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可能覺得,採購就是那個專門跟廠商「殺價」的人,目標就是把價格壓到最低。但你知道嗎?現在的採購,可不只是這樣而已!

採購的角色早已超越單純的「殺價」,買方賣方也不是完全對立的。
採購是企業的成本中心,更是業務單位不可或缺的策略合作夥伴。透過互信、互惠與合作,採購能為企業創造更深遠的價值,而非僅僅追求短期內的最低價格。
想像一下:如果你買東西只追求最便宜,結果買到品質很差、用沒兩下就壞掉的東西,簡直就跟買倒垃圾沒兩樣。 羊毛出在羊身上,一直壓低價格,供應商為了賺錢,可能就會偷工減料。就像你買一件衣服,只挑最便宜的,結果洗兩次就褪色變形起毛球,你還會想買第二次嗎?
一昧壓低價格,雖然短期內可大幅降低成本,但長期來看,卻可能犧牲供應鏈穩定性、產品競爭力和市場聲譽。過度的價格壓縮往往導致供應商為了生存而降低品質、簡化流程,伴隨而來的是品質下降。供應商為了滿足目標價,可能會改採用劣質原材料、放寬某些生產流程的檢驗標準、簡化生產流程,甚至影響交期與服務。
所以,採購的真正本事,是在合理的價格下,找到品質穩定、交貨準時、而且遇到問題還能幫你解決的好廠商。他們不只看價格,更看重整體的「價值」!
採購應扮演內部與外部供應商之間溝通的橋樑,成為創造價值的策略性業務夥伴。共同建構一個能夠永續經營的供應鏈,確保企業長期的產品競爭力。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從業務角度看採購可以發揮的核心價值有哪些:
◆ 強化供應鏈穩定性與韌性
與供應商建立策略夥伴關係,供應商將更願意提供支持與配合。例如,在市場供需緊張或突發狀況時,企業能優先獲得關鍵材料或元件。這種深厚的信任感,促使供應商更快響應緊急需求,提供更具彈性的供應安排,例如縮短材料供應週期,提升企業的應變能力。
舉例來說,你們公司要生產一款新手機,結果關鍵的螢幕突然缺貨了!如果採購平常跟螢幕供應商關係很好,供應商就會看在交情的份上,優先幫你們調貨,甚至趕工生產。這就像你臨時需要借錢,好朋友二話不說就幫你,而不是推三阻四。公司就能順利出貨,抓住市場機會!
◆ 共同創新與技術合作:引領市場先機
透過技術合作與創新技術方法,共同拓展目標市場。
策略夥伴關係是一種最高層次的合作關係,伴隨一種承諾跟協議。是一種兩方實現共同目標、承擔共同風險、享受共同利益,兩方互相信任且互相依賴。
供應商常常知道最新技術和市場趨勢。如果採購跟他們關係好,供應商會很樂意分享這些「秘密情報」,甚至一起討論怎麼把產品做得更好、成本更低。這就像一群朋友一起創業,大家貢獻自己的專長和點子,讓產品更有競爭力。你們的新手機說不定就能比別人更早搭載最新螢幕技術,在市場上搶得先機!
供應商具備專業技術知識,也掌握前瞻性市場訊息,與供應商建立策略夥伴關係,供應商會做信息共享,讓採購方領先取得創新技術和市場消息。提升產品競爭力。而這些第一手資訊,都是採購方提升談判能力的重要資源。
與供應商策略合作,採購容易更深入了解供應商的組織文化、企業能力,發掘其價值,例如有助於雙方共享業務戰略,未來業務發展和擴張的潛力。
雙方共同討論提高採購零件的質量或降低生產成本,提出相關的優化或推動改善方案,其執行成果直接影響企業與供應商,所以兩方都會盡全力執行。
◆ 降低隱形成本:發掘總體價值
雖然殺價能降低表面成本,但過度壓價可能導致供應商利潤被壓縮,進而影響產品品質、交期,甚至造成供應中斷。
合作夥伴關係能確保供應商在合理利潤範圍內運營,減少潛在的隱形成本與風險。這種深入的合作能持續為雙方創造價值,而不只是價格的削減。
採購應著重於總體擁有成本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全面考量從採購到使用、維護、報廢的整個生命週期成本,而非單純的採購價格。這種深入的合作能夠持續為雙方創造價值,而不僅僅是價格的削減。
只殺價買便宜貨,可能買到很多雷。產品不耐用,動不動就壞掉、供應商老是遲交貨、或者售後服務很差,這些都會讓你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處理,這就是「隱形成本」。
就像我前陣子買了一台日系品牌定價相對便宜的吹風機(價格大概三千吧),結果吹沒三個月,每次洗完澡打開吹風機,插電不到兩分鐘就出現異常,會跳過電保護無法使用。後來硬撐了半年時間,最後實在困擾不堪,只好又乖乖換回高價位日系品牌且普遍市場評價高品質的吹風機(價格大概七千左右)。以其擾人的程度和整體的花費成本加起來比較,我也悔恨自己當初不如直接買一台貴一點但品質更加穩固的產品。

採購跟供應商合作,就像買下產品和售後服務品質,讓你省下這些麻煩和額外的開銷。
◆ 提升企業品牌與永續形象
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在意公司是不是「做好事」。像是產品有沒有符合環保標準?工人有沒有被公平對待?如果採購選擇的供應商,都是有良心、負責任的,那公司的產品也會被大家認可,品牌形象自然會提升。就像你去買東西,知道這家店的商品來源透明、又支持公益,你會不會更願意光顧呢?

所以,在科技業日益重視永續發展的今天,建立負責任的供應鏈是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關鍵。夥伴式的供應商管理更容易滿足環保與社會責任的要求,符合國際趨勢。讓公司的形象閃閃發光,將有助於企業永續經營。
採購在選擇供應商時,將環境保護、勞工權益和道德規範納入考量,不僅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更是提升企業長期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採購不只對外,對內更是各部門的「最佳支援」!
除了跟外面的供應商打好關係,採購在公司內部也扮演著重要的「協調者」角色:
l 串聯各部門,溝通無礙: 採購會跟研發部門討論,看看新產品需要什麼材料、容不容易買到;會跟生產部門確認,材料什麼時候會到、生產線會不會有問題;也會跟業務部門溝通,了解客戶有什麼特殊需求。就像一個及時翻譯官,讓公司內部各部門的溝通更順暢。
l 各部門的智慧情報站: 採購會分析各種數據,像是哪個供應商表現最好、市場上現在什麼材料最搶手、價格趨勢如何等等。然後把這些情報提供給其他部門,幫助他們做出更聰明的決策。採購適時提供有價值的建議,有助於決策者做出正確判斷。
l 訂立共同目標,一起衝刺: 採購會跟業務部門一起設定目標,比如新產品要什麼時候上市、成本要怎麼控制等等。大家目標一致,共同努力,就像拔河一樣,朝著同一個方向使勁,才能把繩子拔過來!
採購與業務不再是對立的買賣雙方,而是休戚與共的合作夥伴。透過策略性的合作,我們能共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
總之,採購不再是單打獨鬥的「殺價機器」,而是像合作夥伴一樣,跟業務、跟供應商一起合作,一起努力。跳脫買賣雙方的對立關係,透過策略性的合作,共同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