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得漂亮,是因為我尊重自己的靈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衣著、羞恥與我與母親之間的穿搭戰爭

我的媽媽年輕時窈窕漂亮,總是打扮得精緻又有風格。


即使是在家工作,也會認真化妝、挑衣服,穿著得體又明亮。 她的風格總是鮮豔、獨樹一格,卻從不性感。 她有她的美學規則——也有她的界線與恐懼。


但作為她的女兒,我從來沒有被允許成為那樣的「小公主」。


我總是穿著運動褲、T-shirt, 就連裙子,也只能是遮過膝蓋的寬鬆長裙。


「家裡有男生,不方便。」她這樣告訴我。


那時我還小,還不懂這句話背後的真正意思。



後來天氣越來越熱,


我開始對美有了興趣,也想穿些細肩帶、短褲。 但媽媽總會立刻斥責我: 「妳穿成這樣,像個妓女一樣,是想勾引誰?」


她的語氣總是很重,像在指責我做錯了什麼。


直到現在,我快 40 歲了, 她還是無法接受我穿短褲或露出一點點的腰。


她總是充滿控制慾,特別是在我身體的表現上。

這種感覺,就像是從小被教育著:


「妳要為妳的身體感到羞恥,收起妳的美,藏好妳的自信。」



她沒有教我怎麼當一個愛漂亮的女孩,


只教我怎麼忍耐、犧牲、奉獻與照顧,因為「妳是女生」。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價值觀裡,我的身體從來不屬於我。


我一直這樣被束縛著,


以為只要「乖」、只要「不惹事」, 就可以換來被愛。


但其實,每一次我想穿得漂亮、自信地走在陽光底下,


都會被潛意識裡的道德審判與父母聲音壓抑回去。


我習慣了用恐懼壓抑自己,


也忘了原來我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活著。



以前我常常問:「為什麼她這麼在意我的穿著?為什麼她覺得我不檢點?」


但現在的我明白了:


有些傷,真的不需要追根究底。


有些痛,真的不需要療癒誰。


我們要做的,不是回頭指責、也不是替誰辯護,


而是:從現在開始,選擇不同的行動。



我告訴自己:


🌿「我表達與展現自我,是對我靈魂的尊重。


🌿「羞恥與不安是別人加諸給我的,那不是我的情緒,我可以放下它。


🌿「我可以嘗試穿著我喜歡的衣服,在我安心的空間裡,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改變。


🌿「告訴過去的自己:你的美與智慧沒有錯。


這是我給自己的練習,


也是我重新擁有身體主權與靈魂自由的開始。



【溫柔邀請】

如果你也曾在愛美與道德、穿搭與羞恥、自我與家庭之間掙扎,


請你記得:你的身體是你的,你的美是你的。


穿上你喜歡的衣服,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你自己能自在地呼吸。


我們都值得,在自己的身體裡,安穩地活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 啦啦小舖 ✦ Healing Sticky
2會員
36內容數
每天給自己一點溫柔 …
2025/06/05
許多人回家接手家業或與父母同住,常面臨父母不願放手的困境。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探討父母「控制慾」背後潛藏的不安與恐懼,並提出溫和溝通和協助父母轉變的方法,期盼能建立更健康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2025/06/05
許多人回家接手家業或與父母同住,常面臨父母不願放手的困境。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探討父母「控制慾」背後潛藏的不安與恐懼,並提出溫和溝通和協助父母轉變的方法,期盼能建立更健康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2025/05/28
在準備搬離居住多年的地方時,作者發現屋簷下空置兩年的燕窩出現了燕子,彷彿在暗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作者藉由這則觀察,反思了「家」的意義,以及生命中循環與轉變的道理,並以溫暖的筆觸,描述了內心掙扎與希望的交織。
2025/05/28
在準備搬離居住多年的地方時,作者發現屋簷下空置兩年的燕窩出現了燕子,彷彿在暗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作者藉由這則觀察,反思了「家」的意義,以及生命中循環與轉變的道理,並以溫暖的筆觸,描述了內心掙扎與希望的交織。
2025/05/10
探討家的定義與歸屬感,分享個人離異後與女兒相處的經驗,以及在尋找真正歸屬感的過程中,對家重新定義的體悟。文章強調家不只是地點,而是一種情緒的容納權,並鼓勵讀者尋找能讓自己安心做自己的空間與家人。
Thumbnail
2025/05/10
探討家的定義與歸屬感,分享個人離異後與女兒相處的經驗,以及在尋找真正歸屬感的過程中,對家重新定義的體悟。文章強調家不只是地點,而是一種情緒的容納權,並鼓勵讀者尋找能讓自己安心做自己的空間與家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我的DNA裡存在著你,我的人生存在著你,我的情緒存在著你,是因為你是我的母親?還是因為我必須要學習看見自己、學習讓自己的靈魂進步?💡
Thumbnail
💡我的DNA裡存在著你,我的人生存在著你,我的情緒存在著你,是因為你是我的母親?還是因為我必須要學習看見自己、學習讓自己的靈魂進步?💡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我:「我一點,也不想變成我母親那樣。 她的行為對我造成的任何困擾,我都記下來了。 盡我所能不要變成她那樣的人。」
Thumbnail
我:「我一點,也不想變成我母親那樣。 她的行為對我造成的任何困擾,我都記下來了。 盡我所能不要變成她那樣的人。」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