共識的人,這也是 AI 做不到的
  • 洞察與判斷者:AI 可以產生選項,但它不知道哪個才真正貼近人性。設計師的判斷力、對上下文的敏感度,會成為核心競爭力
  • 倫理與同理的守門人:當科技越來越快,設計師要提醒產品:我們為誰設計?這樣設計對誰有害?設計不只是好用,更要「值得被使用」

或許這些方向,不是華麗的 title,也不是年薪最高的職位。但它們都是難以複製的價值點,是設計師在 AI 時代,仍然可以走得很長遠的路

而這些,也正是我想練習的方向。我不知道這些答案是否正確,也沒有人能保證,我們現在努力走的方向,會不會在幾年後又被顛覆,但對我來說不是跑在最前面,而是走在對我來說有意義的軌道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設計師的焦慮俱樂部
0會員
4內容數
我是 YK,一位在加拿大的 UX 設計創作者 我用文字記錄那些說不出口的焦慮與掙扎,只為提供一點理解與陪伴 這裡有 UX 現場的心酸、跨國職涯的迷惘、海外文化的撞擊,以及個人成長的轉折。 我不追求快速解答,只希望你能在某段文字裡,感受到一點共鳴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AI的幫忙讓人們更容易踏入創意產業,但可能會造成整體藝術創新程度下滑。 一項刊登在「科學先端」期刊的研究顯示,AI平均將單一寫手的創造力品質提升多達10%,將故事有趣程度提升22%,但也發現,有AI協助編造的故事,看起來比那些完全沒有AI幫忙的更相似,因為寫手們擺脫不掉AI建議的靈感。 From 中
Thumbnail
AI的幫忙讓人們更容易踏入創意產業,但可能會造成整體藝術創新程度下滑。 一項刊登在「科學先端」期刊的研究顯示,AI平均將單一寫手的創造力品質提升多達10%,將故事有趣程度提升22%,但也發現,有AI協助編造的故事,看起來比那些完全沒有AI幫忙的更相似,因為寫手們擺脫不掉AI建議的靈感。 From 中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創意產業,這篇文章探討了2024年最佳的AI工具,從圖形設計和影片編輯到寫作、行銷、音樂創作、網頁設計、遊戲開發和虛擬實境等多個領域。
Thumbnail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創意產業,這篇文章探討了2024年最佳的AI工具,從圖形設計和影片編輯到寫作、行銷、音樂創作、網頁設計、遊戲開發和虛擬實境等多個領域。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