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裡的整理術:從整理自己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跟老公交往到今年,是第24年了。

交往初期,我總是三不五時問他一些問題,除了像「你喜歡我什麼?」、「你為什麼會喜歡我?」這些現在聽來會翻白眼的老梗,我還很常問他:「你覺得我有什麼缺點,讓你很不喜歡?」

我的邏輯是:如果我有什麼讓他受不了的地方,我想知道後去調整,好讓這段關係可以更長遠。不過老公每次都說:「沒有耶~我覺得還好吧!」。現在想想,他的回答其實很高明。因為那時的我(內在還沒長好),如果真的聽見什麼自己的缺點,可能也會內在大爆炸,小劇場連環開演吧!

現在,我不太問這些假設性問題了。因為在一起這麼久,也算熟悉彼此了。如果真的哪裡受不了,就直接說出來就好,生活中還有更多事情值得投入啊!

我是個敏感的人,特別能感受到情緒與氛圍(最近發現,連對方的身體狀況也能感知)。所以老公常說:「我又沒說,你怎麼知道?」就是感覺到了啊!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知能力,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但我發現,這樣的感知只是「知道有這一股能量」,並不知道它的由來。如果我用自己有限的理解去推測,很容易就會腦補出不實的劇情,與其猜測,不如直接問。

例如,我感覺老公悶悶的。以前我會假設「是不是我剛剛做了什麼讓他不開心?」但現在我會直接問:「你還好嗎?好像有點悶悶的,跟我有關嗎?」

他可能會觀察一下自己,然後說:「不是,跟你沒關係,我好像只是有點累。」

這時我就會知道,是我自己想太多了,也慢慢明白:他的情緒,不一定跟我有關。


當然,這樣的交流需要建立在彼此真誠的前提下。有時候,一方可能會為了不讓對方擔心而說「沒事啦」,這種情況交流就會暫時停在那。但我覺得這也沒有對錯,有時候說出這句話的人,其實只是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

我們常常會為了「維護關係」而不說真心話。這裡的真心話,不是情緒的反應或遷怒性的話語,而是經過自己消化後、整理清楚的話,比如:「這樣的行為讓我感到難過,因為……」、「這句話讓我有點受傷」等等。

而不是像「你讓我很難受」、「你都不關心我」這類把情緒歸咎於對方的話。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練習的能力。我是因為想陪孩子一起認識情緒,才開始學習。一開始真的很混亂,情緒、人、事、物都綁在一起,像一團卡在胸口的火說不出口。但當我有意識地開始練習,情況就開始不同了。

我爆炸的次數越來越少,能夠慢慢梳理出那些藏在肚子裡的火。同時,樂樂也在觀察媽媽中學習表達自己的情緒。

更有趣的是,老公也接著跟我們一起改變了。從一開始連為什麼暴怒都說不清楚,到後來能說出「其實我是在意什麼」,甚至能說:「我知道現在講的很多,可能是因為情緒。」

這不是很棒的事嗎?而且是每個人都可以練習的事喔!

最近我才鼓起勇氣跟老公說,其實他某個習慣讓我蠻受不了的。這才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在關係中,還是會默默讓自己屈就。

我們的摩擦,其實大多來自個性與想法的不同。如果我能不被自己的預設立場綁住,我都可以理解他,也沒有責怪的意味。但我仍然覺得「說出來」很重要。

說出來,不是為了讓對方改變;說出來只是一種流動,只是讓對方知道「原來這樣會這樣影響我」。如果一直不說,那些不舒服就會堆在心裡、卡在身體裡,變成私下的埋怨。這不是我現在喜歡的關係模式。

我覺得,關係裡也需要「斷捨離」。那個斷捨離,不是對人,而是對關係裡那些不再適合的期待、預設、慣性進行整理。而這個整理,得先從整理自己開始。

越是整理,就越能看見自己與對方身上的光,越能看見真實的彼此;關係開始會有空間、有流動,彼此就能好好呼吸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ita Chang愛聊聊
0會員
6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正向的自我對話對於調節情緒、增強自信、終止負面思維和解決問題至關重要。培養這種對話方式的方法包括自我覺察、替換負面詞語、寫下正向想法、接觸愉快的記憶和持之以恆。可以持續關注本系列,藉由分享的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
Thumbnail
正向的自我對話對於調節情緒、增強自信、終止負面思維和解決問題至關重要。培養這種對話方式的方法包括自我覺察、替換負面詞語、寫下正向想法、接觸愉快的記憶和持之以恆。可以持續關注本系列,藉由分享的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愛在相處中產生,以及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建立聯繫: 愛的產生往往始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可能來自共同的興趣、價值觀、生活經歷,甚至是共同面對的挑戰。在相處中,人們逐漸建立起情感聯繫,這種聯繫是愛的基礎。 相互理解: 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人們彼此之間的了解也會加深。了解對方的喜好、習慣、
Thumbnail
愛在相處中產生,以及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建立聯繫: 愛的產生往往始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可能來自共同的興趣、價值觀、生活經歷,甚至是共同面對的挑戰。在相處中,人們逐漸建立起情感聯繫,這種聯繫是愛的基礎。 相互理解: 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人們彼此之間的了解也會加深。了解對方的喜好、習慣、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對於關係,有許多理論致力於「如何提供正確的概念與方法」給需要的人。但敘事治療努力的方向則不同,不在於提供「正確的答案與做法」,而是把焦點放在「如何透過對話,讓人得以理解自己與他人,並藉此發展出個人較喜歡的方式來進入關係」。 會有這樣的想法,係源自於敘事治療認為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背景皆不同,
Thumbnail
對於關係,有許多理論致力於「如何提供正確的概念與方法」給需要的人。但敘事治療努力的方向則不同,不在於提供「正確的答案與做法」,而是把焦點放在「如何透過對話,讓人得以理解自己與他人,並藉此發展出個人較喜歡的方式來進入關係」。 會有這樣的想法,係源自於敘事治療認為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背景皆不同,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人們往往多問外在狀況,卻少探問內在感受。文章探討社會對話中常見的話題,呼籲人們注意個人內心真實感受,而非只重視外在條件。通過真誠的對話,讓人們找到內心最在乎的東西,並記錄下自己的歷史,展現真實自我。
Thumbnail
人們往往多問外在狀況,卻少探問內在感受。文章探討社會對話中常見的話題,呼籲人們注意個人內心真實感受,而非只重視外在條件。通過真誠的對話,讓人們找到內心最在乎的東西,並記錄下自己的歷史,展現真實自我。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