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來自於無所外求―荒野解說員訓有感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如果記得的話,我會在幫荒野的志工訓練上課前,先傳幾篇文章給學員看,讓他們對荒野的組織與文化有個大概的認識,節省講述這些基本卻又重要事務的時間,讓我有機會聽聽學員的提問。

前幾天台北的自然解說員訓練第36期上課前,我分三次,共傳了二十四篇文章,大約有四萬字左右,原本不太敢期待大家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會仔細地閱讀。想不到上課當天詢問,居然有過半數的伙伴們都讀完了,令人感動。

課前與課後都留下時間以贈書來鼓勵伙伴問問題。其實不管任何題目,以及跟除了荒野之外的社會大眾演講,我最期盼聽眾的提問了,因為演講只是我單向輸出,講的都是我原本就知道的,對我而言沒有新的收穫。但是只要有人發問,就可以刺激我思考,或許可以碰撞出一些新的,我原本沒有想到的面向。

比如說,這次有位伙伴提出了一個沒被問過的問題:「為什麼你總是那麼有自信?」

當時我回答說:或許是來自於兩方面,一個是我從小至今喜歡閱讀,閱讀具有雙向性,一個方向像窗戶,我們透過書本望向世界,探索新知;另一個方向像鏡子,我們從書本裡看見自己,讓自己比較懂得自省。另一方面是荒野自成立以來,以近乎極端的潔癖來要求志工,讓每個投入荒野當志工的人都出錢又出力,簡單講,每個荒野的志工沒有任何物質上的回報,因此我們可以很坦然的面對各種不同意見——你可以不同意我的作法,但是沒有辦法質疑我們個人。」

換句話說,我們的自信有一部分是來自於無所外求,不求名不求利,當然也沒有權力的慾望以專業上的包袱或傲慢。每個荒野的志工只是很單純,或者心意很純粹的想為環境做點事,回饋生養我們的這片土地。

荒野志工是有心願的人,因為許下心願,才能一年又一年的在荒野付出。

無所求但有所願。

願與求有何不同?

欲望是人之所以痛苦的主要來源,而佛家常說到「願」,包括最令我動容的大願——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對於「願」,聖嚴法師曾說:「人是要來還願的,不是要來還債的。債還完了就沒有意義,但是還願是一願又一願。」

我想,「願」與「求」有以下不同:

「求」是為了一己之私,也就是自我需求,而「願」是利益他人。「求」有執迷不悟的無明之意,而「願」有盡在其我的灑脫。

有一段不知哪裡抄錄的話,從學生時代至今,擺放在我桌前:「了解因緣的人,更能珍惜人間一切該成就的、該護念的、該報恩的,必竭力而為,絕無錯失因緣。」

    另一段話,也是我的座右銘:「對已成之事實,須看破放下,順因緣觀,不起追悔;對當前事物,宜惜取因緣,發掘可造性,積極耕種。」而你「願」有什麼樣的人生呢?

 

新竹解說員訓第四十六期

 

    到荒野新竹分會幫第四十六期的解說員上課。第四十六期?荒野成立至今將近二十九年,所以若以正常速度,一年辦一期的話,那麼新竹分會顯然是不只的。

    沒錯,十多年前開始,新竹分會就每年辦兩期,一期是下班後,晚上上課,另一期是平常上班日的白天上課,所以上班族可以參加晚上班的。另外自由工作者,退休族群……等等白天可以自由安排時間的人,就可以來上白天班。

    開兩種班的好處是,既然你可以來上課,也表示可以這個時間來當志工,因此新竹分會就會有兩批可以承擔不同推廣任務的志工了。

    新竹的人口在台灣各縣市來算,並不算多,但是新竹分會開辦解說員課程的頻率非常正常,參加的學員人數也非常穩定,實在非常難能可貴。

    詢問這期學員有那些以前曾是見過面的,居然有一位是高中在屏東女中讀書時聽過我演講,現在已結婚生子,帶孩子參加荒野親子團。另外一位也是中學時看到我的書之後,就一路跟著AB寶一起成長,如今也是結婚生子了。

    奇怪?怎麼會這樣呢?明明感覺上自己才從大學畢業沒多久,而且荒野草創時的點點滴滴彷彿昨日,怎麼當年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了呢?

