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的讀書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陽明山有個林語堂紀念館,那是老蔣總統從國外邀請他到台灣定居所蓋的房子,目前紀念館還維持著他生前生活的擺設,以供人參觀,不過有些空間開放出來辦活動跟經營餐廳,我蠻喜歡到這裡,也喜歡坐在他習慣坐的陽台看著台北盆地。

    林語堂是學貫中西的大學者、大作家,也是發明家,也有人稱他是幽默大師;懂得享受的生活家。

    他主張要為了樂趣而閱讀,如果是出於勉強的態度去讀書,都是些不懂讀書藝術的人,這類抱著求知目標的讀書,等於是一個議員在發表意見之前看報告書一樣,不算是讀書。

    他也認為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必讀之書,因為我們的智力興趣,是如同樹木一般之生長,如同河流一般向前流去,只要有汁液,樹木就會生長;只要泉水不涸,河水必會流;當流水碰到石壁時,他自會轉彎;當它流到一片可愛的低谷時,它必會暫時停留一下子;當它流過急湍時,它必會迅速前行,如此,它毋須用力,也毋須預定目標,自然必然有一天流到海中。世上並沒有人人必讀之書,但有必須在某一時間,必須在某一地點,在某一種環境之中,必須在某一時代方可讀的書。

    我贊同他的看法,跟人的相遇一樣,時機很重要,太早太晚味道就不對,因此看書,也要給自己多一次機會,書要重讀,也許當年讀起來不甚了解的書,隔些年歲再讀一次或許就懂了。

    我也認同他所說的:「一個人發現他所愛好的作家,是他的智力進展裡一件最重要的事。世上原有所謂性情相近這等事,所以一個人必須從古今中外的作家去尋找和自己的性情相近者,一個人唯有藉著這個方法,才能從讀書之中獲得益處。」

    喜歡某個作者的書,表示自己內心與他有共鳴,也可以透過那作者的生命境界來印證當時自己心之所嚮。每個人隨著生命歷程與成長,當然也會轉而喜歡其他作者,因此每一個曾經喜歡過的作者也就如實呈現在不明階段的生命境界了。

一半一半的生命情境

   在陽明山的山腰上,仰德大道旁,林蔭隱蔽處有一間中西合璧的房子,有著傳統東方四合院的格局,卻配上西式迴廊與拱門及西班牙螺旋式的廊柱,這是林語堂先生返台定居,親自設計,過世前居住了十年的家,也就是現在的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由東吳大學維護管理中。掛著「有不為齋」匾額的客廳,改成對外營業的餐廳,其他房間都開放參觀,並且常常舉辦各種活動。

  這些年來,只要他們肯邀請我去演講,我一定排除萬難,因為我太喜歡這個地方了,而且在古今中外的文人當中,我最欣賞的古人是蘇東坡,近代人物就是林語堂了。

  我在這個既浪漫又充滿幽古思情的書房中,這些年的演講題目也從嚴肅的環境議題、自然生態,一直演變到健康樂活,休閒旅遊,前些天,我毛遂自荐導讀電影。總覺得在這麼有靈氣的地方,應該談談人生,漫遊在古往今來的時空中。

  在這個小書房,擺了幾張小方桌與小圓茶几,最多只坐十多個人,每個人一壺清茶,一盤精緻的糕點,窗外花樹扶疏,四璧都是林語堂先生的藏書與手跡,在這樣的環境,不管是演講者或聽講者,不知不覺都有氣質起來了。

  一般人提到林語堂先生,就會聯想到國人尊稱的幽默大師,或者他的視野與胸襟:「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但是我更欣賞的是他那與蘇東坡先生一樣的生命態度,也就是即便在淒風苦雨的境遇中,也能領略風雨的韻味,以及在尋常生活中找到情趣與啟示。

  林語堂先生以李密菴的半半歌當作座右銘:「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儘幽閒,半裏乾坤寬展。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因此,他在「生活的藝術」書中也這麼寫著:「理想人物,應屬一半有名,一半無名;懶情中帶用功,在用功中偷懶;窮不至於窮到付不出房租,富而不至於富到可以完全不作工,或是可以稱心如意地資助朋友…」是啊,這種中庸的精神,不管在物質生活或社會生活,並非在完全無憂無慮的條件下,有點挑戰,有點辛苦,然後的消遙自在,我們的精神才會最快樂與滿足。

 

  每次到林語堂紀念館時,就會很感激有這樣的前輩典範的真實居家環境可以完全保留下來,並且充份地活用,我們可以在這裏看書、用餐、散步,與知心老友坐在他書房聊天。林語堂先生曾經這麼描述他的房子:「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

  在這樣的「活古蹟」中散步,簡直就像漫步在時光隧道中,因此,在這次的電影導讀中,我選的不是單單一部電影,而是訂名「時光.歲月──在選擇之間」,我挑了十五位大導演每人拍十分鐘短片描述時間的作品其中的二部,以及歐洲共同體組成時25個國家25個導演拍攝的短片中的三部,然後再加上二十年前台灣新電影揭竿之作「光陰的故事」裏的第一部,最後再以日劇「傷停時間」最後一集作結束。

