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們的心靈真的需要那麼多課程嗎?

我漸漸明白,宇宙最高的神性早已孕育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原來,我們的靈魂來自那源源不絕的神聖光與愛的源頭。全宇宙所有的秘密與力量,其實都隱藏在我們內在的小宇宙中。
人生的旅程,不是要一直往外追尋什麼驚天動地的答案,而是要回到內心,去經歷、去接受、去學會不批判。靈性的成長,不是靠擁有多少證書或學會多少技能,而是在於能否真正建立起與自己內在的連結。
當一個人越向外追尋認可,就越遠離自己。
這些年,我學會了辨識:哪些是滋養頭腦的靈性學習,哪些又是真正滋養靈魂的。當我看到一門新課程會讓我感到興奮、渴望、欲罷不能,甚至在上完後又想立刻找下一門,我知道,那大多是頭腦在主導。相反地,真正滋養靈魂的學習,會讓我感受到一種深沉的平靜與喜悅,彷彿被溫柔地擁抱著,不急不躁,安住當下。
那些讓人興奮、上癮、不斷追尋新課程的,往往只是在餵養頭腦;而帶來深層平靜與力量的,才是心靈真正需要的。

我開始越來越喜歡自己。或許,我本來就該這麼愛自己,只是透過這些覺察與練習,我終於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我明白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而這一切的受益者,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我不再迷戀那些對外宣稱「通靈能力」或「高頻覺醒」的說法。很多人強調自己修得多好、能接收到什麼神秘能量,或許只是因為他們需要讓自己被看見、需要學生、需要證明。而真正走在心靈成長道路上的人,早已將修行落實在日常的生活裡。他們更加包容、步調從容、看事情的角度變得寬廣,更能從直覺中做出選擇,而不是一味依賴頭腦。
我理解到,靈性的本質不是「上幾堂課就能成為療癒師」,也不是「學了方法就能幫別人清理」。真正的修行,是先照顧好自己,是一種深沉的回歸。而不是急著把別人當成自己的療癒對象。
當一個人還想證明自己與眾不同、多有智慧時,那恰恰是頭腦的把戲。真正的覺醒是內在的寧靜,是每天都能在簡單中感受喜悅。
頭腦總是希望看見立即的效果,無論是健康改善、事業順利還是情感圓滿。也因此,我們容易被吸引去尋找那種立竿見影的感覺。但那通常只是頭腦在抓取一種「安全感」。如果我們忽略了直覺和靈感,那麼靈性的學習就會失焦。
然而,頭腦其實很好用,它像是一位稱職的秘書,擅長分析資料、整理資訊,但它不是決策者。情緒就像情緒化的員工,時而激烈、時而脆弱,需要我們接納但不能被它主導。感受就像敏感的藝術家,時而嬌貴,時而富有靈性,它們值得理解,但不能依附。真正該做主的,是我們的「心」——那位真正的CEO。
我把內在的運作比喻成一家公司:
▋頭腦是能幹的秘書,擅長處理事務但不宜決策
▋情緒像情緒化的員工,需要空間但不該主導
▋感受如同敏感的藝術家,要理解但不需過度迎合
▋真正的CEO是我們的「心」,它才是生命的掌舵者。

我學會了在情緒升起時觀察身體的反應,例如當我感到憤怒時,我的腹部會緊繃、胸口會沉重。我明白,與其壓抑或責備自己,不如讓情緒如雲般飄過,不批判、不抗拒,讓它自然流動。心,是一切的主宰,只要心不亂,生活就不會亂。
每當我陷入自我責備時,我會提醒自己:生命是流動的,情緒也是。我們的外在世界,往往只是內在信念的投射。當我責怪別人,其實正是我放棄了自己作為創造者的身份。
讓我重新理解生命的,是一個美麗的比喻:我們的生命就像一條河流,事件是一條條涓滴的支流,而當我們能夠跟隨內心的意願去流動時,這些小流會合成一條強而有力的生命之河。我不再設立閘門、不再阻擋能量流動,而是學會了辨識自己的心願,學會讓生命的奇蹟自然發生。
我知道自己是來體驗生命的,是來實現尚未發生的可能。過去的經驗不是用來綁住未來的,而是用來理解自己的。真正的靈性修行,是「由心而生」的生活藝術,是誠實、清淨、與宇宙和自然合一的存在狀態。
曾經,我也沉迷於感應、夢境、訊息與通靈,直到後來我體會到,那些都只是選修課。人生真正的必修課,只有三門:認識自己、愛自己、放下自己。而這三門課的核心,是愛與寬恕。

透過瑜珈,我重新與身體建立連結。我開始理解脈輪如何滋養靈魂,也明白當脈輪堵塞時,我們與靈魂的距離就會拉遠。瑜珈不只是體位法,它是一場與宇宙合一的旅程。當我從身體的海底輪開始清理,感受到宇宙能量的流動時,我也感受到了一種內在的潔淨與自由。
這些經驗告訴我:不需要去求神,只要與自己的靈魂做朋友。當我們的脈輪通暢,靈魂就能獲得來自宇宙的滋養,我們的生命也會進入一種自然的秩序之中。
我也學會了如何回應外界的負面能量。我不再對抗,而是學會轉念——不是強迫自己正面思考,而是提升視角,不與問題糾纏。當我選擇給出愛,宇宙會以十倍的方式回饋我。這不只是一種能量法則,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現在的我,每天都會留一段時間靜心。讓頭腦的雜音沉澱下來,讓心的聲音清晰起來。我不再比較,也不再急於證明自己。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是執行任務的天使。而我所執行的任務,是學會愛,學會成為我本來就是的那個自己。
最終,我也明白了「外面的世界沒有別人」,而第一個要拯救的,永遠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