    或許,這也是時間的賞賜吧!當我們埋頭持續做一件事,不知不覺中,花也開了,果也結了,還不斷地長出新綠。

    這一、二個月奔波於台灣各地,參加荒野各地分會各群組的志工訓,雖然有點累,但是很開心。

    回頭看看周邊常聯絡的數十位朋友,真的不誇張,不是人在國外旅行,就是剛旅行回來,不然就是正準備出發去旅行。疫情結束已一年半了我想,這不只是「趕進度」,彌補疫情三年無法出國的進度,而是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價值觀與優先順序,深覺萬事無常後,想做的事就下定決心立刻去做。

    我想,荒野各地群組動了起來也是如此吧!趁還來的及的時候,做一點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才不枉來人世間這一趟。

raw-image

了解因緣的人,更能珍惜人間一切該成就的、該護念的、該報恩的,必竭力而為,絕無錯失因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4
有時候白天忙了一天,不見得是體力消耗,而是用腦過度,似乎很累但是精神還好,還不想睡覺,這時候你會做什麼? 我猜在現在無線上網時代,大部分人會拿出手機無意識地不斷滑著手機,另外剩下的人就是打開螢幕連上串流平台開始追劇。 雖然睡眠專家不斷提醒,睡前兩小時千萬不要再看螢幕,因為藍光會妨礙我們順利入睡。
Thumbnail
2025/06/24
有時候白天忙了一天,不見得是體力消耗,而是用腦過度,似乎很累但是精神還好,還不想睡覺,這時候你會做什麼? 我猜在現在無線上網時代,大部分人會拿出手機無意識地不斷滑著手機,另外剩下的人就是打開螢幕連上串流平台開始追劇。 雖然睡眠專家不斷提醒,睡前兩小時千萬不要再看螢幕,因為藍光會妨礙我們順利入睡。
Thumbnail
2025/06/23
六月下旬,各級學校陸續開始放暑假,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擁有長達二個多月完整的空白假期,對於已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工作的人回過頭來看暑假,才會遺憾當年為什麼沒有好好珍惜這個難得又珍貴的長假。 回想起大學時代看侯孝賢導演的「冬冬的假期」,小學生暑假回鄉下阿公家,在緩慢平淡的生活中,似乎沒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
Thumbnail
2025/06/23
六月下旬,各級學校陸續開始放暑假,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擁有長達二個多月完整的空白假期,對於已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工作的人回過頭來看暑假,才會遺憾當年為什麼沒有好好珍惜這個難得又珍貴的長假。 回想起大學時代看侯孝賢導演的「冬冬的假期」,小學生暑假回鄉下阿公家,在緩慢平淡的生活中,似乎沒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
Thumbnail
2025/06/22
昨天下午到荒野新竹分會,這是綠色生活地圖從1999年在總會開始籌組, 26年後新竹才舉辦的第一期志工培訓,這期訓練的召集人冠藍鴉給我的題目是「綠活圖的前世今生」,希望我分享綠活圖的起源、發展以及我的期待吧。 以下附上2005年野人出版社成為荒野綠活圖工作委員會所出版的專書「綠色有氧運動」我幫書所寫
Thumbnail
2025/06/22
