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想學越南文?”這是週遭家人、朋友一開始最常問的問題。
從2017開始斷斷續續學習越南文迄今已經六、七年,都快忘了當初學習的原因,起因應該是2016年換了一份新的工作,薪水雖然低,但朝九晚五,見紅就休,加班?不存在的。
本來腦袋空空,就想著日復一日這樣過下去,反正我的人生也別無所求,薪水夠用就好,直到聽了小主管的一席話,才讓我有所啟發。大意大致是“現在這份工作輕鬆且有保障,這樣應付地過完人生是一種選擇,積極地拓展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種選擇,人生就像是獲得一張遊樂園的門票,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設施,如果只單玩一項設施豈不浪費得來不易的入場券”。
於是開始思考在人生這個遊樂場中我想得到什麼、獲得什麼,用金錢購買的物品雖然會獲得愉悅,但卻短暫且空虛;旅遊雖然可以拓展視野,獲得啟發的讚嘆感,但媽寶如我,萬萬不可能一直在外遊蕩;學樂器更加不可能,畢竟我是母胎音癡,媽媽認證毫無節拍感的人,正當處在迷茫的十字路口時,看到認知科學家Lera Boroditsky的演講“How language shapes the way we think”,不同的語言文化塑造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一種語言代表著一種認知世界,那是不是代表著學會更多種語言,能夠提升認知能力,或者對這個世界會有更多不同面向的認識。
那就學習語言吧!但要學什麼呢?
原本想不如就精進英文或西班牙文(之前上過推廣課程,有點基礎)能力吧!那要怎麼精進呢?2017年的時候a開頭的語言學習平台剛起步,本於探索的動機瀏覽一下後發現英文、西班牙文的家教都貴啊!其他的平台也不便宜,當時的家教最便宜的就是“越南文”!沒錯,別懷疑,當時選擇越南文作為學習外語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便宜!
其他附加原因則是之前出差曾到越南,發現物價便宜,食物符合我的胃,總歸一句,還是便宜。雖然現在不論是家教費用或是當地物價都有顯著的提升,但至少當時的我撿了個大便宜。
一開始在a開頭的語言學習平台上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步調的家教妹妹,學習29個字母、聲韻、發音以及基本會話,為什麼要強調學習步調,因為本人是個不太積極的人,一星期上一次課,往往都要等到上課前才會寫作業跟複習,有時候甚至沒完成回家作業,因此家教妹妹常常都要協助我複習在複習。2020考過IVPT的A2後就開始更加怠惰,除了一開始家教妹妹因為職業生涯不再教學的原因外,也因為換了一份新工作(常常加班再加班),時間上沒那麼自由,於是停了一年,在適應新工作後逐漸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才又想起學習這件事。
一開始雖然只是因為家教費便宜而學習,但一直支撐學習越南文的動力並非如此,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重新認識了越南,除了很多單字與中文相似,語法也與中文相似(只是形容詞擺在名詞後面),不僅如此越南也採農曆節日、生肖(只是兔換成貓),很多文化重疊之處(畢竟從前的從前也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安南),有趣的是相似卻又有些微的不一樣。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越南中秋節的故事,中國是嫦娥奔月、吳剛伐樹,但越南是阿貴種樹(Truyền thuyết chú Cuội),網路上流傳很多版本,我聽到的是阿貴有一棵神樹,可以救人,但是這棵樹非常的神聖,有一天阿貴把他家的牛栓在樹上,牛又恰巧尿在神樹上,結果神樹就氣到起飛了,阿貴看到急忙去抱住神樹,於是一人一牛一樹就上月球了。網路上也有人說是狗撒尿,反正就是穢物碰到神樹,神樹就氣到起飛,也有另外一說是阿貴是一名醫者,功德無量,因此獲得上月球當神仙的機會。
回歸正題,時間到了2023年,學習列車重新啟動,但卻遇到重重困難,依舊在a學習平台上找尋家教,經歷了三、四個家教(不是家教小菜雞,就是教我唱越南歌,音癡如我,越南文也不好,上得超痛苦),終於在年底找到適合自己的家教姊姊,咬字清楚、有耐心,也可以系統化的教學,但開始回歸正軌的時候,我的工作又來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旺季,真的想落淚的忙,學習列車再次靠站停駛。
將近一年又過去了,中間當然也含有怠惰的成分,去年底到北越砂壩(Sapa)旅遊時,順道在河內與家教姊姊相見歡,回台後才又啟動學習列車,並給自己訂了一個達到IVPT的B級目標,但是~學習列車的行進動力難免會受各種因素的削弱,導致減速之類的情形發生,5月份剛好工作上有機會參加越南文的研習營,認識了一大把越南文強者,這種衝擊不是挫折,更像是激勵我奮發向上的柴火,於是現在除非工作繁忙,不然一星期都要上2節越南文課程,還有看越南家庭劇。
總結:我的越南文學習列車原動力是因為便宜,後續行進的燃料則是對越南文化、食物的熱愛,當列車減速時,增加動力的方式不外乎兩種,到越南旅遊(最瘋狂時一年去四次越南,連家教妹妹都傻眼)以及看別人學習越南文的日誌(還曾與一位居住在河內的日本姊姊當筆友),現在還多了一種,用方格子紀錄我的學習列車行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