  放映90分鐘,然後用二個小時在茶香繚繞中與大家聊聊時光與人生。聚會結束夜色掩上,回頭望向林語堂生前常常坐著的陽台,想起他寫的「一人坐在陽台獨自乘涼,看前山慢慢沈入夜色的朦朧裏,下面的天母燈光閃爍,清風徐來,若有所思,若無所思。不亦快哉!」

raw-image

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5
如果記得的話,我會在幫荒野的志工訓練上課前,先傳幾篇文章給學員看,讓他們對荒野的組織與文化有個大概的認識,節省講述這些基本卻又重要事務的時間,讓我有機會聽聽學員的提問。 前幾天台北的自然解說員訓練第36期上課前,我分三次,共傳了二十四篇文章,大約有四萬字左右,原本不太敢期待大家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
Thumbnail
2025/06/25
如果記得的話,我會在幫荒野的志工訓練上課前,先傳幾篇文章給學員看,讓他們對荒野的組織與文化有個大概的認識,節省講述這些基本卻又重要事務的時間,讓我有機會聽聽學員的提問。 前幾天台北的自然解說員訓練第36期上課前,我分三次,共傳了二十四篇文章,大約有四萬字左右,原本不太敢期待大家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
Thumbnail
2025/06/24
有時候白天忙了一天,不見得是體力消耗,而是用腦過度,似乎很累但是精神還好,還不想睡覺,這時候你會做什麼? 我猜在現在無線上網時代,大部分人會拿出手機無意識地不斷滑著手機,另外剩下的人就是打開螢幕連上串流平台開始追劇。 雖然睡眠專家不斷提醒,睡前兩小時千萬不要再看螢幕,因為藍光會妨礙我們順利入睡。
Thumbnail
2025/06/24
有時候白天忙了一天,不見得是體力消耗,而是用腦過度,似乎很累但是精神還好,還不想睡覺,這時候你會做什麼? 我猜在現在無線上網時代,大部分人會拿出手機無意識地不斷滑著手機,另外剩下的人就是打開螢幕連上串流平台開始追劇。 雖然睡眠專家不斷提醒,睡前兩小時千萬不要再看螢幕,因為藍光會妨礙我們順利入睡。
Thumbnail
2025/06/23
六月下旬,各級學校陸續開始放暑假,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擁有長達二個多月完整的空白假期,對於已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工作的人回過頭來看暑假,才會遺憾當年為什麼沒有好好珍惜這個難得又珍貴的長假。 回想起大學時代看侯孝賢導演的「冬冬的假期」,小學生暑假回鄉下阿公家,在緩慢平淡的生活中,似乎沒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
Thumbnail
2025/06/23
六月下旬,各級學校陸續開始放暑假,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擁有長達二個多月完整的空白假期,對於已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工作的人回過頭來看暑假,才會遺憾當年為什麼沒有好好珍惜這個難得又珍貴的長假。 回想起大學時代看侯孝賢導演的「冬冬的假期」,小學生暑假回鄉下阿公家,在緩慢平淡的生活中,似乎沒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因參加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活動而造訪欒樹下書房/咖啡,在靜謐環境中閱讀、用餐,這邊不僅是閱讀和品味輕食的好地方,更是進行深度思考與交流的空間。書店獨特的氛圍,結合展覽和沙龍講座,讓我可以回顧臺灣民主運動的重要性與歷史脈絡,反思當代臺灣面臨的挑戰與希望。
Thumbnail
因參加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活動而造訪欒樹下書房/咖啡,在靜謐環境中閱讀、用餐,這邊不僅是閱讀和品味輕食的好地方,更是進行深度思考與交流的空間。書店獨特的氛圍,結合展覽和沙龍講座,讓我可以回顧臺灣民主運動的重要性與歷史脈絡,反思當代臺灣面臨的挑戰與希望。
Thumbnail
台北中正區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原為日式料亭,現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委託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2004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
Thumbnail
台北中正區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原為日式料亭,現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委託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2004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Thumbnail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Thumbnail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Thumbnail
這是最近和山有關的好消息,一個屬於台北這座城市的山之基地,低調而盛大的開幕了。歡迎每一位喜歡山與自然的朋友們,到師大旁的百坪日式老屋走走逛逛,享受舒心而寧靜的山之情。 在台灣原生植物的美麗造景與老屋中,探索自然、看見山林,找到自己和山的連結。
Thumbnail
這是最近和山有關的好消息,一個屬於台北這座城市的山之基地,低調而盛大的開幕了。歡迎每一位喜歡山與自然的朋友們,到師大旁的百坪日式老屋走走逛逛,享受舒心而寧靜的山之情。 在台灣原生植物的美麗造景與老屋中,探索自然、看見山林,找到自己和山的連結。
Thumbnail
離開了林語堂故居,我們搭車回到文化大學,附近巷弄有許多特小店,忍不住趁機走走逛逛,最後被一家麵包的香味,直接引進店內買了蘋果派、堅果餐包和帽子(?)
Thumbnail
離開了林語堂故居,我們搭車回到文化大學,附近巷弄有許多特小店,忍不住趁機走走逛逛,最後被一家麵包的香味,直接引進店內買了蘋果派、堅果餐包和帽子(?)
Thumbnail
繼昨日(3/2)在風中、雨中和大女兒靠著公車和走路,一整天下來只集到中山樓和陽明書屋二個章,在4點左右趕到辛亥光復樓,卻吃了閉門羹,所以今日決定開車上山,否則恐怕沒辦法集到五個章,就沒辦法拿到獎品:滑鼠墊。 為了避開仰德大道車輛管制時間,我們六點三十幾分就從中和出發,接近交通管制站才7點3分,
Thumbnail
繼昨日(3/2)在風中、雨中和大女兒靠著公車和走路,一整天下來只集到中山樓和陽明書屋二個章,在4點左右趕到辛亥光復樓,卻吃了閉門羹,所以今日決定開車上山,否則恐怕沒辦法集到五個章,就沒辦法拿到獎品:滑鼠墊。 為了避開仰德大道車輛管制時間,我們六點三十幾分就從中和出發,接近交通管制站才7點3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