昨天下午到荒野新竹分會,這是綠色生活地圖從1999年在總會開始籌組, 26年後新竹才舉辦的第一期志工培訓,這期訓練的召集人冠藍鴉給我的題目是「綠活圖的前世今生」,希望我分享綠活圖的起源、發展以及我的期待吧。 以下附上2005年野人出版社成為荒野綠活圖工作委員會所出版的專書「綠色有氧運動」我幫書所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種子老師上台試教,熟悉教案內容 這個週末在德內ㄦ舉行了種子老師試教,這個重要的環節是為了讓每位老師都能更熟悉自己的教案,在正式上台教學前,都有演練的機會。感謝志工們撥空前來參加!   把教案變得更完美 兩天的試教演練,我們邀請資深的課輔老師作為試教督導,在每位種子老師演
Thumbnail
  種子老師上台試教,熟悉教案內容 這個週末在德內ㄦ舉行了種子老師試教,這個重要的環節是為了讓每位老師都能更熟悉自己的教案,在正式上台教學前,都有演練的機會。感謝志工們撥空前來參加!   把教案變得更完美 兩天的試教演練,我們邀請資深的課輔老師作為試教督導,在每位種子老師演
Thumbnail
上週回台一趟,在台中搓幾天貓,接著上台北去參加國家環境教育院的種子教師徵選共識營。參加者眾,不少學校老師和校長,也有農場、社區發展營造的工作者,即便有忙碌的正職也積極地幫自己找事情做,我這種無業遊民實在汗顏。
Thumbnail
上週回台一趟,在台中搓幾天貓,接著上台北去參加國家環境教育院的種子教師徵選共識營。參加者眾,不少學校老師和校長,也有農場、社區發展營造的工作者,即便有忙碌的正職也積極地幫自己找事情做,我這種無業遊民實在汗顏。
Thumbnail
今日的「事故」,只要撐過去,在明日,都會成為「故事」。
Thumbnail
今日的「事故」,只要撐過去,在明日,都會成為「故事」。
Thumbnail
下個月第一個週末,是「自由的起點」第一次的週末班! 歡迎平日太忙、想利用週末時間學習登山、戶外基礎知能的朋友們,來到台北科技大樓站附近的熱血野趣Fun 空間,和我們一起認識擁抱山林、走入戶外的基礎知識喔!
Thumbnail
下個月第一個週末,是「自由的起點」第一次的週末班! 歡迎平日太忙、想利用週末時間學習登山、戶外基礎知能的朋友們,來到台北科技大樓站附近的熱血野趣Fun 空間,和我們一起認識擁抱山林、走入戶外的基礎知識喔!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Thumbnail
緣起於寒假和這群少年上山,他們一起挑戰某項巨大任務的過程中,自發的體悟:「都沒有人要聽對方說話!」 以及下山後,間接得知某人自發的許願:「我也應該要來學怎麼好好聽人說話。」 一切的跡象彷彿在告訴我:時候到了。 剛好有夠專業的專業想莊越翔的文章就在此時出現(哪尼!?)
Thumbnail
緣起於寒假和這群少年上山,他們一起挑戰某項巨大任務的過程中,自發的體悟:「都沒有人要聽對方說話!」 以及下山後,間接得知某人自發的許願:「我也應該要來學怎麼好好聽人說話。」 一切的跡象彷彿在告訴我:時候到了。 剛好有夠專業的專業想莊越翔的文章就在此時出現(哪尼!?)
Thumbnail
今天要開學了,受訓的結束不是結束,而是真正的開始。在和基層公務員一起生活的這4周裡,看著這些未來的科長、處長或局長、部長,突然心裡有些擔憂,從以下幾點觀察說起。 觀察一:在期末測驗的前一天,安排了一整天的戶外參訪行程,課表上寫著「人文關懷與志工服務(體驗學習課程)」以及「體驗學習(參訪
Thumbnail
今天要開學了,受訓的結束不是結束,而是真正的開始。在和基層公務員一起生活的這4周裡,看著這些未來的科長、處長或局長、部長,突然心裡有些擔憂,從以下幾點觀察說起。 觀察一:在期末測驗的前一天,安排了一整天的戶外參訪行程,課表上寫著「人文關懷與志工服務(體驗學習課程)」以及「體驗學習(參訪
Thumbnail
我們不甘活在溫室裡,我們做更多的準備,想多看一眼這世界的美好。
Thumbnail
我們不甘活在溫室裡,我們做更多的準備,想多看一眼這世界的美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